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国葬,撕裂了日本

2022-11-17 11:46胡万程
南风窗 2022年21期
关键词:国葬葬礼安倍晋三

胡万程

“人们都说哥哥是民主的敌人,其实安倍才是民主的敌人。”电影《Revolution+1》的结尾,扮演山上彻也妹妹的演员对着镜头说。

9月26日,这部以刺杀前首相的凶手山上彻也的生平为主题的电影,在日本少数几家小型电影院公映。此日,正是安倍晋三国葬仪式的前一天。

就像是一柄钝锯,国葬把日本社会撕裂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拨阵营。一边是支持者,他们觉得安倍在政治上的功绩值得国家级别的悼念;一边是反对者,他们认为与统一教会牵扯不清的安倍晋三,死后还要浪费一大笔国家税收实在是不值得。

国葬的花费不菲,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各国政要的安保与招待。吊唁嘉宾中,现任首脑和曾担任过首脑级别的外国来宾有48人,如印度总理莫迪、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法国前总统萨科齐等。

而中国则派出了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出席,时值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际,此次择人也显示了目前中日关系的“温度”。

未获得广泛支持却坚持为安倍举行国葬,岸田文雄的内阁支持率在过去两个月持续走低。但因为日本未来三年没有全国大型选举,所以他不必担心因选举而被民众“选下去”。国葬之后,如何修复撕裂的民意,重振支持率,以及挽救因日元大幅贬值而损耗的日本国力,将是岸田首相的重中之重。

六成反对

在安倍国葬之前,共同社做过一次全国电话舆论调查。

结果显示,对于安倍晋三的国葬,回答“反对”和“倾向于反对”的受访者合计占60.8%,超过了回答“赞成”和“倾向于赞成”的共38.5%。

除了共同社,包括《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等几家大的媒体都做了类似的调查,结果均大同小异,反对的人要明显多于赞成的人。可以说,安倍国葬是岸田首相顶着民意压力,强行举办的一次活动。

国葬并非日本常见的政要人物丧葬形式,二战前的法律依据是国葬令,只有皇室成员和“对国家有特殊功劳者”才可享此殊荣,伊藤博文、山县有朋、东乡平八郎等人曾被国葬。

而二战后,国葬令随着日本国宪法的施行而被废除,国葬成为需要现任内阁首肯的“特事特办”。比如,唯一一次的吉田茂国葬,就是依据“吉田茂的弟子”、时任首相佐藤荣作的意愿决定的,距今已有55年之久。

既然不是惯例,那岸田首相执意推行安倍国葬的理由是什么?岸田于9月初的参众两院议院运营委员会的审查环节,回答了相关疑问。

他给出了四个依据。第一,安倍晋三首相任期总计8年零8个月,是日本宪政史上最长的首相;第二,安倍晋三在日本的震后复兴、经济复苏、国际交往中做出了贡献;第三,安倍被刺后,国际社会纷纷哀悼;第四,安倍晋三是在作为民主主义根基的选举期间遭到枪击的,国家有必要展现守护民主的决心。

四点依据均有事实作为支撑,并非岸田妄言。安倍被刺之时,日本民众也的确广泛同情。有确凿功绩,有气氛铺垫,为何到了国葬这一步却未得到民众支持呢?

南风窗记者结合近期日本各路媒体的讨论,归纳出了三个最主要的原因,即成本太高,对安倍晋三本人的认同分歧,缺乏法律依据。

在执政后期,安倍晋三封堵不同意见的“独大政治”令官僚揣度成风,森友、加计学园和赏樱会问题被指是对行政的“公物私用”,也加剧了公众对于政治的不信任。

花费太高,是日本民众最为广泛的共识,这一点连不少支持国葬的人也认同。

截至发稿前,虽然日本政府还未公开整个国葬的精算账单,但根据政府前期推算的16.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200万元)来看,这个数字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8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6270万元)的葬礼费用还高。

最开始,内阁的葬礼预算是2.5亿日元,最后的推算不但膨胀到6.6倍,实际花费还被认为将高出预算。这无疑让在疫情时期本就在努力开源节流的日本民众感到难以接受,毕竟这些钱都是来自于国民的纳税。

有人认为,日本有那么多人死于新冠疫情,連普通的葬礼都没有,为什么要给安倍特别待遇,动用国民税金举行国葬?

比起国葬,国民们更愿意看到这些钱被用更为实际的教育、医疗等民生福祉上。

复杂人物

对安倍晋三本人的认同分歧,则是自他执政起到遇刺身亡,都未曾改变的事。

的确,安倍晋三的外交功绩与经济政策效果,得到了不少人的肯定。但作为保守派他为了摆脱战后体制,一系列“重新解释”宪法、强行通过《特定秘密保护法》等操作,也让很多爱好和平的国民感到不满和担忧。

在执政后期,安倍晋三封堵不同意见的“独大政治”令官僚揣度成风,森友、加计学园和赏樱会问题被指是对行政的“公物私用”,也加剧了公众对于政治的不信任。

在刚刚遇刺之时,作为一个离任的老首相,安倍让大多数国民寄予同情,但转机发生在行凶者山上彻也被捕后被曝出的苦痛经历。

人们发现,因为一个宗教团体,一个本应幸福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这件事,更加值得同情。而他们的前首相,竟然和这个“鼓励信徒过度捐款”的宗教团体有着不清不楚的关联。

随着统一教会的信息不断被挖掘,更多的国民认为,一些政客为了谋取利益,与宗教团体联手掠夺了弱势群体,才使得这样的悲剧不断在社会上上演。

鉴于社会观感、政治权力的影响以及日本记者俱乐部的自肃,关于安倍家族与统一教会的报道逐渐在大众媒体中销声匿迹,这样的话题变成了媒体都不愿触碰的“禁区”。对于民众而言,其知情权和探究真相的欲望并未得到保护和满足。

与田中角荣那种被民间广泛爱戴的政治人物不同,安倍晋三在日本是毁誉参半的复杂人物。

不喜欢安倍晋三的人很多,爱好和平的人不喜欢他重新解释日本和平宪法,强行通过新安保法;崇尚自由的人,厌恶他对新闻媒体进行强硬压制,使媒体从“第四权力”降格成了“善读空气”的小团体;重视公平的人,认为他很多腐败问题都没有得到清算,包括对此次与统一教会关联的说明,也不够详实;支持平权的人,对他未能兑现彻底改变几个世纪来父权统治地位的承诺也很失望。

即便是知名的“安倍经济学”, 那个推行大规模货币宽松、灵活的财政刺激和促进民间投资的增长战略,也被指引发贫富差距加大和财政状况恶化,社会对其评价褒贬不一。

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有资格被国葬吗?至少从民调来看,近一半的人表示了不满。

在安倍国葬仪式上,岸田首相悼词中有这么几句话:

“为了摆脱战后体制,您将防卫厅升格成能够独自编列预算的防卫省,制定国民投票法,为宪法改正之路搭起一座大桥。”

“《和平安全法制整备法案》《特定秘密保护法》等,都是您历经千辛万苦才通过的法案,也因此让我们国家的安全获得了加倍的保障。”

“在内政上您鼓励年轻人,特别是期待让女性更活跃。努力透过降低育儿的负担,提升人民生儿育女的意愿。提高消费税,并把增加的国家收入作为减少育儿费与学费之用。”

这几句肉麻的话,在一部分日本民众听来,恐怕非但没有被感动到,还会觉得讽刺。

尴尬的吊唁外交

如上文所说,安倍国葬的法律来源,是《内阁府设置法》。简而言之,就是现任内阁觉得这事得办,咱们就得办。

这样的法律依据,在很多人看来显得有点简单粗暴,颇有一种强制吊唁的感觉。日本鲜少国葬,上一次还是1967年,为何突然又开始搞国葬,仅凭岸田内阁的独断专行吗?

1975年前首相佐藤荣作逝世,日本曾为其举行战后唯一一次“国民葬”,也就是由国家支付一部分葬费,再由政府及政党等团体支付余下费用。但排除吉田茂与佐藤荣作,历任战后首相逝世,举行的均是“合同葬”,即由内阁、国会或所属党派与遗族等共同操办。

安倍国葬的强行推进,被外界认为与岸田的策略有关。由于未来两三年内没有国政选举,比起国民支持率,党内的支持对他更为重要。

日本宪法专家小林节认为,举行国葬需要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必须得到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即国会的决议,而本次国葬的决定仅仅是以内阁决议的形式,最多只能称为“内阁葬”。二是必须在国民中形成“值得国葬”的共识,这一点安倍显然并未获得。

安倍国葬的强行推进,被外界认为与岸田的策略有关。由于未来两三年内没有国政选举,比起国民支持率,党内的支持对他更为重要。2024年9月自民党将迎来总裁选举,安倍的“清和会”是自民党最大的派阀,其势力远超岸田自身领导的“宏池会”,岸田需要团结这拨人,保证这一势力继续支持自己。

也有专家认为,国葬引起的争议也在岸田的预料之中,打击安倍形象、削弱“安倍派”影响,客观上也有帮助岸田巩固自民党总裁地位的作用。

原本为安倍举行国葬,如果能让世界各国领导人到日本齐聚一堂,那么在外交方面可算重大成功,对于岸田政权来说是加分项。但这次在G7其他六国中,没有一国的现任最高领导人参加安倍国葬,级别最高的是美国副总统哈里斯,这个效果显然并没有达到日本“吊唁外交”的预期。

特别是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葬礼对比,安倍的国葬就更加相形见绌。女王的葬礼上,美国总统拜登等世界多国元首纷纷出席,甚至日本天皇夫妇也来了。而安倍的葬礼上,来的政要级别就低了不少。

女王葬礼上中国派出的是国家副主席王岐山,而安倍国葬上中国派出的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这一点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際,也显得意味深长。

“本人在此誓言会在您架好的地基之上,把日本、这区域、世界打造成更好的地方。”在悼词的结尾,岸田文雄这样说道。但面对现在不足三成的民众支持率,岸田脚下的“地基”恐怕并不牢靠。

猜你喜欢
国葬葬礼安倍晋三
这是在葬礼上听过最多的一句话
什么人有资格国葬?(答读者问)
不可思议的太空葬礼
美国的国葬有什么规矩?(答读者问)
중일한 협력메커니즘,동아시아 평화와 번영의 ‘디딤돌’
民国时期的国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