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下“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2022-11-18 21:25李茂榕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9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协同思政

□李 超 李茂榕

新时代高校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文化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出更加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质素人才,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课程思政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教育部在关于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的纲要中明确指出,构建协同育人体系,构建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基于互联网下,思政育人在新时代育人中所发挥的作用。现阶段,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新时代的大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与网络平台、网络信息所接触,这也正是网络思政成为思政育人主阵地的原因。

一、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涵

(一)基于环境变化下所开展的网络思政教育。在思政教育结构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要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要求。环境不仅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还能够改变育人模式。随着现阶段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并逐渐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他们自身的行为、生活习性以及思想等,既存在有利的一面,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在协同育人中,基于网络环境的影响,使得教师占主导地位与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关系被打破。总之,基于网络环境之下,所开展的网络思政教育,其育人的主体应当坚持好思政育人的原则,深入分析学生群体特点,不断创新育人方式,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学生德育素质,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二)基于“三全育人”导向下所开展的网络思政教育。“三全育人”主要是指全员、全过程以及全方位育人,它是基于网络思政教育下,构建协同育人的重要导向。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整合好育人资源,形成协同育人机制,使其育人工作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对于“三全育人”来说,它不仅要求在理论实践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还必须把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基于“三全育人”导向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所构建的协同育人模式,能够有效丰富与完善育人内容,不断拓宽育人渠道,使其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二、传统思政教育存在的弊端

(一)工作广度有待加强。高校思政工作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关系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要想使人才培养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要积极探索育人路径、构建高校育人体系,从而使思政教育工作真正发挥出育人实效性。在传统思政教育工作中,大多是依赖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或者是班级团队活动等一系列的线下渠道,这种育人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可以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情绪变化,以及接受德育教育的情况等。但是每一次的育人举措也有着陈旧性,没有任何的创新,工作广度远远不够,还需要有待加强。

(二)培养目标具有不确定性。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思政教育工作是重要的立足点。为了能够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理想信念、品德高尚、综合素质能力强的人才,高校在开展思政工作时,就必须要明确好培养目标。如果思政工作培养目标不确定,就必然会造成育人方向出现偏差、育人重点出现错误、所制定的育人策略不完善等。现阶段,正是我国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已经完全熟悉了网络、习惯了网络。对于传统思政育人方法来说,在脱离了网络后,往往会找不准学生所关注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不透彻。正是由于传统思政教育的培养目标不确定性才使得思政育人工作的成效性大大降低。

(三)工作力度有待加大。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立足点,在开展相关工作时,主要是依托思政平台来完成相关的基本育人工作,最终实现知识的传递,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时代的不断变化,传统思政教育工作育人力度还远远不够,难以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比如传统社会实践活动,在开展过程中虽然有主体、有方法、有形式,但是影响力量较小、范围难以扩大。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大多是落后且陈旧的,学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下学习,甚至出现了不愿意听、不认真听的现象。在传统班会活动中,所开展的活动形式过于单一化,学生提不起任何的兴趣,育人效果不佳。

三、基于网络思政教育下“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一)转变教育观念,拓宽思政工作广度。对于协同育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在思想观念上面,要形成协同育人的理念。为了能够有效拓宽思政工作的宽度,高校各专业的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应当转变传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所存在的狭隘观念,正确认识到课程育人的重要性,并构建出“专业课+思政”的教育理念。此外,在课堂育人过程中,应当从育人的本质出发,将立德树人作为最根本的教育任务,并借助于第二课堂、新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来加强课程思政育人的实效性。例如在高校中,通过打造网络课堂APP,或者是采用第三方APP的形式,将传统课堂育人延伸到课外中去,教师可以在APP中为学生准备思政热点以及教学资源等。同时,在网络平台中,还要设置留言功能,这样能够更加方便与学生进行交流,使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比如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蔓延迅速时期,高校教师都采用了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教育,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将疫情这一思政话题作为教育资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勇于战胜的信心,培养他们拥有一颗博爱之心。

(二)构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明确培养目标。为了使思政教育目标更加明确,基于网络思政教育下,可以从思想、行动、文化三个方面出发,积极搭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促进学生成长,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培养人文艺术素养,让网络思政教育成为协同育人的主阵地。

1.构建以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教育平台。在构建教育平台过程中,应当将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依托于家长、辅导员以及社会力量,根据学生所具有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例如,构建辅导员网络平台,其内容主要包含建立辅导员公众号、微博等,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文章向学生进行有效传播,并针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构建校友职业发展网络平台,采用不同的网络渠道使学生与校友之间形成互动,帮助学生对自身职业有所认识,并积极解决自身职业规划所存在的问题,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以及就业观。

2.构建促进学生成长为核心的教育平台。基于高校思政教育下,所构建的协同育人模式应当是以促进学生成长为核心的,将不断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作为目标。在其构建过程中,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即团体工作坊以及个体咨询。其中,团体工作坊主要包含微课、学生对自己未来规划以及学习方法等平台,采用这些网络平台,使学生能够有效将线下资源通过网络共享的方式,为更多的学生进行服务,人才培养的目标也能够更加明确。个体咨询主要是指依靠学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所开展工作,采用一对一的咨询形式,来解决学生的各类学业问题。

3.构建提升人文艺术素养的教育平台。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基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下,协同育人模式应当围绕“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构建提升人文艺术素养的教育平台。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来说,人文素养的培养方式也不一样。通常情况下,实施“五个一工程”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其内容主要是指组织学生每个月内观看一次艺术类的影视作品;在每一学期内必须要组织学生参加一次艺术体验活动;每个学生必须要有一项自己所喜欢的艺术爱好;在每一学期内组织学生发表一次艺术学习体会;为学生重点建设一个人文艺术社团。并充分利用好网络共享平台,定期对学生开展相关的文艺活动,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营造出浓厚的艺术学习气氛。

(三)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大思政工作力度。从科研层面出发,需要思政课程老师对实时政治信息都能够有准确的认识,进一步掌握时事内容和思想政治理论之间存在的关系,运用实际案例去分析思想政治理论。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探索性的层面考虑,高校思政课程教师应树立跨领域、多方位的发展观念,要对当代在校学生的思想规律、行为特点等有准确的掌握和充分的了解,进而促使互联网推动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制度进一步完善。从科技设备的角度考虑,高校应为思政课程教师提供一套完善的信息科技设备,并且要保证整个科技课程教学团队都要具备电脑操作等技能,确保科技课程教师都能够充分利用先进交互式软件与学生进行信息沟通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另外,基于网络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还应注重与学生自身成长的社会平台相融合,运用网络化思维、依托网络平台,将“协同育人“扩展到服务于广大学生和家庭成长的多个领域,其中包括理想信念政治教育、党团队伍建设、科研课程教学、实践性课程等各个方面。同时也要注重各个领域、各个平台、每个途径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彼此影响、彼此促进,构建“互联网+”学生发展的协同平台。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下,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个时代挑战,高校必须要充分利用网络思政教育手段,构建合理有效的“协同育人”模式。并从其思想道德路径、行为路径及文化路径入手,全方位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成长成才。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协同思政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