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阳阳,李庆伟,常介田,邵秀丽,薛丽丰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园艺园林学院,河南郑州 451450)
2019 年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属于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同年9 月,发改委、教育部等六部门颁布的《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把深化产教融合改革作为推进人力人才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性任务”[1]。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各项教育改革政策的出台,对专业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需求。
近年来,我国花卉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了很多地方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河南地处中原地区,发展花卉产业有比其他省份不可比拟的区域优势,但由于消费市场对鲜花生产的品质和对花色品种要求的日益增加,河南花卉行业发展水平距离现代花卉生产和市场需要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花卉生产技术是园艺和园林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涉及花卉生产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种技术,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故针对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革,使学生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有效对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花卉产品的专业化、规模化的程度也日益增强,新品种、新技术不断产生,原有的花卉生产技术教学内容更新不够及时,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部分教学内容与生产脱节,缺乏花卉产业发展的前沿信息,明显滞后于行业发展,跟不上变化,满足不了产业发展需要。如花卉产业的发展重点由过去以传统苗木为主的产品形式向鲜切花、盆花等方向转变,而花卉生产技术中主要涉及花卉的生产、繁殖以及应用,但花文化和花卉鉴赏方面的知识内容则较少提及;花卉生产技术包括生产前期、生产中期、生产后期3 个环节,而传统的花卉实践教学内容过分集中于“产中”环节,仅重视花卉的育种、繁殖及管理直至收获这部分的生产过程,而生产前对于市场预测、市场调查、综合效益分析及产后涉及到的市场销售、贮藏、加工、运输等内容较少提及,造成老师的教学内容局限性,学生们对前沿信息的掌握不多。
花卉生产技术的课程教学通常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尽管结合多媒体教学,以及演示法等其他教学方法,但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侧重专业知识的讲授,学生以听为主,思考和讨论环节不足,容易陷入被动地接受和模仿学习状态,参与度不高,同教师交流互动少。并没有体现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问题分析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不够。同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生源的多元化,对知识的需求存在差异,关注的内容也不同。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强,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也存在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低、注意力不够集中等特点。生源及学生特点的变化,常规单一的教学手段,已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难以集中注意力,不能满足差异化需求,不利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
教学实践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实践教学中,能显著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结协作及创新精神[2]。而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高职毕业生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所涉及花卉种类繁多,季节性强,周期性明显,技术管理具有差异性、连续性、动态性的特点。常规的教学中有很多实践教学并没有完成,学生深入生产较少,不能很好地将学习内容和植物生长发育阶段结合起来,造成教学内容与生产管理不同步,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
现有的课程考核以实验实习报告、期末考试为主要形式,考核内容多侧重理论知识考核,以书面考核为主,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花卉生产相关专业知识,不能很好地将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与实际生产应用相结合,忽视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考核忽略了本课程的实践方面内容,并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其对生产管理技能的掌握程度,考核评价脱离学生所要从事的工作实际,不能全面评价学习成果,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在确保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加以合理的优化和调整。在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精讲主要知识点,同时根据河南省花卉生产的实际,选择河南省内花卉生产的主要种类品种加以详细讲解,向学生传授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技术。课程结构以任务的形式呈现,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并结合花卉生产的季节性特点,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与结构,使之与花卉生长周期同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花卉生产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突破花卉生产技术课程现有理论体系,形成鲜明的职业培养特色。如花卉秋季播种学习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播种,同时要求每个同学认识50 种秋播花卉的主要形态、观赏特性、生态习性、繁殖方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对含水量高、又不耐贮藏的花卉种子,让学生分析如何进行处理。
课程教学过程中及时更新和调整课程内容,把产业中应用的新技术、新成果整合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花文化和花卉欣赏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掌握到更前沿的知识和技术,把课堂教学内容与花卉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从而培养学生较强的职业适应性。如花卉繁殖,播放录制的花卉繁殖新技术——全光照弥雾扦插及非试管快繁技术;讲解花卉生产时,引入花卉产业文化发展案例及花卉赏析材料,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知识面。
知识是学来的,不是教来的。结合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与就业特点,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教学中,通过线上线下、理论实操、基地实践、产业调研等多种教学组织,通过产业基地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认识,养成独立思考能力,提升综合素养。如从生产实例入手,结合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借助职教云学习平台,将PPT、视频、动画等有机结合起来,如在花卉生产设施教学过程中,将花卉设施中的温室类型以视频或者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更好地识别各种温室类型,直观地掌握各个温室类型的特点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通过交互式教学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需求,扩大学生知识获得途径,丰富学习体验,使课堂教学更加灵活、生动,使原来枯燥、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趣味丰富,促使学生乐学、好学,从而享受学习;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延伸知识点,拓展课程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花卉分类教学过程中,花卉识别实践教学后,让学生自己整理见到的花卉种类,并将其分类,查阅相关资料,掌握更多花卉的相关知识,制作成PPT,在班级展示。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改为主动地探索、积极配合以及热情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拓展了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
实践教学中,将原来单个的花卉种类识别、繁殖技术以及栽培管理技术的实践内容,不按单个实训内容训练,而同生产季节进行结合起来,按照生产实际内容进行训练。课程开始就安排整个课程的实训要求,让每个同学完成一种花卉从营养土配制、播种、育苗、上盆、换盆、栽培养护以及管理直至收获销售的全部生产过程实训过程,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任务,参与了完整的花卉生产全过程,熟悉花卉生产的生长周期。在一二年生花卉生产技术实践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二年生花卉,根据开课时间,选取二年生花卉三色堇,11 月份选种、催芽、穴盘播种、苗床管理,待长出5~6 片叶移植到营养钵,翌年2 月份定植于大田,进行田间管理,3 月份即可开花,直至结实、种子成熟、种子采收、种子储藏以及销售等环节,完成三色堇整个生长周期的生产活动。学生通过参与一系列栽培生产实践,观察、发现以及分析花卉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请教老师、同学间讨论、查阅资料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课程的考核评价中,改变现有的实验实习报告、期末考试以理论知识考核的方式,改革后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由理论学习评价、实践操作评价、小组互评、组内评价、随堂测试、期终考试等构成。理论学习评价主要包括课前预习、答疑、学习时间、课堂讨论等内容。以宿根花卉栽培为例,在云课堂放置课前预习内容,学生简单地了解宿根花卉的种类以及生活习性,从中获得相关知识、提出疑问。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学习以及查阅资料,学生掌握常见的宿根花卉以及其繁殖方法。在讨论环节,通过讨论分析宿根花卉的观赏价值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实践操作评价主要是对学习任务成果展示的评价,如在宿根花卉芍药的栽培管理实训评价过程中,实训考核内容从栽培地点、整地做畦、种苗处理以及种植要点4 个方面设置相关考核要点,每个考核要点设置相应的分值,对每组的芍药栽培管理技术实训成果进行全面评价。小组互评包括各个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如各个小组对其他组的芍药栽培管理实训进行评价,比较各组对实训内容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分析自身优势与不足,相互学习;组内评价是小组成员相互评价;期终考试采用试卷方式进行。同时,结合在线网络平台,采用更便捷、更有效的线上学习数据采集,随时了解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情况,以及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以适应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新的评价体系全面考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全面评价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充分发挥了过程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优势,客观评价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反映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和实际动手能力明显增加,课堂上能够集中注意力,跟随老师的教学思路,积极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同时,兼顾现今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特点,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为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相关技术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学生不再为盲目获取更高成绩而在学习过程中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进而激励其更好地学习,帮助其全面掌握知识及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相结合培养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
花卉生产技术课程中,根据花卉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技术、新成果合理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及时掌握学科前沿,运用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以便全面掌握学科知识和技能,满足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障职业教育所培养出的学生满足行业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