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导向”视域下高校思政改革路径探讨

2022-11-18 21:25□江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9期
关键词:导向思政法律

□江 浚

一、对法治社会下的思政教育提出质量与发展的建设性要求

(一)为青少年普及一定的法律观念。中国如今已经成为具有强大法律制度的国家之一。以往需要通过暴力手段来处理的问题,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或者民事诉讼的形式,使当地人民政府能够发挥其管理职能,进行相关责任人的依法处理。教师可以通过学校思政教育,为大家普及一定的法律观念,使其能够运用法律而并非暴力胁迫手段,来处理与他人交往的关系或者真正遇到的问题。

(二)专项讲解网络诈骗的迷信骗局。中国法律不仅涉及有关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对执行法律的范围进行了一定的界定。这让在网络中诈骗他人的行为,列入了可执行法律条例的范围内。部分人员把大家在网络中经常使用的社交软件,作为他们实施诈骗行为的平台和主要方式。教师需要专项讲解当中的迷信骗局,使学生能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三)规范宣传法律知识的场地活动。大规模演习活动的出现,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安排,使他们将学习文化课内容的时间,分散到了解自己未曾知晓的法律知识范畴中。这会使他们在特定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变低,逐渐因获取不到新鲜有趣的信息,失去对所有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降低演习活动的频率,用其它方式宣传与大家生活和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

(四)增强学校法治教育基地的建设。为了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感受中国法律的日益强大。教师应当配合当地消防或者警方办事机构,进行以演习为主要形式的法治安全教育,增强大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安全意识。不在没有家人或者熟人陪伴的前提下,去往异地会见陌生网友;在和自己认为很熟的人员,单独进入具备一定危险性的非公共场所中,避免社会中存在的、多种形式的犯罪性行为侵害。

二、推动高校发展,确保党对高校全面领导

(一)凸显高校办学方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强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理解其特殊意义,能推动高校系统性发展,确保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校教育发展方向与我国发展方向密切相连,为人民服务,巩固人民政权,能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服务。高校立场鲜明,政治属性明显,思想政治课程能巩固意识形态教育,强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入分析,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道路。思政课的改革与创新关乎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发展,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足发展。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四化导向”,推动高校思政课程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更是国家发展需要。

(二)构建铸魂育人阵地。作为关键课程,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涉及方面相对较广。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等教育内容能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对其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等具有重要影响。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引导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思考现实现象,能强化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合理针对性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四化导向”视域下推动高校思政改革,能有效构建铸魂育人阵地,培养五育并举的时代新人。高等教育培养的时代新人是祖国的未来,而思政教育能凸显高校育人功能,提升高等教育魅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这对思政教育具有导向作用,有利于构建高质量大学。

(三)积极建设一流高校。党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视由来已久,利用思政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积极建设一流高校,能快速实现民族复兴梦。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有利于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状态,能帮助大学生拓展视野,助力其认知事物发展规律,为其积累成功经验奠定良好基础。思政课程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双一流”高校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学术评价体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才能使高等教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建设一流高校。一流高校必须加大对思想政治改革的重视与关注,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状态,推动思政教育持续性创新。将思政课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重点,是建设一流高校的灵魂所在,能有效完善高等教育结构,助力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四)符合时代发展需求。我国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发展理念呈多元化态势,高校思政工作因此面临挑战。“四化导向”视域下推动思政课程改革,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续性发展,符合时代发展需求,但也对高校提出严峻考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无法应对环境的复杂多变,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导致思政课程出现供需矛盾,影响大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坚持在“四化导向”下推动高校思政改革,应对教育主体出现的多元化变化,能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与政治立场,保障其在健康发展过程中,感知思想政治魅力。“四化导向”为高校思政改革提供切实发展方向,更为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系列性改革意见,能真正构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一流高校,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一流学府。

三、“四化导向”视域下高校思政改革措施

(一)坚持先行导向,开展党建文化。教师要把思政教育,作为影响学生法律观念的重点工作内容。对党建文化进行教育过程中的应用,把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和奋斗历史,融入批判非法犯罪行为的学生思想教育中。通过为他们解答部分归罪行为的入刑标准,使学生认识到人身自由权和政治选举权等中国公民权利。这有利于培养他们反抗暴力的法律观念和革命精神,敢于举报和公开说明部分人员存在的犯罪行为。通过坚持普及法律观念的先行导向,把党建文化用于解释他人抗争暴力的行为,使学生可以站在辩证和发展本国文化的立场上,学习怎样使用法律工具和检举破坏公共利益的行为。

(二)坚持责任导向,落实教育责任。教师要发挥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思政教育中法治教育内容的重要性。通过专项讲解网络诈骗的危害,以及诈骗行为所造成的社会秩序倒退现象,使他们意识到个人犯罪行为的恶果,可以在未来的学习或者工作生活中,自觉维护所在环境中的公众监督权利,承担一部分阻止违法犯罪行为的社会责任。同时教育学生关注需要法律援助的弱势群体,在生活中普及大众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识和社会常识,使他们可以远离他人设下的诈骗陷阱,不在自己无法承担后果的前提下,盲目投资无法获取项目来源的网络商品。在思政教育中增加对迷信骗局的讲解,消除老一辈教育观念的影响。通过鼓励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让他们掌握获取文化资源和法律援助的网络平台,在正规平台上了解生活中需要的法律知识,举报身边存在的网络诈骗行为或者购买制假造假工具的人员。使学校思政教育能够承担起培养学生人才法律和道德意识的重要责任。

(三)坚持问题导向,提升教育质量。教师要对思政教育的活动过程,进行有固定场地和具体教育内容的一定要求,规范教育行为的执行过程。这能使学生不轻信社会组织的教育行为,避免受到邪教思想或者社会不良思想的侵蚀。在教育内容上,要谨慎选择不涉及国家政治权利的内容,不选择以侵犯公共利益为内容的讲解内容,避免学生因猎奇心理的驱使,出现模仿他人犯罪和以学生身份躲避法律处罚的行为。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为他们普及维护社会秩序的法律知识,使其能够使用法律武器对抗社会反动势力,用实际行为证明自己作为中国公民的权利。通过讲解案例内容,提出让学生思考运用法律知识的现实问题,增加学生法律知识储备,提升法律常识意识,使思政教育坚持问题导向的教育原则,帮助学生自主思考和独立学习,以促进教育行为对其学习思想的积极影响。教师以讲解和宣传法律知识为主要方向,激发学生兴趣,落实法律知识的规范性宣传。

(四)坚持深学导向,普及先进思想。教师要持续为学生输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思想理念,使他们接受先进思想的洗礼,不用腐朽观念看待正在发展中的事物。通过讲解社会政治案例和相关法律知识,帮助大家认识身边潜藏的危险和正义,引发学生对维护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思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法律问题,梳理案例中犯罪行为的发展轨迹以及身边人的表现,学会辨别善良和伪善的存在形式,提升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法律安全意识。在实施教育演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首先学会识别身边的危险,再培养他们独立脱离危险和从危险中解救他人的意识,最后教育他们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拔打消防或者警方机构的求救电话,及时脱离身边的危险环境,使法治教育存在对危险发生前的教育内容。这能让思政教育坚持正确的教育行为,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法律安全常识和维护正义的先进思想。

四、结语

教师要把对“四化导向”的坚持,落实到思政教育的法治教育内容中,对学生进行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现实教育,使他们成为维护社会公正正义和法治社会秩序的有用人才。通过科学的教育思路,普及法律观念和党建文化,加强对思政教育质量和发展的要求,不断以先进思想影响学生的法律学习,提高安全意识。

猜你喜欢
导向思政法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法律讲堂之——管住自己的馋嘴巴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犬只导向炮
坚持两个导向 顺势而为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