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汤飞平(株洲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
湖南新华书店集团推出湖南书香校园阅读工程整体解决方案,与湖南省内相关出版社联合编纂“四维阅读”丛书,铸湖湘阅读大观。
《朝花夕拾》是该丛书的第一本。将其作为推荐给初中学生阅读的第一部名著,有其特殊意义。其中之一,便是引导少年通过阅读鲁迅,走近鲁迅,亲近鲁迅。
本期开始,我们和株洲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汤飞平老师一起品读《朝花夕拾》。
长期以来,鲁迅的作品一直是中学语文课本的重要内容。鲁迅的超拔人格,鲁迅的深邃思想,鲁迅的非凡魅力,是中学师生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无以替代的精神食粮。
有人说,《朝花夕拾》不是小说,却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不是传记,却提供了大量鲁迅早年鲜为人知的传记材料;不是史书,却让人看到了近代中国历史重要而生动的侧面;不是民俗学著作,却涉及并记叙了江浙一带极为丰富的城乡习俗。
这意味着我们从这本书出发,不仅能寻找到鲁迅的成长和求索之路,还可以通过对鲁迅的成长和求索之路的追寻,认识鲁迅所代表的现代中国和中国人。
凭借《朝花夕拾》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还能在每一篇文章中读出个性鲜明的、真实的、多面的鲁迅,为将来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打下基础。读完《朝花夕拾》,大家还会发现,那个传说中有些高冷、犀利、深刻、深沉的伟大作家、思想家、革命家,原来偶尔也犯傻,也常有无奈,也会流露真情。
童年的鲁迅玩些什么?想些什么?他喜欢听什么样的故事?看什么样的书?他小时候养宠物吗?上课开小差吗?少年的他经历了怎样的家庭变故?异乡求学的鲁迅又遭受了怎样的痛苦和屈辱呢?
让我们带着好奇,一起走进鲁迅成长的秘密花园,一起阅读《朝花夕拾》吧。
除开《小引》与《后记》,《朝花夕拾》的十篇散文为什么这么排列呢?有什么内在的关联吗?可不可以调换次序呢?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图表进行梳理。
创作时间 篇目1926年2月21日 《狗·猫·鼠》1926年3月10日 《阿长与〈山海经〉》1926年5月10日 《二十四孝图》1926年5月25日 《五猖会》1926年6月23日 《无常》1926年9月18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926年10月7日 《父亲的病》1926年10月8日 《琐记》1926年10月12日 《藤野先生》1926年11月18日 《范爱农》
通过表格,我们不难看出,这十篇文章是按照创作时间的先后顺序来排列的。我们可以结合《小引》的阅读,了解鲁迅创作时的心境和处境。
通读各篇,我们能感受到,这十篇文章先后回忆了鲁迅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成长轨迹。前六篇,主要回忆了鲁迅的童年生活,《父亲的病》和《琐记》,则叙述了鲁迅少年时期的重要经历,《藤野先生》和《范爱农》是为怀念日本求学时结识的师友所作。
除此之外,《朝花夕拾》各篇之间还有独特的结构密码。如果你现在手上有这本书,不妨跳读一下,每篇的开头和结尾部分。关联一下前一篇文章的结尾和后一篇文章的开头或标题,看看有什么发现。
比如,第一篇《狗·猫·鼠》,文章后半部分提到隐鼠是被长妈妈踩死的,第二篇便写《阿长与〈山海经〉》,且文章一开头便是:“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这篇文章后半部分重点写了长妈妈给我买来了有趣的《山海经》,提到“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下一篇就接着写“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让“我”读来“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进而反感和厌恶的《二十四孝图》。《五猖会》中写了迎神赛会,下一篇就专门写了迎神赛会中让人难忘的“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算是鲁迅童年生活到少年生活的一个过渡。《父亲的病》结尾写到衍太太催促“我”大声叫唤即将断气的父亲,下一篇《琐记》就以“衍太太现在是早经做了祖母”开头。《琐记》的后半部分提到,南京雷电学堂的“乌烟瘴气”,后来“我”转到矿路学堂,毕业后“一无所能”,“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后两篇便是回忆日本留学时结识的师友。《藤野先生》开篇便是“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东京的“也”和“这样”显然是承着“南京”来说的。最后一篇《范爱农》也是从日本留学时起笔。
可见,十篇文章所回忆的人物和事件之间有外显的呼应和关联。鲁迅写这十篇文章时,对于各篇的内容安排是有通盘考虑的,他希望连贯地为读者“讲述”。所以,我们在阅读《朝花夕拾》的时候,不能只就各篇文章做细致的分析,还要把全书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对待。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鲁迅创作《朝花夕拾》的总体意图和心境。
《朝花夕拾》重提的是“我”成长的旧事,也是亲友的、故乡的、历史的、文化的旧事,深层意蕴非常丰富。鲁迅对故乡的人情风物,传统的观念习俗,历史的风云变幻,人性的善恶美丑等或隐或显地讲述和思考,都是附着在他对个人成长的回忆中进行的。这正是《朝花夕拾》区别于鲁迅其他文集很重要的一个地方。我们读《朝花夕拾》一定绕不开与鲁迅成长密切相关的人和事。那么,这些散落在各篇章中的成长记忆碎片,怎么整合关联起来呢?我们可以借助一个表格来梳理整合。
篇名人物和作者的关系形象特点相关事件对作者的主要影响作者对他(他们)的情感态度
我们可以通过人物形象的把握、重要事件的梳理,一步步了解鲁迅的成长,在阅读中思考这些故人旧事对鲁迅成长的影响或意义,读出人到中年的鲁迅对过往人事的复杂情感和理性思考。了解鲁迅之所以成为我们熟知的鲁迅,与他遭遇的这些人和事有什么关系。
我们可以从鲁迅得到的关心和疼爱、所受的教育启发、遭受的变故和打击,或者,从影响鲁迅人格品质的塑造、人生道路的选择、兴趣爱好的形成等不同的角度,将《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和事件与鲁迅的成长关联起来。
回忆性散文里往往并存着两个世界:一个是回忆中的往日世界,一个是写作当下的现实世界。读《朝花夕拾》,我们能感觉到“过去”和“现在”两个世界经常交错出现,相应的“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或者也可以说“小鲁迅”和“大鲁迅”两种视角也同时并存。因此,《朝花夕拾》展现了鲁迅的多张面孔,呈现了一个真实、丰富的鲁迅形象。你从各篇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呢?通读整本书时,还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呈现你的阅读发现。
在单篇阅读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走近不同年龄阶段的鲁迅,在对比中感受鲁迅的成长变化。
人只有在反思中才能进步,我们每个人都和鲁迅一样,需要不断回望过去。用“现在”的尺子丈量自己的“过去”,审视“过去”的意义,学会与“过去”告别。
从这个意义上说,《朝花夕拾》不仅是带领我们走近真实鲁迅的百科全书,也是引导我们审视过往生命的人生之书。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们还会发现,它同时也将成为我们学习写人记事的经典之作。
让《朝花夕拾》成为少年的你们和鲁迅最好的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