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东 段桐桐 秦营营 段美生*
(1 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 邯郸 056038; 2 邯郸市农机技术推广站 河北 邯郸 056001;3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 保定 710011; 4 邯郸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 河北 邯郸 056001)
种植鲜食玉米是邯郸市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之一,到2020年邯郸市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20 万亩左右,种植地主要分布于成安、肥乡、魏县、邱县、曲周等区域。品种以鲜食糯玉米、甜玉米为主,种植模式一般是1年2 茬。3 月底地膜覆盖种植第1 茬,6 月底7 月初收获,随后种植第2 茬,10 月初收获。以种植大户或者合作社带动普通农户种植为主,主要销售模式为订单收购或者市场集中销售。在鲜食玉米种植中玉米穗部钻蛀性害虫的为害对玉米品质及外观影响比较大,降低了鲜食玉米的销售价格,对农民增收不利,为此,我们在成安县、魏县、肥乡区的鲜食玉米种植区,分春季茬口和秋季茬口分别进行了鲜食玉米穗部害虫的发生情况调查,明确了蛀穗虫害的种类、为害时期及特点,为开展科学防治提供了依据。
1.1 调查方法。调查采用5 点取样,每样点取20 株,掰开花丝,查看是否有虫,并初步判定害虫种类。
1.2 调查时间及地块
1.2.1 春季虫害调查。①成安县调查。于2020年6
月10 日对成安县城南路西2 块地(地块1 和地块2),路东1 块地(地块3)进行穗部害虫调查。②魏县调查。2020年6 月11 日对魏县院堡镇中三家村路北1 个地块、中三家村路南1 个地块、316 省道路南2 个地块、白范疃村北1 个地块分别进行调查。2020年6 月15日对魏县公议会村南1 个地块调查。
1.2.2 秋季虫害调查。①成安县调查。2020年9 月15 日对成安县大堤西村村北3 块鲜食糯玉米田进行调查。②肥乡区调查。2020年9 月17 日对肥乡区大西韩村的3 块鲜食糯玉米田进行调查。③魏县调查。2020年9 月19 日对魏县前大磨乡公议会村东爱耕种植合作社的3 块甜玉米田展开调查。
1.3 调查结果
1.3.1 春季虫害调查结果。①成安县调查。调查时玉米均处于吐丝后期,花丝已基本变干。经调查,地块1 有虫率为56%,棉铃虫与玉米螟比例为23∶11;地块2 有虫率为30%,棉铃虫与玉米螟比例为11∶10;地块3 有虫率为50%,棉铃虫与玉米螟比例为21∶4。②魏县调查。调查时中三家村路北地块玉米处于吐丝期,有虫率为80%,害虫均为刚孵化1~2 龄,初步判断均为玉米螟;中三家村路南地块玉米处于吐丝初期,有虫率为50%,初步观察,仅发现1 只棉铃虫,其余均为玉米螟;316 省道路南2 块地玉米均处于吐丝散粉期,有虫率分别为72%和50%,棉铃虫与玉米螟比例分别为5∶36 和3∶24;白范疃村北地块处于吐丝散粉后期,有虫率为86%,棉铃虫与玉米螟比例为17∶67,个别穗有玉米螟聚集发生现象。2020年6月15 日对魏县公议会村南地块调查时,玉米处于吐丝初期,没有发现幼虫,发现较多虫卵,初步判断虫卵为棉铃虫卵,产卵位置多为花丝上、雌穗上下2~3片叶上及雌穗附近茎秆包叶上。
1.3.2 秋季虫害调查结果。①成安县调查。调查时玉米花丝基本已变干。经调查,地块1 有虫率为78%,棉铃虫与玉米螟比例为55∶4;地块2 有虫率为80%,棉铃虫与玉米螟比例为61∶5;地块3 有虫率为75%,棉铃虫与玉米螟比例为52∶3。②肥乡区调查。调查时玉米花丝基本已变干。经调查,地块1 有虫率为73%,均为1~2 龄幼虫,棉铃虫与玉米螟比例为45∶2;地块2 有虫率为76%,为1~2 龄幼虫,棉铃虫与玉米螟比例为51∶3;地块3 有虫率为79%,为1~2 龄幼虫,棉铃虫与玉米螟比例为52∶2。③魏县调查。调查时玉米花丝基本已变干。经调查,地块1有虫率为83%,为1~2 龄幼虫,棉铃虫与玉米螟比例为55∶2;地块2 有虫率为86%,为1~2 龄幼虫,棉铃虫与玉米螟比例为56∶3;地块3 有虫率为75%,为1~2 龄幼虫,棉铃虫与玉米螟比例为50∶2。
2.1 调查地概况。选择魏县前大磨乡公议会村东南地块进行调查,所选地块播期、土质、水肥条件、管理方法等均一致,为秋季播种鲜食玉米,品种为“新甜6 号”。播种期为2020年7 月12 日。
2.2 调查方法。分别在玉米吐丝初期(9 月8 日)、吐丝末期(9 月13 日)、花丝变干期(9 月17 日)进行鲜食玉米穗部虫害的调查。采用5 点取样法,每点连续调查20 株,分别调查花丝、苞叶、雌穗部上下2 叶及雌穗上下2 叶之间茎秆部分等,记录虫(卵)位置及数量。
2.3 调查结果与分析。通过表1 可以看出,随着玉米生育期的发展,玉米有虫株数在上升,虫(卵)数量也随之上升。在吐丝初期虫卵占比为91.7%,吐丝末期虫卵占比为11.3%,到了花丝变干初期时基本见不到卵,都已孵化成了幼虫。可以推断,害虫在玉米吐丝初期开始产卵,吐丝散粉末期达到了孵化盛期,在花丝变干初期基本处于低龄幼虫期。通过虫卵位置分析可以看出,害虫产卵位置大部分在花丝上,个别的在雌穗附近苞叶、叶片及茎秆上,等卵孵化为幼虫后,均转移到花丝处为害。
3.1 为害鲜食玉米穗部的钻蛀性害虫的主要种类。为害鲜食春茬玉米的钻蛀性害虫主要是棉铃虫、玉米螟,不同区域虫口比例不同,春茬鲜食玉米的吐丝期在6 月中下旬,与第1 代玉米螟和第2 代棉铃虫的产卵期和幼虫孵化期一致;为害鲜食秋茬玉米的钻蛀性害虫主要是棉铃虫,玉米螟极少,秋茬鲜食玉米的吐丝期在9 月上中旬,与第4 代棉铃虫的产卵孵化期一致。
3.2 鲜食玉米穗部钻蛀性害虫的主要为害特点。调查过程中观察发现,鲜食玉米穗部钻蛀性害虫产卵期与玉米吐丝时间有一定关联,玉米吐丝初期害虫开始产卵,吐丝末期达到了孵化盛期,在花丝变干初期基本处于低龄幼虫期,花丝完全变干后钻蛀到果穗里为害。通过虫卵位置分析可以看出,害虫产卵位置大部分在花丝上,个别的在雌穗附近苞叶、叶片及茎秆上,卵孵化为幼虫后,转移到花丝处进行为害。根据这一特点,确定鲜食玉米穗部钻蛀性害虫的最佳防治时期为吐丝初期到吐丝盛期,以及花丝变干幼虫孵化转移到果穗前。
根据为害鲜食玉米穗部的钻蛀性害虫的主要种类和为害特点,考虑鲜食玉米的鲜食特点,为减少农药残留,下一步将选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试验,以筛选出防治鲜食玉米穗部钻蛀性害虫的适合药剂和施药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