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宇 翁晓艳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教师不再完全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而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加入课堂等待的环节。不管是教师抛出问题后学生进行思考,还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进行评价,都需要一定的等待时间。本文以学生的个性情感以及基本学习情况为基础,探究、分析课堂等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造良好的阅读体验
根据课堂教学规律和学生思维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目的地留出一段空白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辩论、消化、练习,以激发学生的思维。适当的课堂等待,有利于学生自省和自悟,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例如在教学《四季之美》一文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设计课堂等待环节: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进行《四季之美》这一课的学习,让我们一起阅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文章中有哪些你没有见过的景象?阅读后请将你觉得文章中描写得最美的句子画出来。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环视他们的阅读情况。在学生充分阅读后,教师可以就刚才巡视的情况做出点评,并给予学生鼓励和建议。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进而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课文。
二、强化学生阅读思维能力
教师在设计课堂等待环节时,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比如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的话,学生就不会在阅读的时候感到无所事事。总之,如果能够科学运用“课堂等待”这一方法,阅读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没有把握好时间或者范围,就容易适得其反。教师只有把握好了这个度,课堂等待的作用才能够真正发挥出来,进而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及全面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学生才能够在未来的语文阅读学习中得心应手。
例如,教学《乌鸦喝水》一文时,教师可以给出五到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文本,然后概括乌鸦喝水的方法,或是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那只乌鸦,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喝到水。在学生阅读并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当成一个隐形人,不去打扰学生,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才能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学生在经过短暂的思考之后举手回答问题,教师需要及时给予点评和鼓励,并对学生们的答案进行汇总和综合点评。如果教师没有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而是直接向学生揭示乌鸦喝水的方式,学生就会缺少自我思考的空间,这对他们的思维逻辑构建非常不利。小学生十分富有想象力,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结合课堂等待的教学环节发散学生的思维。
三、有效提升学生的共情能力
学生在交流讨论或动手操作时,教师需要准确把握好时机,适当地给予学生课堂等待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思维逻辑体系,从而升华情感。
例如,在进行《慈母情深》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以下课堂等待环节:“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母亲是一个伟大而又充满爱意的词语,关于母亲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大家的母亲在日常生活中是怎么教导你们的?下面请同学们自行回忆和思考,然后谈一谈你的心里话。”
教师在学生回忆和思考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感变化,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及时点评和鼓励,最后进行總结,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写作方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需要将课堂等待环节融入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强化学生的阅读思维,有效提升学生的共情能力。在教学中使用课堂等待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逻辑体系,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后续语文阅读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