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校园 不“欺”而遇
——初中生校园欺凌活动设计

2022-11-18 06:26重庆市璧山区璧泉中学重庆40276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32期
关键词:心理剧旁观者校园

◎ 何 丽(重庆市璧山区璧泉中学,重庆 402760)

【活动理念】

心理剧是莫雷诺(Moreno)创立的团体咨询与团体治疗模式,运用戏剧的方式呈现事件或问题,个体参与其中,体验深刻。心理剧因其独特的魅力,常被运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

初一学生刚进入青春期,同伴关系成为学生重要的人际关系。他们的情绪体验逐渐深刻,渴望得到同伴的友谊,然而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尚不成熟,人际交往技能比较欠缺,同伴之间容易发生矛盾,如果矛盾冲突处理不好,可能会演变成欺凌事件。同学们普遍知道欺凌行为不正确,对欺凌者、受欺凌者、旁观者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但他们很少全面了解各个角色的心路历程,对欺凌行为的认识较为片面,缺乏对欺凌行为原因的深刻思考,在实际行动中难以真正停止欺凌行为,遇到欺凌行为往往不能勇敢制止、正确应对。因此,本堂课通过心理剧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各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分析原因,探究方法。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能够识别校园欺凌行为,认识欺凌行为带来的危害,了解欺凌行为的法律后果。

2.行为目标:正确判断欺凌行为,掌握预防欺凌的方法,能够保护自己免受欺凌伤害,不参与校园欺凌。

3.情感目标: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学会多角度看待人和事;相信每个人有力量为世界带来改变和影响。

【活动重难点】

在心理剧过程中,学生深入体会自己扮演的角色感受,聆听其他角色的感受,了解事件中各个角色的感受和想法,全面认识欺凌事件,探究切实可行的应对、防治方法。

共情各个角色的感受,更深刻理解每个角色,全面认识欺凌事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活动准备】

《青春需要温暖》MV,角色牌。

【活动方法】

心理剧表演,小组合作。

【活动对象】

初一学生

【活动时长】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心理教师:同学们,你们心中美好的校园生活包括什么呢?

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美味的饮食;吃得香,睡得着……

心理教师:这里面有些是每个人可以做的。今天这节课探讨个体如何为自己和别人的美好校园生活贡献力量。

心理教师请两位同学用姿势摆出一个画面,让两人讲解一下自己在扮演谁,或者在扮演什么。另外一位同学加入这个画面,加入后让原来的画面发生改变,甚至是扭转。新加入的同学用一句话介绍扮演的内容。

设计意图:为后面的心理剧表演热身,同时为同学们赋能:每个人的加入可以让画面和剧情产生改变,每个人的行为都很重要。

二、主体活动

(一)看图说话

心理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思考:该图片反映的是什么现象?有些什么角色?

学生:校园欺凌。有欺凌者、被欺凌者、旁观者三个角色。

心理教师出示校园欺凌的概念,请学生阅读。

校园欺凌定义: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受到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事件。学生阅读定义之后,请其指出定义中的重点。

学生1:学生之间。(师:事件发生的主体)

学生2:肢体、语言、网络等手段。(师:实施手段)

学生3:身体伤害,财产损失,精神损害。(师:事件后果)

心理教师:现在请大家判断以下行为是否属于校园欺凌。

例1.小明不小心在体育课上撞倒小晨。(生:不是)

例2.小明总是打小晨。(生:是)

例3.小明总是骂小晨“白痴”“笨蛋”。(生:是)

例4.小明看见小晨有漂亮的文具,总是把它们毁坏。(生:是)

例5.小明总是让小晨帮他打午餐,并说不帮他就要打他。(生:是)

例6.小明经常在“吐槽墙”上说小晨的坏话。(生:是)

心理教师:校园欺凌的五种主要行为表现是什么?

学生:打、骂、传、毁、吓(hè)。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定义,认识校园欺凌的五种行为表现。

(二)表演图片故事

心理教师:图片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创作这个故事。每个组员从欺凌者、被欺凌者、旁观者三个角色中选择一个进行扮演。角色没有人数限制,大家选择自己想扮演的角色,但要保证每个组三个角色都有人选。每位同学拿一个角色牌,上面写上自己要表演的角色。(给大家3 分钟时间设计剧情)

请一组学生表演图片故事。

该组剧情如下:两位同学大声训斥一位同学,包括用手打这位同学,另外两位同学围观,在旁边指指点点,被欺凌的同学蹲在角落,什么也没说。最后,另一位路过的同学站出来,制止了事件。欺凌者和旁观者离开了现场。

1.碰撞感受

心理教师:同学们共同创作了一出情景剧,每位同学都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其中。现在我们一起走进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看一看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有些什么体验,这些体验会带给我们什么不同的视角。

心理教师采访“被欺凌者”:在角色中,你体验到了什么?

学生1:感到自己弱小、无力。

心理教师:其他扮演被欺凌者的同学请补充你们在角色中的感受。

学生2:失望;旁观者不帮助;无辜、委屈。

学生3:害怕,生气,愤怒。

心理教师采访“旁观者”:在角色中,你体验到了什么?

学生1:兴奋,幸灾乐祸。

心理教师:其他扮演旁观者的同学如果有不同感受,请补充。

学生2: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学生3:恐惧,害怕自己也被打。

学生4(制止者):愤怒,觉得打人者过分,这些人欺负弱小。

心理教师采访“欺凌者”:在角色中,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1:感觉很爽,很勇敢,很强大。

心理教师:其他扮演欺凌者的同学请补充。

学生2:感觉自己有气质。

学生3:害怕,怕自己事后受到惩罚,怕被发现。

2.角色交换

心理教师:请刚刚扮演欺凌者的同学和扮演被欺凌者的同学互换角色。欺凌者做出打的姿态,被欺凌者躲在角落。

采访交换角色后的“被欺凌者”:如果你被欺负了,你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害怕,伤心,愤怒。

心理教师:你希望他(欺凌者)怎么做?

学生:不要打我,骂我。

角色互换,被欺凌者和欺凌者均回到开头扮演的角色。

心理教师采访“欺凌者”(最初的角色):你知道了对方的感受,对你的行为有什么影响?

学生:可能不会再打了。

3.事中应对

心理教师:在刚刚表演的过程中,你表演的剧情是抱着头待在那里,什么也不能做,你还有别的选择吗?

学生:可以呼救。

心理教师: 其他小组还有些什么不一样的应对呢?

学生1:向欺凌者道歉,暂时示弱。

学生2:反击。如果一直都不还手,会让对方认为你好欺负。

学生3:逃跑,跑到商店等人多的地方。

心理教师:同学们注意,无论是道歉也好,反击也好,出发点都是制止欺凌行为。但在应对的过程中,要注意“冷静应对,生命第一”的原则。前提是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心理教师:除了围观,自己上前制止,旁观者还有哪些应对方式?

学生1:上前去帮忙。

学生2:大声呼救,引起注意,让周围的大人来帮忙。

4.探究原因

心理教师采访“欺凌者”:为什么会欺凌这位同学?

学生:以前被他欺凌过,他说我坏话。

心理教师:除了欺凌回去,还有其他什么选择?

学生1:沟通。

学生2:听音乐。

心理教师:刚刚欺凌扮演者提到了“勇”“气质”“爽”,这些作法可能有什么后果?

学生:旁观者可能卷入,事件失控;被打的同学可能会受伤进医院,打人的同学进派出所。

心理教师:2017年,5 名北京少女在校内无故殴打、辱骂两名同学,造成其中一人精神抑郁,无法正常生活学习。她们分别被判有期徒刑1年和有期徒刑11 个月。2022年6月,南京的17 岁未成年人王某、张某因在校园内纠集多人殴打同学冯某,导致其受伤,并拿走其手机和现金50 元,事后王某、张某被判有期徒刑6 个月,其他4 人判处有期徒刑6 个月缓刑1年执行。被判处实刑有什么后果?

学生1:档案上留下记录,对自己今后的升学、工作有影响。

学生2:对子女有影响。

心理教师:“勇”、“气质”和“爽”如果用错了地方,会付出代价。我们可以通过其他什么途径获得这些感觉?

学生1:帮助别人。

学生2:交朋友。

学生3:感受生活,打篮球等。

心理教师:可以通过其他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更有意义的方式而非欺凌别人获得“爽”“气质”等感觉。

5.事前预防

心理教师:同学们,现在请大家取下角色牌,放在这里,把你们在角色里体验到的情绪也一起放下。我们都希望美好的校园生活没有欺凌事件,如果发生欺凌事件,前面探讨了多种选择和可行的应对方式。现在我们在我们班的教室,可以怎样预防欺凌事件呢?

学生1:事件发生后告诉老师。

学生2:告诉家长。

心理教师:这些行为可以有效制止欺凌事件再次发生。

学生3:不惹事,不找事。尽量不和其他同学闹矛盾。

心理教师:闹了矛盾怎么办?

学生4:冷静应对,及时处理。

学生5:不和社会上的不良人来往,不和行为习惯差的人来往。

心理教师:我们如何对待行为习惯差的同学?不来往是唯一的选择吗?

学生6:友爱帮助。

心理教师:还有哪些预防欺凌的方法?

学生6:家长接送。

学生7:和同学结伴而行。

心理教师总结板书应对和预防方法要点。

设计意图:了解各个角色的感受,不批判、不评价任何角色,多个角度认识欺凌事件,探究应对和预防方法。

三、总结升华

心理教师:同学们,国家关心和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201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组织策划制作了防校园欺凌宣传MV《青春需要温暖》,现在大家一起欣赏。

每个人都可以做防欺凌宣传大使,每个人的参与可以改变甚至逆转剧情。同学们,青春需要温暖,你我共同参与创造美好的校园生活。请大家思考,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来预防校园欺凌?

【活动感悟】

用心理剧的方式探讨这一主题,学生有深刻的体验,学习尊重每个角色,不批评,不指责,更好地同理其他角色;全面了解欺凌事件,学会多角度看待人和事;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行为,提出应对方法,防止问题行为演变成问题学生;了解每个角色都有多种选择,每个人的行为都可能改变事件的发生与发展。

活动前,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有足够的热身时间来面对这个主题。教师要充分预估到学生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并适时关注,及时引导,防止学生带着不好的体验离开教室。活动中,对扮演欺凌者学生的“勇”“强”“气质”进行恰当的引导,既尊重学生的真实感受,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课程结束时,如果同学们能参与一个具体、恰当的任务,推动本校或者本区域校园欺凌防治工作会更好。也就是说,课程活动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连贯性,能更好地将学生所学与所用联系起来,这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具前瞻性和计划性。

猜你喜欢
心理剧旁观者校园
浅析校园心理剧治疗对家庭功能、家庭关系的影响
浅谈运用校园心理剧解决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有效方法
心理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探析与实施模式
悔棋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我不想做生活的旁观者
说局
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