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志华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
生态理念是指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生态保护与生态发展观念,这一理念涉及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理念的前提是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内涵是构建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宗旨是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着眼点是引导人们开辟可持续发展道路[1]。
园林景观是由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共同构成的,其中软质景观有树木、阳光、雨雪等,而硬质景观包括景观构筑、栏杆等。城市园林景观即城市当中由街道、广场、建筑物以及园林绿化共同构成的外观与气氛。建设园林城市景观可以增强城市的自然性、艺术性,提升城市居民生活的愉悦感与舒适感。城市园林景观要素包括人工景观要素与自然景观要素,其中人工景观要素有园林绿化、建构筑物、文物古迹、广场以及艺术小品等,而自然景观要素有石头、山丘和河流等。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就是将这些景观要素系统组织起来,形成完善的景观体系。
一是有利于提高城市环境质量。随着工业快速发展,空气中污染物与有害气体越来越多,严重降低城市空气质量,破坏城市生态环境。在生活当中,人们会发现城市上空的星星很少,但是乡村天空中可看到大量星星,这就是由城市光污染和空气污染造成的。如果城市园林景观种有大量的植物,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减弱噪音、调节气候,有利于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二是有利于满足人们的需求。城市中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很少有休闲自然区域,而城市居民十分向往自然环境,打造城市园林景观就是在城市环境中打造优质自然环境。同时,城市园林景观也包含一些休闲娱乐设施,可以为人们提供散步、运动和休憩的区域,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让人们得到片刻休息,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创造力,继而促进人们个性化发展。三是有利于促进城市发展。从某种角度来看,城市园林景观是城市的窗口,代表着城市形象。城市园林景观不仅可以展现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文化发展情况,也可以展现城市的创新力和创造力。简单来说,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决定了园林景观的形式与内涵,而园林景观也是社会经济的关键构成部分,可以促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2]。因此,城市园林景观与城市发展之间息息相关,需要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水平与建设水平。
在进行城市景观园林设计时,设计人员需充分考虑项目周围环境,综合分析地理环境、历史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的情况,在设计当中多选用本土树种,融入当地的人文特色与自然特色。
传统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核心是满足人们的需求,要求景观项目在兼具使用功能与观赏功能的同时兼具人文属性[3]。而现代化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需要具备较高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因此需要灵活应用生态理念。
生物生长需要遵循自然规律,而园林景观中含有大量生物,因此,设计时需要尊重自然规律,重视自然环境的生态性,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环境中各种资源都是有限的,在使用过程中若随意滥用资源,会导致资源逐渐减少甚至枯竭。当前,我国资源较为紧缺,设计人员既要增强资源节约意识,多利用可回收材料与生态材料,减少对场地的破坏,又要充分发挥可再生资源的作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为保障人为活动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需要在原有环境基础上打造园林景观。同时,要做好环境保护与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保障场地的完整性。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也需要坚持经济性与实用性等原则,确保景观项目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并做好预算工作,降低园林景观的建设成本。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较多的不足,不仅会影响到园林景观的美观性,也会破坏生态环境。首先,部分设计人员没有意识到城市园林景观的重要性,也缺乏生态理念,降低了设计的可行性[4]。其次,部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规划缺乏生态价值,很多设计人员过度注重景观的整体效果,忽视了生态功能,导致景观的应用价值较低。
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特色所在,将文化融入到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当中,可以增强景观设计的文化气息,加强文化熏陶。但是,部分设计人员过度追求现代化设计,甚至会直接借鉴西方园林景观设计方法,没有实现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结合,导致园林景观设计与城市发展不协调。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关键在于景观功能设计,只有加强设计与自然的融合,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进行城市景观园林设计时,设计人员也不能只注重自然、忽视设计,需要总结经验,根据当地生态条件进行设计,从而提升设计水平[5]。例如,江苏省盐城市鹿鸣路存在水质污染、功能缺失、植物景观差、影响城市形象等问题,设计人员就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开展设计工作,梳理水系,重塑岸线,构建亲水乐水空间;构建开放的交通+活动空间体系,激活场地;优化植物造景,美化滨水环境;植入文化要素,打造滨水形象面。
人类虽然是城市的主人,可以改造城市环境,但是人类也需要根据自然规律进行改造,不能随意破坏环境。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时,需要综合分析人类与园林景观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在满足人们需求同时保障生态环境不被破坏。例如,设计人员可以借助自然条件打造水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促进人们与生态系统之间的互动。
大量专家对生态理念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认为生态理念就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与方式观察环境中生长的生物,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认为生物若想在自然界中生存,就需要适应环境并根据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为此,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在设计之前需要综合分析景观周边的环境,并观察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需要坚持以环境为基础,充分融入生态理念,保障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通过科学设计实现景观内的生态平衡。
园林景观的主要构成部分就是植物,合理种植植物可以改善园林景观及其周边的环境,也可以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我国国土辽阔,各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以及土壤条件都不同,适合生长的植物也不同。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利用植物改善环境,设计人员需要综合分析植物的生长环境,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植物类型。其次,在种植植物前,需要做好土壤检测工作,分析土壤条件是否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若土壤存在污染就需要做好土壤的改良工作[6]。例如,在江苏盐城南环路北侧小游园提升改造方案中,根据盐城的气候情况与土壤条件,选择了香樟、丛生朴树、银杏、桂花、柳树、垂丝海棠等树木,也选择了小兔子狼尾草、花叶络石、金边阔叶麦冬、再力花和鸢尾等植物。同时,由于该地区土壤没有过度偏碱性,为了保障绿化设计效果,所以利用生态材料改良、化学肥料改良以及客土改良等土壤改良方法,从而使花色更艳、叶色更亮。
在生态理念的指导下,设计人员需要综合分析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这一问题。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若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需要充分发挥可再生资源的优势,灵活应用生态技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植物生长。
建设现代城市园林景观主要目的就是为人们提供环境优美的休憩环境,因而在设计时需要充分发挥人性化设计理念的作用。
6.4.1 促进大众的沟通交流。在设计过程中,可以综合分析人们的实际需求,将园林景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例如散步区、健身区、观赏区、休息区等功能区域,从而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7]。同时,也可以为人们设计沟通交流区域,消除人们之间交流障碍,帮助人们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例如,江苏盐城南环路北侧小游园提升改造项目位于万科翡翠云台售楼部的东侧,主要是为周边居民提供服务。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十分注重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活力互动。该项目将整个区域划分为了童玩田地、健身运动、休憩座椅、景观廊架和运动广场等多个模块,并以运动健康为主体设置了羽毛球场、篮球场等场地,可以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也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
6.4.2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若园林景观设计不合理,可能会造成多种问题,例如若缺乏休息区域,可能会导致人们在游玩过程中过于劳累。因此,要根据生态化设计理念将游玩区域与休息区域结合起来,让人们在休息中欣赏园林景观的设计。
6.4.3 融入地域文化。我国很多城市的发展历史都十分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园林景观设计中,不仅可以增强景观设计的文化气息,也可以凸显地方特色,在潜移默化中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例如,江苏省盐城市鹿鸣路景观提升项目的设计理念就是在景观布置、活动安排上加强互动体验和文化熏陶,沿河设计时光轴线,形成集青少年游乐、科普教育、文化体验、绿色运动于一体的城市滨水街头游园。同时,在项目中设置了诗文天地这一文化体验区域,其中包括诗文小广场、诗文台阶等区域,展现了盐城市的传统文化,可以增进人们对盐城市传统文化的了解。
在进行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时,要注重生态物料的应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率,也可以提升园林景观的品质,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促进能源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要加大对土壤有机物质的分析,灵活应用有机物质优化植物的栽培效果,提升植物成活率;也可以综合分析土壤环境,根据植物生长需求增加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加快植物的生长速度。此外,为了达到节能环保目的,利用一些绿色材料与可再生资源,例如压模地坪材料、LED 灯等。
在进行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坚持因地制宜,重视自然环境的生态性,重视资源利用的高效性和重视场地的完整性等原则。同时,也需要积极解决设计中的问题,将生态设计思想与园林景观设计结合起来,灵活应用生态平衡设计方法,实现植物与风景的协调,加强资源循环再生,应用生态物料,确保园林景观设计符合生态理念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