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维护植物在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营造中的应用
——以岳阳地区为例

2022-11-18 20:08李静
现代园艺 2022年10期
关键词:营造景观植物

李静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岳阳 414000)

乡村公共空间是从事生产、娱乐、健身和交流的重要场所,是承载着情怀和记忆的地方,乡村公共空间的景观营造不仅是视觉的营造,而且是对环境的改善,更是对乡村的文化传承、生态修复与维护、就业与创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乡村公共空间景观环境的恢复和营造的重点便是植被景观的恢复和建设。目前,乡村公共空间植物景观的营造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植物的选择缺乏地域性,植物的组合搭配缺乏科学性,植物的养护管理缺乏合理性。积极营造低维护植物景观,不仅可以加强地域文化,降低成本,还可以解决景观同质化等问题。用近其自然的设计手法使植物景观能够达到景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利于实现乡村植被景观的恢复和建设。这对于美丽乡村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当代城市居民普遍拥有无处安放的乡愁,富有自然野趣的乡村景观迎合了人们的需求,满足了人们对自然的渴望。

因此,低维护植物景观符合人们当代的审美需求,在提高工程质量,降低维护成本,保证地域文化的延升及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低维护植物景观的营造是当前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如何营造富有地域文化、景观丰富、可持续发展的乡村公共空间低维护植物景观,成为当下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课题。

1 低维护植物景观的概念

目前,低维护植物景观的定义在风景园林学界尚未统一,也缺乏权威的界定。但早在19 世纪的英国著名园艺师威廉·罗宾逊就提出了“自然化种植”的思想[1],他提出植物的选择要根据气候环境条件和花园生境的特点,挑选适合的植物来营造植物景观[2],在种植形式上,他提出利用丛状的种植手法在不同的生境中种植多种类型的植物,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结构[3],倡导尊重植物的自然生长,减少人为的干预,尊重植物群落的自然演替,实行粗放管理,降低管理成本的养护管理方式[4]。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于2015 年首次对“植物与低维护园林”进行了主题研讨[5],会上对园林建设低维护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集中研讨。

近年来,低维护植物景观设计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推崇,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也越来越深入。因此,在梳理不同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将其进行对比和综合的分析后,本项目将低维护植物景观定义为以尊重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为基础,通过很少的人工介入便可以生长良好并展现出较好景观效果,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的人工植物群落景观[6]。低维护植物景观是未来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目标。

2 低维护植物景观的需求

人们对美好人居环境的向往以及快节奏生活的压力与无暇维护景观之间的矛盾,使得低维护植物景观的概念深入人心,在生活中,既需要精致的植物景观,提升乡容,提高生活质量,也需要低维护的植物景观在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关键的作用。低维护植物景观消解了艺术创作和生态平衡之间的矛盾,让美学与科学完美融合,这在植物景观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1)具有生态意义。以自然发展规律形成的低维护植物景观,可以有效缓解和修复当地的生态和环境,能产生明显的生态效益。(2)具有美学意义。“自然美学”的设计手法是低维护植物景观所追求的,纸维护植物景观所展现的“自然美学”符合人们当下的审美需求。(3)具有文化意义。低维护植物景观由大量的乡村植物组成,乡村植物具有较强的地域属性,能很好地彰显出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通过大量的低维护植物在景观中的应用,能有效激发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4)具在经济意义。低维护植物景观建造成本降低,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提升显著,符合我国节约生态型园林的发展要求,具有重要的经济学意义。低维护植物景观可以降低工程成本,提升工程质量,减少后期维护需求,使植物景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其生态、景观、社会的综合效益。

3 乡村公共空间低维护植物景观的现状

以岳阳地区为例,通过对岳阳地区不同美丽乡村的调查发现,目前乡村公共空间的植物景观建设存在如下问题。

3.1 地域原真性缺失

在岳阳地区植物造景中,常用的景观植物有90 科227 种,应用到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乡土植物有118 种,但其中运用到乡村公共空间植物造景中的乡土树种仅有29 科45 种。根据实地调察,岳阳市乡村公共空间在进行植物景观营造时,低维护植物材料使用较少,物种多样性较低;公共空间植物造景的树种选择多以乡土树种为主体,但树种选择较为单一,主要为杜英、香樟、银杏、石楠、桂花等品种;植物群落也比较简单,不能体现其群落的多样性,景观效果不佳。另外,植物选择多以观叶、观花类的植物为主,维护成本高,维护难度大,景观同质化较严重,不能体现出其地域的原真性,传统文化流失严重。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低维护植物景观大多游赏功能较弱,可供选择的植物种类较少。因此,应加强选育与推广低维护的乡村植物品种,构建丰富多样的植物群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充分发挥植物群落的生态、经济价值与地域文化属性。

3.2 植物景观效果不佳

在调查中发现,在乡村公共空间的植物造景中,树种选择多以常绿树种为主,色彩缺乏变动性,四季景观差异不明显,景观呈现出静止性,不能够体现出四季的更迭与时间的流动性。另外,景观营造的手法对场地缺乏足够的尊重,没有深入了解当地的环境条件、文化和人文需求,而是简单粗暴地照搬照抄,例如植物大面积片植,导致植物景观面貌单一,同质化严重,植物群落结构缺乏稳定性,植物长势较差,不能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所以,在营造低维护植物景观时,注重植物的色彩变化、形态变化及人文属性非常重要。

3.3 养护管理缺乏

目前,对低维护植物有个错误的认识,总习惯把低维护等同于不维护。低维护植物景观并不是完全不维护、不管理,放任植物自由生长,而是指降低人工干预,降低维护管理成本,只需花少量的人力和经济成本即可获得较好的植物景观整体效果。目前由于养护管理不足而导致的问题有很多,如有些植物需要修剪,而未及时得到有效修剪,直接影响道路的通行、空间的采光;一些高大的植物,疏于养护管理,导致营造的空间环境杂乱,空间氛围弥漫着危险性,无能使游人参与其中;部分地方滥采滥摘严重,极大地影响了空间的景观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有很大一部分相关工作人员对于低维护认识不足,认为低维护就是不维护。因此,养护管理人员的素养需要进一步提高,重视日常的养护管理,营造良好的游赏体验,维持生态的平衡稳定,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

4 低维护植物景观的营造

4.1 低废弃设计策略

乡村公共空间低维护植物景观设计首先要达到低废弃。乡村公共空间的植物景观在进行建造或修复之前,首先要对建设场地进行实地勘查,对场地的现有资源进行了解、记录,然后根据这些资料对场地进行分析和规划,要充分尊重原生场地,最大程度保护和利用现有资源,从植物材料的采购开发和利用,到废弃材料的最大化利用,都要用发展的眼光进行规划,达到进一步降低植物景观的建设和维护成本的目的。另外,对已有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和利用场地的原生地域文化,并使得这种文化内涵得以衍生和发展,废弃材料得到二次再利用,能够节省更多的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成本,充分发挥这些材料的最大价值,同时还加强了植物对环境场地的适应能力,使整个公共空间中的植物景观的稳定性更强[7]。

因此,从这些角度来看,废弃材料的使用能有效保护植物生态环境的小气候,降低园林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的破坏[8]。所以,低废弃策略能够有效降低维护成本和建设成本。例如山东龙口黄县公园的建造,对速生杨的应用就实现了低维护景观的目的。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场地中有许多速生杨,但是这些速生杨生长环境紧密,由于长期无人管理,导致生长在内部的速生杨因营养不充分而枯死或者矮小,而外部的速生杨则生长迅速而旺盛。所以,速生杨的生长情况并不是特别理想,针对这样的情况,对速生杨进行了相应的改造,去除了病死树,疏伐了生长密集的区域,在场地的南部另外选择一个区域重新用移除的速生杨再建造一片速生杨林,节省下一大批植物采购费,同时由于对废弃材料的保护和再利用,保护了场地生态平衡。

4.2 低干预策略

低干预的设计策略是尽量减少加入新资源、新材料,通过严格控制对新资源和新材料的需求达到降低设计成本的目的。同时,因为低干预设计的重点就是维护生态平衡,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重点考虑利用自然资源,其次要最大化利用乡村公共空间已有的植物资源,发挥材料的最大价值。利用场地本身的自然资源进行创造性的设计,让乡村的在地文化通过乡村公共空间完整地展示出来,这种设计形式是用最少的资源来营造乡村公共空间的植物景观,由于采用了大量的场地原生资源,环境的融合性表现得更好。所以,对现有乡村植物材料进行二次利用,不仅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对大自然起到保护作用,而且让场地的生态更稳定,场地的适应能力及变化能力都更强。例如,利用植物净化水质的上海世博后滩公园,利用水生植物对黄浦江的水进行过滤和净化,使得黄浦江原本的五类水成为了能够再利用的三类水,同时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使整个生态系统获得了很强的修复力,植物景观的维护费用也大大降低,它由此获得了2010 年ASLA“综合设计类杰出奖”。

4.3 低盲从设计策略

低维护乡村公共空间的植物造景选择物种时要了解民众的需求和喜好,不以追求贵、奢、稀、奇,不跟风使用大量的外地物种,而是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做到精准设计。对于园林的造价,除却植物成本之外,运输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很大的一项支出。例如重庆曾经就选择大量银杏作为行道树,但银杏并非重庆市的乡土树种,造成昂贵的运输和维护费用。而且,重庆的夏季素有“火炉”之称,银杏树为慢生树种,树冠顶端优势明显,夏天不能达到有效遮阳的目的,因此市民的认可度并不高。

4.4 低养护设计策略

科学选择植物与种植方式。低维护植物景观所选用的植物品种一般为本土植物。因为本土植物拥有对当地环境极强的适应能力,不论当地环境条件多么恶劣,都能顽强地生存下来,同时,本土植物在当地生长多年,已经能与其它植物形成很好的生态循环系统,与其它植物共同维持当地生态的稳定。由于本土植物在当地具有很强的耐适能力,所以在乡村公共空间的植物景观营造中可以更多考虑应用乡村植物。一般情况下,园林景观的维护成本非常大,通常5 年的维护费用就赶上投入成本,而且后续每年仍要持续投入,导致很多园林景观项目建设之初景观效果很好,但时间久远之后就会破坏相当严重。而乡村公共间的景观维护经费非常有限,运用这些野生的乡村植物除了前期建设时的投入外,其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后期的养护管理费用极低。所以,在乡村公共空间的植物景观营造中选择本土生长的乡村植物,能够很大程度减少工程的维护成本。

另外,在低维护景观设计中,野花也得到越来越多的推崇,因为野花具有以下特点:(1)种类繁多,花形和花色丰富多彩。(2)繁殖便捷快速,基本只需要撒播就可以,后期不需要特别的维护。(3)很多野花种类具有芳香的气味,花期很长,具有很长的观景期,景观效果明显。(4)野花的价格低廉,在建设中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例如巨人网络上海总部园,具有我国最大的屋顶绿化面枳,5月屋顶绽放的月见草让其成为当地的新地标。

乡村公共空间的植物景观营造,最重要的是乡村植被景观的恢复和营造。乡村不同于城市,劳动力极度短缺,财政支持不足,能源资源破坏严重,缺乏持续强大的养护管理资金和专业人员来进行景观的维护,后期景观管理的好坏严重影响整村的风貌,而低维护植物景观的营造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解决后期维护工作量过大以及维护成本过高等实际问题。通过合理选择乡村植物,用近自然的设计手法使植物景观达到景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植物景观的恢复和建设。

猜你喜欢
营造景观植物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谢翠菊 营造农村妇女“幸福站”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