少数民族地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提升路径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2022-11-18 23:42王志岚
民族学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应急抗疫疫情

王志岚 张 璐

城市是产业、财富、人口高度聚集的地方。作为人类居住地,城市承担着辐射引领、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城市安全昭示城市的治理理念和城市的韧性、展现城市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决定城市的竞争力。因此城市安全运行历来为各国政府所重视。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因为受经济发展水平、民族成分、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经济文化要素的影响,城市管理过程中,相对更容易出现管理成本大、社会整合度低等问题,一旦城市出现突发事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破坏性来说会更大。因此,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就显得尤为必要。2022年2月,我国香港、深圳、上海、吉林等地再次拉响抗疫警报,宁夏也不例外的被波及。但是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应急管理措施得当,没有给全国的抗疫工作拖后腿,分析宁夏抗疫的具体做法,可以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提供很多启示。

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与城市应急能力评估

应急管理是社会治理的一部分。城市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和公共管理机构在应对城市突发事件的过程中,通过必要的反应机制,采取的一系列必要措施。应急管理是相对于重大灾害风险和重大事故等问题所提出的,其目的是降低财产损失,减少人员伤亡,以最低的成本终止危险,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应急管理是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从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恢复与重建等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1]

(一)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及城市安全。城市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城市突然遭遇到的、对群众公共财产、公共环境、人身等方面造成的非常态事件。紧急状况出现后,公共管理部门需要迅速做出决定,以非常规程序调动一切资源进行有效解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自然灾害。即与生态系统相关的,由气象、水文、生物、植物等引发的地震、海啸等灾害,包括水旱灾害、地震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二是人为灾害,即来自人工、工业、技术的事故。包括各类企业的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三是公共卫生事故。即来自传染病疫情、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动物疫情、职业危害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比如“非典”、SARS等超级病毒、H7N9禽流感、重大流感疫情、三聚氰胺、新冠疫情等。四是社会安全事故,即由战争、社会恐怖等造成的事件。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群体性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经济安全事件等。按照对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影响时间等因素,上述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可以分为四个等级: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

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连发性、紧迫性等特点,会给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经济社会的运行秩序、国家安全的保障带来巨大的破坏作用。目前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过程和防范形势日趋复杂严峻,优化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城市应急管理能力,最终做到凝聚力量,整合资源,降低损失,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应急管理也因此成为护卫城市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二)城市应急能力评估。得益于应急科技的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构建起了科学救援体系,应急管理的支撑条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应急管理的技术支撑体系。应急技术支撑包括为应急管理和危机处置提供决策依据和现场支持等内容,主要包括:为灾情提供预判根据和决策依据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等现场相关参数;为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范围提供预测与模拟评估的系统;为应急管理提供专业业务指导和专业技术支持的应急响应专家组等方面。例如在2020年元月爆发的新冠疫情中,抗疫指挥部就采用过遥感卫星、无人侦察机和遥控机器人等方式,快速、准确地接收和掌握疫情感染范围,处置效果等图像和视频信息,为现场决策和指挥提供了迅速而便捷的宝贵信息。

目前我国应急能力评估内容,包括应急队伍、装备储备、培训演练、宣教科研、体系建设、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善后评估等8个方面。我国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应急队伍方面应急能力较好,宣教科研、培训演练和善后评估能力则比较薄弱。

宁夏回族自治区抗击新冠疫情,进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主要经验迄今为止,宁夏回族自治区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有四个重要节点值得关注,一是2020年元月下旬,与全国同步大范围联防联控时期的情况;二是2021年10月17日,由一例额济纳旗返银输入性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引起的局部地区疫情防控情况;三是2022年4月7日,由2例上海返宁新冠病毒阳性检出人员,引起的宁夏吴忠市同心县及银川市疫情防控工作;四是2022年4月24日由一例加拿大入境,在上海浦东解除隔离返银后出现发热症状引起的银川市的疫情及防控情况。在前后四次疫情大考面前,宁夏都能做到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究其经验,总结起来如下:

(1)果断响应党中央决策,准确落实党中央通盘谋划新冠肺炎抗击疫情的整体部署,为夺取抗疫斗争胜利争取了最佳时间

我国抗疫新冠疫情的斗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部署下开展进行的。从发现疫情的最初苗头始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始终处在抗疫最前沿,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在第一时间成立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派出中央指导组指导地方疫情防控,集中领导、统一指挥、步调一致的行动,做到防控工作全国一盘棋。2020年元月25日,宁夏各地区各族群众也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迅速开展行动,围绕“防、控、治”三个环节,全面落实新型疫情联防联控措施,先后召开常委会、调度会、专题会等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在第一时间统筹协调疫情防控工作,最终确保了第一轮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2021年10月17日,宁夏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后,自治区党委、政府带领全区各族人民从常态化转入应急状态,迅速投入抗疫战役,通过完善机制,实行无缝隙、闭环式、全链条管理,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统一调度,每日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解决疫情防控工作的难题、堵点,也最终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有效控制了疫情。2022年4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科学精准、动态清零”总方针,针对奥密克戎毒株传播快、传播力和隐匿性强的特点,在银川市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通过紧急征用临时宾馆、调集医护人员、工作人员,对隔离人员进行集中医学观察,在第一时间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阻止了因奥密克戎毒株大面积传播给经济社会造成的影响。

(2)坚信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充分发挥人民与政府之间最宝贵的信任资源

回顾宁夏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同党中央的科学决策、坚强领导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人民与人民之间、人民与政府之间的信任也尤为重要。在整个抗疫大棋局中,党中央始终是坐镇中军的“帅”,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是党的领导决策核心,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通过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迅速落实,上下贯通、形成强大合力,才能使党的领导能力得到充分彰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没有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执行力,再好的政策措施也会落空。”[2]“这次疫情既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考验着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和能力作风。”[3]自疫情出现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时成立了由政府分管主席任组长、30多个部门参与的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先后派出多个督导组进行督导检查,财政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卫健部门及时制定防控方案,首府城市银川制定了《银川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设卡堵疫专项防控工作方案》,各级基层党组织、党员、社区工作者,闻令而动、迅速投身抗疫一线,从源头上遏制了轻视、无所谓、自以为是等思想,克服了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工作不足等问题。以身作则、拼搏奋战,同心协力铸成的钢铁长城最终确保了城市的安全运营。

(3)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效率,凝聚起民族抗疫的磅礴力量

新冠疫情的抗击斗争,是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而进行的斗争,也是通过依靠人民群众而取得胜利的斗争。其过程离不开党的领导,也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和衷共济、守望相助,始终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凝聚起了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参与和支持,就不会有抗疫的胜利成果。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配合党中央决策部署,识大体顾大局,不给抗疫添乱,自觉居家隔离,自觉投身疫情防控斗争;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志愿者、快递员、环卫工人、生产工人等各条战线、千千万万个居民、劳动群体,不惧风险埋头苦干,同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在各自岗位上日夜奋战默默奉献、逆行出征,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大爱无疆、救死扶伤的中国故事。全体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以实际行动有力扭转了疫情局势,打赢了一场全面参与的人民战争。再一次验证了毛泽东同志的论断:“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4]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伊斯兰教职人员为例,2021年再一次出现疫情以后,伊斯兰教界迅速行动,自治区伊协下发暂停对外开放、暂停集体宗教活动“双暂停”通知后,伊斯兰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规定,不给防疫添乱,坚决服从政府管理的同时。充分发扬伊斯兰教乐善好施、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为一线疫情防控点捐赠方便面、牛奶等物资、宗教界人士带头参与抗疫执勤,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在疫情面前,720多万回汉人民在一个新的战场、以一个新的主题、做到集体行动一致,构筑起了中国人民的抗疫防线,再次彰显了中华民族强烈的爱国主义、坚不可摧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能够快速修复被疫情所伤的经济社会肌体,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抗击新冠疫情工作进入到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中共中央党中央适时做出了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决策,在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并且配套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具体的措施。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进一步提出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等措施,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力保证了经济的企稳回升,促使经济朝着持续向好的态势发展。2022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明确通过扩大支出、扩大转移支付、减税降费等激活内需等措施,4月10日又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不断加大的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正在努力对冲疫情影响,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各级国库为例,疫情出现后,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主动对接医药、民生物资生产、流通企业,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缓解物资紧张局面;开通绿色支付通道,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及时满足资金汇划和百姓日常支付需求;开辟国库资金拨付绿色通道,确保防控资金拨付及时有效;建立外汇政策绿色通道,为进口防控物资提供便利等,这些举措都为宁夏经济社会步入正常轨道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有制度设计、体制机制上的优势。从应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具体办法上,我国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具体办法包括:封城、建方舱医院、居家隔离、动态清零等。2020年1月23,我国对武汉城市进行封城,措施果断、决策及时,把握了疫情暴发初期的最佳时机,阻断了疫情的大规模扩散。2022年3月,上海面临奥密克戎疫情持续高位波动、物资供应紧张的形势下,国务院又发布《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通过加大铁路、水运通道运输量来确保物资供应。可以说我国抗击新冠疫情的举措在全世界都是成功的案例,但是纵观整个抗疫过程,也暴露出诸多短板:

(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前期的预警问题

1.存在“重补救、轻预防”的弊端。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任务在于通过分析、预警和监测,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类安全问题,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性,提高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使城市处于安全状态。从宁夏党委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出发点看,很多工作主要是放在了救灾、救人等事后的处置与救治、救援上,而前期的预防基本上被忽略,因为不能准确识别隐患进而消除危险要素,最终导致事件发生。抛开此次新冠疫情的突发性、猝不及防等要素,绝大多数管理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自然灾害的预报能力不足,这固然与预测工具的先进与否有关,但是也有很多是出于不重视所致。二是对社会安全事件的预测能力不足。对“敏感时间节点” “敏感地点”和“敏感性质事件”的监测都需要加强。尤其是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更应该对敏感问题提前预警。

2.公众自救互救的意识缺失。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我国历来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但也恰恰是这种优势使很多人将政府作用的发挥,曲解为“政府大包大揽”,这种理解继而造成了公众对政府的过度依赖。公众自救互救意识的缺乏和自我组织协同能力的缺失,大大影响了应急管理的效率。尽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应对城市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理中,理所应当居于领导的地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就是应对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的单一主体,并且政府的单一力量也不是公众所想象的那样无所不能,因此,重视应急管理宣传,让群众参与、了解应急管理工作,掌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这种必要性,表现在受信息闭塞、知识水平低等因素影响的少数民族地区的老百姓身上,显得更为突出。

3.应急管理的协同应对能力有待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和有效协作,事故发生后,需要及时迅速地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而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又需要各方面的数据支持,但是也往往因为事件突然,造成政府部门与志愿者之间的协作配合不协调的现象,各个部门要么重复征集数据,要么对数据的搜集缺乏统一标准,造成各部门工作重叠。就即便是各个部门及时征集了数据,也会因为没有建立统一的应急数据库,或者对数据更新得不及时,使征集上来的数据搁置一旁,不懂得利用数据进行分析,使数据的高效挖掘和利用效率大打折扣,同时也影响了众多志愿者的积极性。此外,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系统之间、各部门,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共享不足、存在“数据鸿沟”。大量的数据终端、移动设备、传感器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收集信息的渠道很多,但是每个分散的数据收集系统收集来的不同数据,都由不同的公司和不同的部门掌握,政府既没有将各路信息进行及时的汇总分析,又造成了不同单位工作人员的重复劳动,工作效率也不高。

(二)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的事中管理问题

1.物质投入不足。社区是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与受灾居民接触最多的环节。但是目前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等单位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存在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的情况。救济物资的调配,很多都是在事件发生以后才临时调动。临时抱佛脚的做法,直接造成应急管理工作存在隐患、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如调集应急物资的设施方面,存在着社区应急设施老化等情况,一些应急设施、器材损毁的得不到及时修复、更换,缺少的没有及时添置,应急资源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规划;社区应急队伍方面,也存在着社区应急资源管理人员能力水平不一、分工不明确、整体质量有待加强的情况。当应急事件发生时,不能将应急信息准确、详尽地向上级政府汇报,不能反映社区居民的诉求。

2.应急资源整合能力不足。我国目前的应急资源管理实行的是政府主导,分部门、分灾种进行管理和调配。在体制上,政府组织和企业都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科层制管理,职责界限按科层设置,注重垂直管理,忽视横向职权分工。这样的治理体系,缺乏联动机制,是一种“碎片化”的管理,在技术层面不能有效整合不同部门的公共资源。整体协调程度不够,部门、区域的协调联动不够,各部门只关注自己辖区、职能范围的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但是突发公共事件的联动性和多发性特点,却需要进行跨界、跨层次的管理,需要协调合作,共同去应对。更麻烦的是:科层制管理还使得各部门各自为政,只根据自己职能范围进行应急物资储备,部门、地区间缺少必要的沟通,相互之间不了解互相的资源储备情况,资源不能共享,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资源配置的成本很高。一旦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各地区、部门难以准确及时找到急需的应急物资,资源整合的效率低下,很难适应现代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要求。

3.人力资源整合能力不足,应急管理参与的专业知识也有待于提高。应急能力的提高,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公众、社区自治组织、企业、非政府组织都是参与应急管理的力量。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认为应急管理是政府和专职人员的工作,不能认识社会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上现有的应急管理教育中,尚无完备的培训教育制度与体系,致使许多社区组织、居民群众没有养成忧患意识,灾害防范的意识薄弱,应急管理知识与常识的缺乏、自救互救方法和技能的缺乏,都会导致应急处理的综合能力不足。比如,2021年10月24日,在宁夏首府银川市的抗疫过程中,位于金凤区阅海万家C区抗疫站点的物业公司维护秩序的54岁回族班长哈学林,就因为当时人手不足,在搬运核酸采样用的桌椅板凳等物品过程中,因心肌梗塞去世。此前哈班长两天奋战在抗疫一线,无人换班,连续超负荷工作,身体得不到充分休息,直接导致了人员伤亡的后果。

(三)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的事后处理工作方面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机制,大多采取的应对手段是行政手段。采取行政手段有优势,也有一定的弊端,政府出面应对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对政府的公权范围职能、财政经费支出、事后评价问责都存在考验,目前这方面的问责机制还没有法律法规进行明文规定,管理者的主观作用大,又缺少法律制约,容易使公权力缺乏监督,我国历朝历代都有大发国难财的官员,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在‘有限理性’的作用下,基于组织利益考量,促使社会组织异化为利益集团而丧失其社会性功能。”[5]这是当前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不得不防范的一个负面情况。

三、提升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路径

(一)推动应急工作从“被动应对型”向“主动保障型”转变

无论事前预防、风险控制和事后的重建工作,我国都有必要把应急管理工作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主动保障型局面。传统的应急管理是一种回应性的被动行为,主要表现为介入救灾,如病患防病、水灾防洪、旱灾抗旱等,在这种前提下人们往往只重视抢险救灾的过程,而预防有功组织过突发公共事件的幕后工作往往变得无人关注,因此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势在必行。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例,在治理结构上,各级人民政府要制定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管理体系,承担预警预防、监测等工作,发挥防治传染病的关键主体作用,卫生部门、疾控中心识别疫情、判断风险的职能要起到预警作用。在工作方式上,要从行政手段转为依法行政。传统的政府应急管理大多是以快速的行政手段来应急,带有明显的人治色彩,向现代化治理方向转变的应急管理应当是依法行政,在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框架下进行。“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求优化医疗资源投入,更需要创新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体制机制安排。近年来,各地各级政府积极探索,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方面形成了诸多宝贵经验,其中县域医共体建设为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今后,这一宝贵经验值得坚持和推广。”[6]

(二)运用科技革命的成果,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在城市社会安全事件的应对上,2015年4月1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将社会治安防控信息化纳入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充分运用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传感、遥感、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创新社会治安防控手段,提升公共安全管 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7]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城市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带来新的机遇、治理理念的冲击、治理思路的转变以及治理手段的技术支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跨部门的海量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挖掘,可以使城市管理水平智能化、精细化。开启用数据决策、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城市应急管理模式,会极大地提高城市应急管理水平,并引发城市应急管理的巨大变革。“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使城市应急管理平台在‘平时’和‘战时’做到及时转换,形成灵活的应急指挥体系,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科学预测和危险性评估,提高城市恢复重建的韧性与能力。”[8]

随着我国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在尝试运用大数据建立城市应急管理系统。如2016年贵州建成的省级应急平台,通过数据采集,整合国土、交通、气象、公安、消防、水利、安监、民政等21个部门的数据,对贵州省的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进行监测预警,并在对应急处置与管理过程中,进行全区突发事件的统一调度指挥、预防和妥善应对,都是成功的经验

(三)进行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的整体性治理

城市应急管理运行体系,是指应急管理的各要素通过信息共享、资源调配、目标沟通、制度保障、技术互补,来实现协作联动,及时关注和回应受灾群体需求的系统。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日益增多的复杂形势,我国需要加速构建整体性治理的应急管理体系,形成多主体、多部门的协作工作机制。整体性治理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框架,强调突发事件的预防、应对、恢复的全部流程,主张城市应急管理资源的整合与协调,倡导建立多主体、开放、互补的治理结构,从协调治理层面,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灾害损失。包括的具体内容有:政府间横向网格化协调治理。政府职能部门如公安、消防、交通、医疗、通讯、军事、环境、能源等多个部门都应当参与到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过程中,通过横向的协调治理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设计上,遵循网格化管理的原则,将管理对象划分成若干网格单元,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格单元间的协调机制,使网格单元间进行信息交流、共享资源、最终达到整合资源、提高效率的现代化管理目标。“城市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可采用 ‘1+2+3+N’的设计模式进行建设,包括:“1’,建设一个城市应急管理信息中心(城市应急管理的物理场所);‘2’,建设一网一图(城市安全运行监测物联网和城市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3’,建设三项基础支撑(城市安全大数据 系统、地理信息服务系统和标准规 范体系);N’,建设多项应用系统(生产安全、城市生命线、消防安全、人防安全、环境安全、预警信息发布、事故应急、自然灾害应急等)。城市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可在城市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的基础上进行扩展,也可把城市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作为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模块来设计建设。”[9]

(四)发挥政府、社区、个人、社会组织等多方治理作用

多元治理理论中,多元治理理论建议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多元主体,不仅包括政府组织、还包括公众、各种社会组织和私人部门。当重大的突发事件发生时,单靠政府部门的力量进行救援是不够的,社区、公众、社会组织的参与,可以使应急管理在第一时间内,对突发公共事件做出反应,同时还可以与政府救援形成配合,为政府应急管理提供支持,既可以避免单一政府应急管理造成的管理效率低下的缺点,也可以避免社区在应急资源、资金筹措等方面的能力不足的缺点。政府统筹整体工作,支持和指导应急管理工作,将一部分权利交给社区,让社区、社会组织承担能力范围内的责任,向群众宣传消防安全知识、用电安全知识、开展防灾减灾等专题培训等,逐步提高群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对于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应急管理,抵御突发事件非常有益。政府为应急管理提供组织规划、人员提供、技术设备等总体的支持,社区为应急管理提供前期救援、灵活机动队伍等方面的支持,两者相得益彰。

(五)实现信息的公开透明,掌握舆论引导的话语权

虚假谣言的治理,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往往会引起社会的恐慌情绪,在第一时间公布准确信息,对于平复恐慌情绪、安定社会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要牢牢掌握舆论话语权,抓住舆论主动权,制止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过程中的各类虚假谣言,提高应对新媒体信息传播的能力。一方面严控信息传播内容,严把信息传播渠道,深究谣言产生的土壤和根源和,在源头将其整肃和消除。另一方面使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公众以及社会各阶层人士,都能够顺畅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并且通过沟通协商满足各个阶层的合理合法诉求,最终形成合力,共同克服社会风险隐患的威胁,完成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猜你喜欢
应急抗疫疫情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战疫情
团结抗疫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应急管理部即将举行全国首届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
应急管理部老年大学学员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