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特点与治理对策研究

2022-11-18 12:53:28阿丽玛
世界有色金属 2022年14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矿产资源矿山

阿丽玛

(新疆巴州自然资源局自然资源综合发展中心,新疆 巴州 841000)

1 引言

(1)选题背景。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大规模、高强度的矿产资源推动。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要的矿产资源越来越多。大规模的开采导致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越来越多。长期以来,人们对矿产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对环境与生态的保护意识,对矿产资源的开采方式不合理。我国之前采用“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大、中、小型矿并举”的方针,导致乡镇、个体小矿发展迅猛。这些小矿的崛起并不是好势头,这些小矿技术力量不足,设备也陈旧,回采率达不到国家的标准,环保设施更是短缺。这种落后的开采方式,使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源浪费现象也越来越多。近年来,因为采矿活动导致的地质地貌景观破坏、地下水疏干、采空塌陷等问题越来越多,这些问题危害了矿区人民的正常生产与生活,也阻碍了当地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选题意义。由于矿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我国的发展其实一直是建立在牺牲矿山环境基础上。多年来用粗放型资源模式进行大强度、大规模的矿产资源开采,这些矿产资源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的基础上,慢慢的积累了许多环境问题,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已经遭到了严重的威胁,甚至影响到了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在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生产到最后闭坑,这些环节都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目前需要防止、减轻与控制地质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生存活动的发展。要想保证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需要合理开发,保护和改善生态地质环境。在实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我们需要努力找到环境保护和矿产资源开发之间的平衡点,在减轻矿产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破坏的基础上进行开采。解决矿山环境问题,必须严格落实边开采边治的政策,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然后有效的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存的问题,还要考虑到社会的长远发展。因此,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监督管理,合理勘查与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证矿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这样才能夯实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资源基础。

2 概述

矿山生态环境本来就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人类开发的过程中会给人类带来经济效益,但是开采的同时也会出现许多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例如:地表环境的污染,大气的污染,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还有一些地质灾害,这些灾害无时无刻都在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以前的技术与发展观念都很落后,因此对矿山地质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会给当地的居民生活带来巨大的伤害。因此,本文研究了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并就此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手段,保证环境的持续发展。

3 矿山环境问题特点分析

以前的工业发展离不开资源的开发,例如:对煤炭、金属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开采,这些资源占据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以前,矿产资源的开发,为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好处,在现代经济发展中也有重大的影响。现在,人类在矿产资源的开采中,逐渐克服了开采过程里的困难,还有环境给开采带来的阻碍,在不断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忽略了工业化,带给人类生活的威胁。过去受到科学发展条件的限制,没有科学环保的开发利用意识,可持续发展理念并不强,这些问题都给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带来了困扰与阻碍。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我国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非常严重。矿产资源的开采关系着经济、社会、人民生活等多方面的发展,因此处理矿山地质开采中的问题需要落到实处,也是一个综合治理的长期工程。

(1)地质灾害。矿山地质开采是把具有使用价值的矿产资源,从地质层中剥离出来。相应的,在地形中也会有所变化。空下来的地下空间,尤其是山区地表下、地面等周边的环境的变化都会导致山体地形的稳定性减弱。人为的破坏,并没有复原地形或者是保持原来地形的过程。所以,开采后导致很多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致周围的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地质灾害所导致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是非常严重的。地表地形的损坏修复过程非常漫长,一般都是依靠自然的力量慢慢的恢复。

以某省为例,该省土地辽阔,山地占地面积约达2/3,城市也比较密集。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也并不简单。在地质背景条件上来说,该省的辽河平原与山间谷地有许多冻土、软土、膨胀土等特殊土,且地表水分充足。该地区山地丘陵区岩石多都是裸露在外,植被也不多。在多年的构造运动与强烈的冰融、冰劈等风化腐蚀作用,水土流失现在很严重,岩体结构也出现了破碎松散,节理裂隙发育。在有些地区,活动断裂分布比较大,地震频率比较高。长期住在这样的环境,人民生命财产都并不安全。在气候变化上来讲,春秋两季干旱多风,也伴有扬尘天气,大气受到了污染。还有一些尾矿库,排土场的扬沙。夏季多是暴雨,暴雨时间比较长,强度也很大,常常导致露天的矿崩塌滑坡,伴有泥石流伤害。

例如:新疆某地露天矿因汛期暴雨,暴雨持续时间久,在一九五三到一九九一年里就发生了滑坡77次,灾害25次。一般该地的排土场与露天矿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都发生在汛期情况下。以上这些例子导致的地质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些问题慢慢的复杂化。该省开采需要开挖于页岩、砂岩及深变质岩中。这个位置活化断裂发育,构造复杂,会破坏岩石力学强度的完整性的。同时,在地下水的溶蚀,潜蚀与爆破振动下,很可能导致断裂塌落,这就导致了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一般采矿的过程里有不合理的“三废”排放方式与采掘工艺,这就导致了本来就很脆弱的地质环境又一度遭到了破坏。

(2)矿产资源破坏浪费。在矿产资源开采的过程里,科学技术的落后,对环境保护缺乏认识都会破坏矿产资源。许多小型乡镇企业在开采的过程里并没有利用科学的开采方法,只是一味的追求利益,并没有对矿山保护与利用的认识,这样就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再回收的效率也很低。矿产资源本身就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这样大量的浪费,不合理地开采,导致资源枯竭的速度越来越快,严重威胁着未来经济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么多年来,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一直都是以经济效益为前提,缺乏环保意识,这样的开采导致我们一直走着资源难,综合利用率低、多污染多能耗的传统路线。人类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是导致矿山环境持续恶化的根本原因。特别是80年代后起,一些地区产生了采矿热、开发热,个体及乡镇小矿蜂拥而上,一些国有矿也变成了个人承包矿,这些企业在“有水快流”的思想簇拥下不断开采,给矿山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与冲击。有些地方政府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不惜牺牲了周边的环境来换取这些利益。行业保护与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的制约严重干扰了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执法工作,出现了执法不严,力度不够,不能依法治矿、依法审批的现象。许多地区的矿山安全生产条件管理水平低,生产工艺落后,生产设备陈旧,一些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开始出现了。许多省的矿区都存在国家、集体、个体争抢资源,遍山开花、穿插开采的混乱局面。这样的局面不免会有一些人趁趁乱而入,鱼目混珠,介系无证开采,非法开挖。这些开发者一般都是急功近利,杀鸡取卵,给地质灾害的发生留下了严重的隐患。例如,该省的一个体煤矿,在2019年8月11日开采坑道挖致河床底部与国有矿老坑道连通,导致顶板坍塌,形成一直径约十米的大坑,由于连续的降雨影响,河水涨速很快,奔腾的河流倾泻而下,摧毁了国有矿坑道运输线路,导致四名矿工死亡。之后在国有矿坑口流了出来,冲毁了铁路路基,导致铁路停运三天,直接造成经济损失10万元。更可气的是,当地人不但没有吸取这次血的教训,反而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还继续乱采乱挖,无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就在不久的时间里,这个村的另一个小煤窑,又再次酿成了十人死亡的悲剧,也是因为盲目地采掘导致了矿索道打穿了国有矿储水仓,导致突水事故。这样的事件非常多,但是这种忽略环保的理念还是一直存在,因此,矿山环境问题难以治理。

(3)土地、水资源破坏。矿山开采过程里破坏了地下的地形,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地表资源的破坏。地质开采除了对地质资源造成灾害外,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破坏力也非常大。水资源属于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都会由于矿山的开采受到影响,小部分缺水地区的影响会更严重。地下水的过度使用会造成水位下降,供水困难的情况,这会对地表水文造成破坏,河流水质等相关的问题也都会出现,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一些矿山开采,本来取水条件就有限,对水质的处理也落后,再经历地质灾害的破坏,属于特别大的打击,土地流失、土壤污染等问题都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破坏。开采是另一种形式的土地破坏,会破坏地表土地资源,导致土地资源得不到科学的保护与规划处理,地质灾害的发生更是雪上加霜。矿产加工过程里占用的土地资源会在后期的处理带来很多问题,例如农田污染、废水排放污染等,都威胁着人民的财产、生活、与健康,这种长期的矿山开采,会破坏稳定的自然环境。

受一些地质条件复杂性的限制,中国的许多矿山在采矿的同时,必须深降强排,进行疏干排水,这样就造成了区域性的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地表水系统失衡。近年来,一些矿区出现了大面积的疏干漏斗,地下水位下降十几米甚至几十米的情况。由于采矿造成缺水的地区在不断增加,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河水断流,民井干枯。

例如:矿区地下水位下降6m;某矿区地下水下降总面积已达14.8平方公里,水位下降1m~5m,7套矿井有不同程度的水位下降。另一处矿区矿产资源的开采降低了地下水位,影响了3.6公里的区域,降低了最高地下水位数值已减少20m;还有一个矿区石膏矿排量为5000立方米每日,形成1平方公里的漏斗区。某矿区,排水量达到每天2000吨,形成3公里的漏斗区;由于国家矿区的排水耗尽了水井,导致水泵挂起,导致许多民事诉讼,迫使他们挖深井解决问题。

在沿海地区,一些矿山因疏千漏斗不断发展,使其边界达到海平面而引起海水入侵现象。目前,已发生海水入侵的矿区有:复州湾粘土矿、瓦房店华铜矿、金州石棉矿。由海水入侵,破坏了当地的淡水资源,加剧供水短缺矛盾,也使地面植被受到严重影响。

(4)生物多样性损失。环境问题影响着自然环境中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开发、也对资源、水资源、植物等造成了破坏,影响着自然界的整体稳定性。严重影响着矿山周边环境、森林、河流、动物等生物环境。

例如:某省矿产资源,据不完全统计,采矿业占用和破坏的土地面积为6674.6kmz,中国采矿造成的地面沉降破坏了290.47Km的土地面积,露天采石场占据了受损土地145.89Kmz。垃圾场、煤炭、石块等固体废物占据110.38 Kmz。尾矿库土地面积占用面积为3.12Kmz。矿害占地主要分布在该省具有煤炭开采、铁矿石、有色金属等优势的城市,矿石开采过程中土场拥挤,与破坏密切相关。

如某煤田,有近100年的开采历史,东西长6.6公里,南北宽2.2公里。露天开采面积约10.87平方公里。露天矿和垃圾场占据受损土壤土地面积高达35.8平方公里,占该行政市区土地面积的31.13%,这些被大规模占用。原来这里是村落、耕地、城市景观。资源开发迫使居民搬迁,原来的居住区、植被和耕地已不复存在。城市不仅受到露天开采的影响,还进行大规模的地下开采。由此产生的地面沉降面积约15平方公里,在市区占13.04平方公里,地面沉降最大值为10m。这些土地原本是住宅和耕地,但仍然无人居住,终年积水,无法使用。据统计,该矿区每开采1万吨煤炭,就会发生2.4亩的地面沉降。

4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分析

(1)自然地质环境复杂而又不断恶化。从地质背景条件看,我国新疆地区有冻土、软土、膨胀土等多种特殊土壤。由于山上,岩石裸露,植被稀疏,植被缓慢上升,风化和冰裂等剥落会导致严重的土壤侵蚀,破坏和松动岩石结构,产生接缝和裂缝。活动断层广泛分布于新疆省南部、辽东中部和低山区,地震多发、强度高。

(2)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缺乏基本环保观念。我国矿产资源开发长期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缺乏环保意识。由于传统的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污染高、能耗高的路线,人们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是采矿环境持续恶化的根本原因。尤其是在1980年代后期的一些地区采矿业蓬勃发展,乡镇个人和小矿山蜂拥而至,一些国有矿山也由个人承包。在“有水快流”理念的指导下,这些矿山对采矿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影响。

(3)矿山企业的生产技术低下设备落后是主要原因之一。例子:新疆是我国主要的矿产地。因矿业权人对矿产资源开采利用率低、生产技术落后,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尤其是以前的老矿山,矿产资源开发回采率低,许多拥有采矿技术设备的国有矿业公司都是1950-1970年代的产品,设备更新慢,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低。

(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确定不同类型矿产资源的属性,矿产资源开发管理难度大、分散。特别是矿山管理的宏观失控和微观障碍,由于缺乏完整的采矿环境法,相应的采矿管理规定不会得到执行。许多小型矿山,盲目建矿建厂,投资占用资源,层层推进,

承包或转让现象形成了采矿业严重问题,这些问题为无证开采和非法盗采提供了便利。资源乱采屡见不鲜,且难以杜绝,投入贫短缺导致矿产资源和采矿环境浪费严重,污染严重。

5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对策

(1)合理规划环境治理,转变发展理念。在经历了资源开发的盲目开发阶段后,在后续问题的综合治理过程中,认清矿山地质开采现状,合理规划环境治理工作,在把握环境治理全局的同时,从思想引导的角度,符合时代社会发展。调整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是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积极做好教学工作,转变发展观念,学习传统发展观念、理想主义。新时期的环境治理工作,短处和落后观念需要及时纠正。倡导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体现在矿山地质环境管理上,需要积极转型发展。吸收科学、先进发展理念和理想主义理论,为环境治理提供精神支撑和理论指导。

(2)完善环境治理工作。现阶段采矿业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来合理引导发展,这是采矿问题持续积累和严重的重要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及时解决,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地质环境治理管理工作要与政府和社会工作相结合,完善治理工作。在提高工作执行效率的同时,要严格落实治理,整合环境治理工作。

(3)加快环境治理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矿产资源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当今社会法制中的法律规定尤其是在环境治理中,要建立约束力更强,更能体现企业主体责任的法律。我们可以针对实际发展的关键挑战,真正做到对法规的遵从,这对环境治理工作非常有用。

(4)推动环境治理联动工作。治理工作是一个长期问题,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任何一朝一夕能动摇的事情,都需要各方力量的配合,包括财政、环保、自然资源等等。在联动机制下,林业、水利、农业等各领域的工作都需要合作的力量。自然资源部门需要主动出击,与其他部门合作,建立长效治理体系,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

6 结论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广泛的。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现阶段的管理状态不是很好,在加强生态环境和文化的同时,还应实现多方合作治理运作,完善治理体系,这样才能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标准化。政府需要建立健全制度、立法,落实政府政策,明确环境治理工作,树立环境资源保护意识,这样才能长远发展、延续可持续发展的理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矿产资源矿山
关于矿产资源勘查与管理的思考
河北地质(2023年1期)2023-06-15 02:44:58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河北地质(2021年2期)2021-08-21 02:43:50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神剑(2021年3期)2021-08-14 02:30:08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昆钢科技(2021年2期)2021-07-22 07:47:06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矿产勘查(2020年7期)2020-12-25 02:43:42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绿色中国(2019年13期)2019-11-26 07:11:00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我国矿产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完善路径分析
学术论坛(2018年4期)2018-11-12 11:48:52
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使用法将作重大修改——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与矿产资源使用法典(草案)》解析
坚决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