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豪
上世纪90年代,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在寻找“当时的德国出口额为什么是世界第一?”这一问题的答案时,将“隐形冠军”的概念引入到了商界。在西蒙看来,德国存在众多体量不大,但在细分市场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构成了德国工业的整体竞争力。他用“隐形冠军”指称这些在细分市场具有领先地位,却不为大众所熟知的企业。
与大型企业追求全面、完整的经营策略相比,隐形冠军企业的业务范围往往较为狭窄,通常只涉足某几种产品,甚至产品的其中一部分,但是它们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却是不可或缺的。
如今,“隐形冠军”的概念已经成为评估一个地区工业研发、生产与销售能力的重要参考,隐形冠军企业越多的地方,其工业制造能力往往越扎实。培育更多的隐形冠军企业,对提升一个地区的工业制造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作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工业城市,广州有着完备的工业制造体系,同样,也拥有众多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企业。南风窗记者走访了广州几家“隐形冠军”企业,它们在各自领域都做到了行业顶尖的水平,通过对这几家企业的侧写,我们或许能够窥见,好的制造业企业是怎么成长起来的。
许多企业的起步发展,往往靠的是一项核心技术,或一款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成立于2007年的极飞科技,早年一直专注于无人机设备的研发,不过这一领域的竞争一向十分激烈,想要脱颖而出并不容易。
2013年,極飞科技看中了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开始着手研发农业无人机设备。这成为改变极飞科技的一项关键决策。
农业无人机和消费类航拍无人机虽然同为无人机设备,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技术侧重点,为了研发农业无人机,极飞科技着实花费了一番功夫。
极飞科技的工作人员向南风窗记者介绍,航拍类无人机体型小,挂载要求不高,飞行环境也相对较好,但农业无人机则完全不同。农户们希望无人机能够装载更多的溶剂,而且农业喷洒的肥料、农药、种子都有一定的腐蚀性,会对飞机的零部件、关节轴承等造成较大影响,以及如何避免无人机装载农用物资后的飞行晃动、飞行中农药减少后的重心偏移等,这些都是需要克服的技术难题。
由于没有先例,所以在研发阶段,无论是工业设计结构、材料选择,还是飞行可靠性以及各种不确定因素下的抗干扰能力,都要靠极飞科技自己去设计、制造、迭代,而且研发人员除了要熟悉无人机研发技术之外,还要对农业有所了解,这样才能解决产品的痛点。
前后花了4年的时间,极飞科技才真正研发出了一款成熟的、可量产的农业无人机产品。不过,这笔投入颇为值得,藉由这款产品,极飞科技在农业无人机领域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同时,它也为极飞科技朝着数字农业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极飞科技类似,南方卫星导航仪器有限公司也是依靠核心技术起家的一家制造业企业。
1995年,南方测绘GPS事业部(南方卫星导航前身),推出了中国第一台国产化测量型GPS接收机,这对国内的测绘行业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事情。
在这之前,高精度测量领域只能进口外国设备,但一台进口GPS的售价高达上百万元,且数量十分稀少,差不多每个省只有一套设备。
许多企业的起步发展,往往靠的是一项核心技术,或一款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而南方卫星导航推出的自研GPS接收机,售价仅为3万元,大幅拉低了设备价格。一经推出,便实现了数百台的年销售额,成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GPS接收机之一。
自此之后,南方卫星导航就在高精度测量领域扎下根来,不断深化技术能力,构筑产品护城河。
南方卫星导航总工程师文述生告诉南风窗记者,这么多年来,南方卫星导航的业务一直非常聚焦,“我们始终专注于高精度测量业务,更具体一点说,我们就是做测绘的,我们的产品就是用来获取测量数据,然后制作地图。我们一直就在这么小的一个领域上深耕”。
2021年,在北斗三部署完成后,南方卫星导航率先推出了“北斗精度”,实现了单机厘米级定位能力,这与其高额的研发投入密不可分,每年,南方卫星导航都会投入约5000万元在产品研发上。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国产厂商在测量的技术能力上,已经与国际厂商别无二致,“现在我们的产品演化方向是让产品变得更便携,测量效率更高”。文述生表示,早先的仪器差不多有一立方米,但是现在的仪器只有一块砖的大小,以前要两三个小时才能测出来的数据,现在几分钟就可以完成。
不过,这些成就不意味着南方卫星导航可以高枕无忧。尽管南方卫星导航的市占率已达到近四成,但整个行业的产品同质化倾向在加剧,彼此的差异并不大。更重要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测绘产品的成本和售价在同步降低,只有寻找新的利润空间,才能让企业的发展变得可持续。
南方卫星导航内部总结认为,公司业务的本质在于坐标信息,公司的技术不仅可以用在测绘地图上,围绕着坐标信息,还有很多市场空间可以挖掘。
沿着这个思路,南方卫星导航开始了从专业应用到行业应用的转型。为此,南方卫星导航开始研发测量无人机,并把自己擅长的测量技术,投放在了交通、电力、燃气等行业上,转型成为一家高精度位置解决方案提供商。
文述生对南风窗记者举例道,“在燃气行业,通过我们的定位能力,现在可以很快地找到燃气泄漏的位置,并对泄漏浓度进行监测。”在电力线路的架设上,以前要靠人巡方式完成的测量工作,但是用搭载了测量仪器的无人机,就可以快速完成。
这些新的领域,已经成为南方卫星导航着重布局的方向。只要对测量和定位的需求还在,南方卫星导航的技术优势和产品深度,就能不断地延伸、转换,跟上市场的最新需要。
不过,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像南方卫星导航那样,可以通过深耕一种技术体系实现企业长久的运营。
对许多企业来说,周期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巨大问题。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都存在过时的风险,如何跨越周期成为一家基业常青的企业,是“隐形冠军”们不可不应对的挑战。否则,就会像柯达、诺基亚这些曾经的巨头那样,在如日中天的时候被新的技术降维打击。
极飞科技通过成为数字农业专家的方式,抵抗单一产品的不确定性风险。在进入农业领域的过程中,极飞科技意识到了农业这一行业的复杂性。
极飞科技工作人员对南风窗记者表示,“每一个农场、每一种作物的农资用具的调度、作物收割、运回储粮流程都不尽相同,都有各自的问题和痛点需要解决。”这些痛点往往被通用设备厂商所忽视,如果解决了这些痛点,极飞科技将在农业数字化领域形成宽广的护城河。
为此,极飞科技着手研发系统性的农业数字化方案,继农业无人机之后,极飞科技还研发出了农业无人车、农机自驾仪等产品,打造农业产品矩阵。在软件层面,极飞科技还开发了一套“耕、种、管、收”全周期的智能硬件设备与应用管理软件,与硬件产品相互配合,为农户与农场提供针对性的数字农业服务。
藉由这些愈发精细深入的探索,极飞科技已经成为农业数字化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
周期变化,在通信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张贤德是广州市高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席技术专家,回忆起高科通信在通信行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他感慨颇多。
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都存在过时的风险,如何跨越周期成为一家基业常青的企业,是“隐形冠军”们不可不应对的挑战。
1993年,广州市高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话务排队机起家的高科通信,在三十年间经历了数次通信行业的技术与产品迭代。为了应对通信行业的技术变化带来的挑战,高科通信不断改变主营业务和产品方向,期间推出过IP超市、VOIP设备、IMS融合通信等众多产品线。在无线通信时代之前,凭借通信接入技术的优势以及IP超市产品的成功,高科通信在2005年左右达到发展巅峰。但是科技行业的发展变幻莫测,一旦没有错过某次迭代,跌落的速度也十分迅速。在3G、4G等移动通信技术兴起的那些年,高科通信的市场份额开始迅速下跌。
好在,凭借在IMS技术领域的突破,高科通信在IMS终端类产品上取得了成功,成为了这一细分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的企业。
张贤德认为,高科通信之所以能够跨越通信行业的技术周期,得益于公司一直秉承着“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以业务接力的方式延续公司的发展,起先是话务排队机,后来是IP超市,然后是光传和语音接入,这些业务在不同的阶段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一个衰落之后,另一個就能顶上”。
在张贤德看来,高科通信的业务接力并不是没有章法的,而是始终围绕着接入网这个细分市场进行,一方面,这是基于技术能力的考量,“我们要考虑自己的技术积累,不能太过跳跃。而且要盯着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现在我们着力研发的5G,目前也是没什么产出,但这是一个未来趋势”。
另一方面,围绕着固定领域进行深耕的好处是客户资源稳定,“不管我们的技术、产品怎么变,我们的客户始终都是那些运营商,所以当我们的新产品推出之后,在推广层面的阻力会小一点”。
不过张贤德也坦言道,如今全国IMS接入设备的替换过程虽未完全结束,但高科通信聚焦的这个细小领域,市场正在逐渐饱和。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高科通信很早便着手在公司层面复制“两条腿”的策略。
得益于接入网与视频监控业务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做接入网业务的时候,高科通信发现了视频监控与智慧城市这片新的蓝海。2009年,借着亚运会项目的契机,高科通信开始介入高清视频改造业务。这个项目结束后,高科通信便成立了智慧城市事业部,开始专注打造公司的智慧城市新板块。
经过多年探索,高科通信在智慧城市发展迅速,业务范围涉及交通、监管等多个领域,特别是以摄像头为基础的智慧新监管,已经做到了行业领先的位置。
如今,智慧城市板块已经成为了高科通信内部与通信板块齐头并进的“第二条腿”,二者的平衡发展为高科通信跨越下一个行业周期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