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道德人格论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的启示

2022-11-18 21:25燕玉霞吴静一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9期
关键词:马克思人格个体

□燕玉霞 吴静一

在人的精神世界中,人格尊严是指引人保持高尚品德,做出正确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没有完善的人格作为基础,道德修养便无从提起。当个体具有独立完善的人格,会自觉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人生选择。能否激发良好的道德人格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青年学生担负着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重任,是强国梦的主力军。培育全面发展,具备高尚德性的大学生对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关注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其全面成长成才。

一、相关内涵

人格是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人在一定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亦即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资格和品格的总和。

道德人格是人格概念的子集,是个体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尊严、自我价值和意志品质的统一体。本研究从道德人格社会规定性的视角揭示道德人格的结构由道德目标、道德原则、道德责任共同构成。

本研究将马克思道德人格理论分为三个部分,即道德目标、道德原则、道德责任。其中,道德目标是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有序发展,个体自由全面的发展并获取精神力量;道德原则是科学的认知、充沛的情感、坚定的意志、良好的反思、有效的践行五环节的统一;道德责任是个体对自身的行为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并能采取一定的积极行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马克思道德人格理论是对传统道德人格理论的完善和优化,研究该理论的内涵有助于为大学生道德人格培育明确方向。

二、马克思道德人格研究阐释

人生价值观作为个体的意识,是个体对人生价值的主观认知和深度理解。马克思认为,人生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因此它必然与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客观物质生活条件以及社会关系相联结。“孤立的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这是罕见的事”[1]。在社会中生存的人从集体中汲取知识和养分,并在他人的知识成果之上,形成自己经验和成就。集体对于个人的发展具有其他因素所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人生价值观要求人不仅对自身要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还要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发挥对社会的价值。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价值观是以集体利益为根本要求,以人民的利益为核心的价值观。

综上,马克思人生价值观是科学的理论,该理论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用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指导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具有现实可行性。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理论认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是个性得到彻底解放,自由得以充分发展,本质得以全面实现的人。人不仅是一种自然存在物和物质存在物,而且是一种精神存在物[2]。人具有的精神属性使得个体具有精神需要、精神认知、精神满足等等因素,这些能动的、自觉的意识推动人创造性、自觉地展开实践活动,最终具有推动社会发展或阻碍社会发展的力量。即人的发展要以精神的进步为核心,结合社会实践和各种因素综合共同作用,以此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综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高校大学生道德人格培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高等教育的目的,道德人格的健全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道德目标。马克思道德人格理论中的道德目标是: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有序发展,个体自由全面的发展并获取精神力量。

因为集体的存在,人之所以有价值。马克思指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3]同样,因为人具有社会主体性,每一位个体都难以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必然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联系,必然受到社会阶级和发展阶段的制约,必然借用集体的力量又受到集体的限制。

马克思道德人格论中的道德目标来自于马克思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追求,人摒弃私欲和贪婪和谐共生,这是马克思的美好期待,其中的个体是无私奉献的个体,也是具有高度道德化和优良人格的个体。马克思对于人生价值的理解是“人们只有为同时代的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4]。马克思始终坚持从全体人类的利益出发,为世界和平和发展奋斗。他曾公开声明自己首先是为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而奋斗,而后在这种奋斗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这种为集体利益奋斗的方式最终成为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摒弃集体而只顾自我的实践都不具备真正的人生价值。

这种道德目标不是对于个人的压抑,恰恰相反,因为人必然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每一次个人价值提升的背后展示其承担起了集体的一部分责任,承担的责任越多,其个人价值越大,获得的精神力量、得到的认同就更多。马克思所提倡的奉献也并不是完全的抛弃自我,集体也应当为个人的发展而提供必要保障,两者是不可分割、互相付出的。一个人一旦树立起道德目标,便会为了人类事业、人的尊严、人的生存等超脱于个人利益的崇高使命而奋斗,在追求真理和解放中,人自然实现了个体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道德原则。马克思道德人格理论中的道德原则是:科学的认知、充沛的情感、坚定的意志、良好的反思、有效的践行五环节的统一。

该理论具有健全性,涵盖了一个人做出价值选择的全过程,总的来说,个体的存在是“真、善、美”等优良品质的结合体,道德上的真是出于本心,无愧于自我的道德认知并做出相应的真实的实践行为,而不是隐瞒和逃避,是为人的自然本性;道德上的善是主体人格中的善性和理想的充分体现,真正的善是人格价值的现实化,崇德向善的精神有助于个人的发展;道德中的美与真一体,因真而美,因美而真。

身、心素质是人的素质的两个组成部分,其中,生理素质是个人能够进行活动的基础,而心理素质驱动了人的行为。人活动的自我控制和调节都源自于自身的心理素质,人的心理素质使人产生有悖道德的幻想却最终没能付诸实践。这一道德原则融合人的“真、善、美”的优良品质,融合着个体所应当秉持的正义、忠诚、诚实等具象化的道德品质,涵盖人做出判断、假设后果、自我改进、完善行为的过程。

当一个独立个体具有该个体优良性和道德目标,其道德原则就形成了能够自我良性驱动和不断提升的闭环式循环:针对某一事件或行为做出个人的认知,该个体的情感随之产生判断,给予积极或者消极的评价,并因不同人的认知不同而有所区别,继而做出意志判断,对于该情况反馈出何种行为或态度。最终产生反思,做出行为。恩格斯指出:“人离动物越远,他们对自然的作用就越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5]。人之生命高贵之处就在于不断改进和自我矫正的过程,人脑与动物脑的区别之一即对结果的预判和反思,最终做出该个体出于自身道德人格判断的实践行为。人的主体性还在于其具有自决、自主、自省、自控等能力,道德主体可以自我进行约束,通过增强主体的自我约束意识,树立道德目标,贯彻道德原则,进而可以产生社会责任担当和道德责任。

(三)道德责任。马克思道德人格理论中道德责任是:个体对自身的行为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并能采取一定的积极行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

当一个个体能够作为教授者、传播者时,其不仅提升了自身的个体价值,也承担了集体的职能,社会责任能力。道德责任是人处在社会关系之中所必须经历和承担的职能。在社会运作机制之中,道德责任体现在个体的心理上应当是“为分内之事”和“未承担自身职责而将受到负面性评价”的意识,而不是被动的因为依附于群体而做出的选择。因为利益、责任、权力的矛盾性,应更着重强调个体在获得利益的同时如何承担一定的道德责任,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责任意识是道德主体从事实践活动的内生动力。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6]

三、基于马克思道德人格论的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实现途径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增强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修养。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第一,要明确立什么样的德。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强化马克思主义修养,引导学生在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树立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革命实践中形成又服务于革命实践的理论。大学生结合革命历史和现实要求学习、掌握、运用马克思理论,有助于净化心灵,养成完备的道德人格。第二,要在怎样立德上多花心思。要把道德感和正确的人格培养融入思政与教学的各环节,贯穿认知、情感、意志、反思、实践五个步骤,覆盖到高等教育各个领域。第三,要在怎样深化立德效果上下功夫。立德的最终目的是指引实践,要把育人的要求全面融入贯穿到人才培养中,把育人的成效作为评定人才素养的核心指标,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学生学习、生活、实践全过程。

(二)深化马克思精神品质的内化引导作用。推进马克思主义道德人格理论在广大青年中知于心、润于行,一方面需要加强马克思理论成果的学习,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深化青年对于马克思道德的感悟。马克思以他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过人的智慧、高尚的情操影响着当今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另一方面要通过马克思主义加强个体的道德自觉性。道德人格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个人的精神品质形成受家庭、环境、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需要他人行为和理论知识的潜移默化影响。高校既需要提升施教者的道德品质,也需要创新形式,贯彻马克思的精神品质和道德内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

(三)着力于道德原则全过程,推动人才全面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理论要求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其中道德品质的发展最为重要。思想道德教育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精神内涵;培养奉献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集体主义精神,在建设祖国中实现自我价值;提升道德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理解。道德原则是科学的认知、充沛的情感、坚定的意志、良好的反思、有效的践行五环节的统一。高校需要运用创新的形式激发大学生的道德共鸣,使之自觉形成向上、向善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感,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最终提高道德实践能力。

(四)强化新时代大学生应担负的责任意识,外化于实践。马克思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提出集体的成功并不是单一个体的成功,而是集体之中的每一位个体都能够发展。这就要求大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和道德自觉,积极投身于实践,在奉献中收获,在付出中成长,提升自身修养的同时发挥青年学生的影响力。高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培育,遵循道德发展规律,积极引导他们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坚定为社会服务的理想信念,并自觉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发展,是适应时代变化的科学理论,其中的道德人格论不断更新转化发展,其内涵、作用不断丰富。因此,要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丰富马克思道德人格论的内涵和外延,对旧的道德人格理论进行创新性继承,对新的道德现象加以概括、调查、研究,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践。思政教育要立足于正确的理论基础,以推进大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目标,面向广大学子,贴近实际问题、明确育人目标、提高育人水平、规范育人流程,从而培养出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青年。

猜你喜欢
马克思人格个体
马克思像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习近平: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