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五沙小学,佛山 511473)
小康(化名),8岁,三年级男生。体格正常,无其他身体疾病,是独生子,与父母、奶奶同住。因为父母工作忙碌,所以从小主要是由他的奶奶负责照顾和陪伴。小康奶奶对他非常爱护。
进入小学后,小康因难以适应学校的各种行为规范而倍感焦虑,经常会情绪失控,缺乏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
我今年读三年级,平日里同学总是私底下说我是“小霸王”,都不敢跟我玩,但其实我只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我也很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表扬和肯定,但事实上哪怕在课堂上,自己也控制不住要发脾气。因为感觉自己如果不发出脾气,内心就像有火在烧一样难受。正因为如此,我就会被老师批评,最近一次班主任还请来了家长。我觉得这样好丢脸,但是我却无法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绪。
小康的爸爸在与班主任沟通时表示:平日在家里,小康还比较听长辈的话,跟平常照顾他的奶奶也比较亲。虽然偶尔会哭闹,但是家里人教育过后也会听话。
小康奶奶则认为小孩子哭哭闹闹很正常,不应该因为这样就把他带回家不让他上学。因此,家长希望老师能够公平处理同学间的问题,多帮帮小康。
综上,可以看到家长并不觉得问题出在自己孩子身上,因此,也没有积极与班主任进一步沟通解决,育人效果一般。随后,班主任将小康转介到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处进行辅导,希望可以借助专业的力量解决问题。
案例中小康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情绪管理能力,其中学校行为规范不适应、人际关系紧张、父母关注及引导不足、长辈溺爱等都是影响其情绪问题产生的因素。
1.改善生存环境需求
自进入小学以来,小康发脾气的问题一直未有很好的处理办法。当多次出现冲突事件时,班主任致电家长要求将他带回家。这让小康感到不被接纳,愤怒的情绪没能得到很好疏导。
2.合理认知情绪需求
小康只要遇到不顺意的事,就爱发脾气。比如上课受到批评,他就跟老师怄气;听到同学们说他的不是,就直接踢桌子,老师教育他,他给老师甩脸色。班里同学都害怕跟他接触,怕了他。因此,需要对小康的认知情绪进行引导思考。
3.改善家庭关系需求
小康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自觉运用道德认识来评价和调节行为,换而言之就是说,小康他本身是能够知道乱发脾气是不对的,但是他不能自我控制。往往这类型孩子爱发脾气,是因为家里有指责型的家长,家庭氛围相对冷漠或者是存在过度溺爱的情况,让孩子从小缺少规矩所导致。
在与小康家长的访谈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奶奶对小康的照顾非常细致,也相对宠爱,言听计从。平日里父母忙碌,也无暇管教孩子。但来自父母的爱是无法替代的。因此,小康的父母需要关注到孩子的内心需求,给予孩子情绪调控的指导。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绪管理是一种善于掌控自我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对生活中的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应能及时且恰当地处理,并能以乐观的态度、幽默的情趣去缓解自身紧张的心理状态。
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人是生活在环境系统之中的,两者之间相互作用,每个人都会不 同程度地受周边环境的影响,从而影响自身的发展过程。
家校共育是指学校与家庭共同对学生个体进行教育,即学校教育系统的要素需要进入家庭教育系统中,协同发挥教育功能;或者是家庭参与到学校教育中,产生教育功能。
目前来说,对青少年影响最直接而深刻的环境主要是家庭、学校和社区。家庭和学校的关联越高,该环境系统就越能帮助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反之亦然。
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家庭的协同教育。所以小康目前出现的情绪管理问题,有可能是因为家校共育效果不良而导致。
基于家校共育视角,对小康在情绪管理方面进行心理干预,学校心理教师主要发挥促进家庭与学校沟通的媒介作用,运用专业知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分三个阶段对个案进行干预。
第一阶段(第1、2次辅导):建立关系,收集信息,辅导学生识别情绪
在这个阶段的辅导中,心理教师主要使用的是叙事疗法。该疗法强调的是每个人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通过叙事的方式去构建积极的个体经验,以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在这一个理论的指导下,心理教师采取了问题外化技术及绘画疗法,引导小康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外化成一只会发脾气的小怪兽。对于此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这种方法能使他更容易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也能更直观地观察到自己的情绪状态。
辅导片段
心理教师:小康同学,吴老师能够感受到“情绪很难控制”这件事情让你感觉到非常的难受。
小康:是的,其实我也不想乱发脾气。但是每次我生气的时候,就好像有一只怪兽在我胸膛捣鼓,让我好恼火。
心理教师:刚刚你说的这只小怪兽长什么样呢?吴老师这里有白纸和彩笔,你能把它画出来吗?
小康点点头,开始画。这只发脾气的怪兽身体是黑色的,头顶尖角,眼睛大大的,嘴巴长得很大,还喷着火。它在生气地跺脚。
心理教师:小康,你可以给这只小怪兽取个名字吗?
小康认真地看了看自己的画说:嗯,它是喷火龙。
心理教师:好的。喷火龙一般是什么时候出来捣蛋?
小康:当家长或者老师批评我的时候,或者是我跟同学闹矛盾的时候,它都会跑出来让我发脾气。
心理教师:它出现的时候,你的感受是什么?你会做些什么事情?
小康:每次它出现时候,我都是很生气的。我会摔东西发脾气,或者是骂人。
心理教师:你用过哪些方法去控制喷火龙?
小康:有一次跟同学闹矛盾,我推倒了桌子还没有解气,班主任叫我不要这样,但是那时候我正在气头上,内心很烦,听到她说“不要这样发脾气”时,我更恼火了。当时是副班主任梁老师先把我拉开,陪我站在课室外,教我用深呼吸法调整情绪,才慢慢平静下来的。
第二阶段(第3-5次辅导):分析情绪问题,借助科任教师力量,帮助学生自主调节情绪
在第一次的辅导中,心理教师了解到小康的副班主任梁老师曾成功帮助到小康控制“发脾气的小怪兽”。考虑到副班主任日常跟小康的接触更多,也更亲近,因此,在第二阶段的辅导中,心理教师尝试借助科任老师的力量,进一步帮助小康学习如何管理情绪。
辅导片段
心理教师:小康,这一周小怪兽“喷火龙”还有没有找过你?
小康:找过我一次。
心理教师:你是怎么控制它的呢?
小康:我是用梁老师上次教我的呼吸法控制的。
心理教师:看来梁老师教给你的方法对你控制情绪有不错的效果,你也很愿意使用它。梁老师是一位很有经验的老师,平日里她跟你接触也更多,如果有她的帮助,相信你会更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你愿意去请求梁老师为你提供帮助吗?
小康:可以吗?我特别喜欢梁老师,我希望得到她的帮助。
随后一次的辅导中,心理教师邀请了梁老师到场,并与小康一同约定平时在班级里怎样帮助他调控情绪。
在梁老师的协助下,小康更有信心去主动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第五次辅导中,小康主动告诉心理教师“喷火龙”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少。在绘画作品中,喷火龙的形象也从喷红红的大火,逐渐变成了喷小火,最后变成不喷火的形象。由此可见,小康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在逐步提升。
第三阶段(第6-7次辅导):家校共育,巩固效果
考虑到小康在前两个阶段的辅导中,情绪调控能力有所提升,为了进一步巩固成效,还需要从他的家庭着手。因此,在第三阶段的辅导中,心理教师把小康的父母和奶奶邀请到咨询室。
心理教师把小康这几次画的画以及变化反馈给家长听,(事先已征得小康同意)并询问小康近期在家的表现。调动学生的家庭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在育人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并利用心理教师的专业力量,为家长提供相应的家庭教育指导,促进学校与家庭的和谐协作,能为学生创设更好的成长和学习环境。
辅导片段
心理教师:这是小康在心理咨询室辅导中画的画,我们可以看到这几次辅导后他的变化,从一开始很难控制发脾气,慢慢地他内心的那个“喷火龙”能够受到控制,这是很不错的。那他在家里的情况怎么样呢?
小康爸爸:是的,最近班主任也主动跟我们说,小康在学校里发脾气的次数少了,也有同学愿意主动跟他玩,他开心多了。在家里,他脾气也好多了。即使有时候忍不住要闹脾气,也能够自己调节,不会大吵大闹的。
心理教师:那在家里,一般什么事情会让他忍不住发脾气?
小康奶奶:平时他父母都忙,课业辅导我也不太会,所以有时候写作业他不会就会发脾气。或者是他爸妈回来,就想缠着爸妈要陪玩,但他爸妈又没空理他的时候,他就会哭闹。
心理教师:那听起来,小康在家里的情绪爆发主要是因为课业和父母陪伴的原因。小康爸妈,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
小康妈妈:我们也知道自己平时陪他比较少,但有时工作忙碌,我们也没有办法。我也很想多陪陪他。
心理教师:有时候工作与家庭的确是很难平衡,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困难与问题。现在我们看到孩子在学校里有很努力地去调节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也因此而得到了友谊。但是如果在家里他又反复出现类似的哭闹情况,那我们就需要从家庭着手去帮助他。而且,小孩子的童年只有一个,尽管平常奶奶给了他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是父母给的关注和爱也是必不可少的,更是无可替代的。他的哭闹表面上像是无理取闹,但其实内心里都是在“求爱“。
小康爸爸:是的,我们明白。有时候下班来接他放学,天都黑了,全校就剩下他一个人。但是他看到是我来接他放学,他也很开心。今天回去以后,我会跟小康妈妈商量一下怎么样协调一下工作的事情,尽量多陪陪他。那吴老师,我想请教一下您,如果他在家又出现发脾气的情况,我们可以怎么帮助他调节?
心理教师:嗯嗯,相信家长的改变和付出,孩子最终都会明白你们对他的爱。其实孩子情绪稳定很重要的,如果他在家出现哭闹,我们不能第一时间就吼他,叫他不要哭了,这样不利于对他的情绪疏导。我们可以试试轻触安抚,帮助孩子在生理上把情绪缓和下来。或者用语言向孩子示范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又或者是在家里设置“冷静角”等。
在最后一次电话回访中,小康爸爸表示小康的进步很大,可能是因为妈妈最近换了工作,有时间能去接送他,晚上又能陪他完成功课,周末也多了亲子玩乐的时间,所以就开心多了,情绪也稳定多了。
本案例中,心理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推进家校共育,通过发挥学校在育人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不仅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情绪问题,提升情绪调控的能力,还通过为家长提供相应的家庭教育指导,彼此通力合作,发挥家庭在育人过程中的基础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以此来巩固辅导成效。
总的来说,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心理教师作为家校沟通的媒介,能做到始终紧扣辅导目标,以人为本,协调学校与家庭两系统的良性互动,使本次辅导获得了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