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2022-11-18 07:31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兼中国科技馆馆长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后备阶段青少年

殷 皓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兼中国科技馆馆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之间竞争日趋激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前沿科技的激烈角逐中占得先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国历来重视对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育。20世纪50年代,教育部相继颁布确立重点大学和重点中小学,集中精力办好一批“拔尖”学校的决议,确立了我国以重点校建设为起点的人才选育模式;21世纪初,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政策,奠定了我国全民性创新人才选育的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以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等文件的出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基础性创新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

面向全民性和基础性人才培养的趋势,势必需要将创新人才的选育环节前置,把重心回归到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上来。然而,现阶段我国对基础教育阶段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仍待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结构性布局亟须完善,同时创新拔尖人才的特质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对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资源和学习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看来,厚植科学教育基础,探索建设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势在必行。

一、诉求导向:发挥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的奠基作用

基础教育阶段是我国科技创新人才涌现的源头,相比于“高中选拔+高校培养”的成熟模式,我国对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关注不足。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数据显示,我国中学生的科学成绩虽位居全球第一,但科学兴趣和创新精神却随年级增长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科学课程和活动更容易被忽视和弱化。传统教育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不利于青少年科技创新精神的激发和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学校是科学教育的主要力量,然而面向基础性和全民性科技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育,势必需要更加多元化的科学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支撑。

与此同时,国际创新拔尖人才的价值定位和培养需求的转变,亟须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实践载体和教学方式的支撑。传统意义上以单一智力标准衡量人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追求全面发展的多元智能论成为当今人才选育的主流观点,尤其是对青少年在科技创新创造中表现出的态度、动机和兴趣等非认知因素的重视程度日趋凸显。我国2022版科学新课标中,明确将科学观念、态度责任、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作为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同时,标准化的纸笔测评已不能作为创新人才选拔的主要依据,对青少年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综合性实践智能的评议成为人才选拔的重点。“双减”政策的出台也进一步推动了人才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二、路径探索:建设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对于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论述,他指出,“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要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出发点往往是科学家探究自然奥秘的好奇心”。上述系统论述表明,将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重心下移,是国家保证科技创新领先地位的重要举措,基础教育阶段应探索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探索和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此,结合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现实,应从系统性角度对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进行全面调整、系统设计与统筹规划。

弘扬科学精神,立德树人为先。个人道德与文化道德的统筹整合,是拔尖人才社会责任感的基础成分,而社会责任感则是拔尖人才创造性行为的前提。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历史时期,应为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注入红色基因,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以及科技馆等科学教育主体应做好青少年科学精神文化传播的价值引领,重视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养。讲好中国科学家故事,用潜心科研、淡泊名利、严谨治学的作风,为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上好第一课。

统筹规划课程,创新教学方式。课程与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面向基础教育阶段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校内外科学教育课程体系也应做出针对性调整。除面向大多数学生群体的科学课程体系外,还应注重兼顾并扶植特殊天赋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倡导互动式、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与学习方式。科技馆科学教育以情境式参与、交互式体验以及开放式探索为标志性特征,多元、开放、共享且虚实结合的学习空间,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专业化的场所和资源支持。因此,应充分彰显科技馆在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发挥非正式科学教育对青少年科学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作用。

以科技竞赛促发展,优化人才评价体系。科技竞赛是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力载体和有效抓手。应切实利用好青少年科技、科普类大赛的激励作用,增强中小学生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并通过项目实践和科学研究等环节,全面提升其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对此,科技馆可以积极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学会等组织,承办或协办科技赛事,为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提供机会、搭建平台,选拔在科学研究中有特殊天赋且学有余力的青少年群体。同时,注重人才评价体系的创新与优化。一方面,更新人才评价理念,树立“全局、全面、动态”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评价观,面向所有学生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动态的和成长的眼光审视学生行为;另一方面,转变人才评价内容与形式,确保中期和总结性评价的效力,并辅以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与追踪评价。

强化培养薄弱环节,重视科技教师培训。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分的连接贯通并形成合力,而其中建设一支教育理念先进且专业素质过硬的基础教育阶段科技教师队伍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一方面,加强对中小学科学学科教师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同时完善学校科技辅导员制度,并设立相应的考核标准;另一方面,不断拓宽科技教师交流与学习的途径,建立科技教师的馆校合作培养机制,充分利用科技馆的场地和设备优势以及项目式教学经验,开展中小学科学学科教师、职前科学教师群体的线下培训和业务交流,从而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识别、选拔和培养的能力水平。

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放眼未来,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作为创新发展的两翼,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焕发勃勃生机。我们要以更为坚定的改革创新意志和更加务实的战略发展举措,赓续前行,奋楫争先,担当起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光荣使命,开启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新征程。

猜你喜欢
后备阶段青少年
奔驰车后备厢盖故障2例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公 鸡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