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没有爱

2022-11-17 09:36张茜
南风窗 2022年21期

张茜

10月3日,在抖音坐拥889万粉丝的短视频博主辛吉飞,其账号被正式注销。

这位被粉丝戏称为“绝命毒师”的东北男人,因发布“合成勾兑酱油”“碎肉重组技术”“800度炭火烤不化的雪糕商业秘密”等一系列食品加工“揭秘”视频,在短短两个月之内,暴涨粉丝800多万,并以一己之力成就了“海克斯科技”和“科技与狠活”两个互联网爆梗。

“海克斯科技”原本是游戏《英雄联盟》中的专用术语,指结合了魔法与科技的融合技术,用于制造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工艺品。而在辛吉飞的短视频中,“海克斯科技”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用于调侃在食品制作过程中因使用某些添加剂,让食品的口感、外观在短时间内产生质变提升,以次充好的加工方式。

随着“快餐店科技甜玉米”“一秒变白的科技浓汤”“合成包子没有肉”等一系列“科技美食”视频点赞数的飙升,在辛吉飞视频中,用于指代食品添加剂的tag“科技与狠活”,也一跃成为新晋网络热词。

网友在调侃声中打开冰箱,看着食品配料表上密密麻麻随便十几种打底的添加剂,陷入怀疑。打开外卖软件,放眼皆是“科技与狠活”的嫌疑。生活在高度工业化的社会里,我们一日三餐到底在吃些什么?我们能够选择吃什么?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来说是否可欲?

调侃和自我拷问中,再次被狠狠戳中的,是中国消费者普遍存在的“饮食焦虑”。

相比习惯自炊的父母辈,对于主要生活在一二三线城市,工作忙碌,且不具备下厨技能和生活精力的年轻人来说,被“科技与狠活”支配的三餐焦虑,是个体每一天都需要直面的基本难题。

在这样的焦虑下,催生了“无添加糖食品研究所小组”“我爱吃轻食!”“看懂配料表&成分表”等各种互联网小组,十几万网友共同钻研着看懂食品配料表的方法。而相比在饮食焦虑中不得不对照百科界面,学着仔细看配料表的消费端,产业端上,作为餐饮行业新风口的“预制菜”,保持疫情以来的强劲增长势头,正在朝着下一个万亿级市场的前景蒙眼狂奔。

根据多家研究机构估算,2022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并有望在2026年突破10720亿元。

10月8日,杭州市商务局公布的国庆期间消费数据显示,叮咚买菜在国庆期间的预制菜销量同比增长50%以上。盒马工坊半成品菜在国庆期间的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了82%,市场表现亮眼。

关键的问题是,预制菜爆火,对于深陷饮食焦虑的现代人意味着什么?它构成某种答案吗?

预制菜,好不热闹

预制菜,简而言之就是经过预加工的半成品菜。预制菜的概念最早来自美国,主要指在工场加工好的半成品或成品食物,通过冷冻或真空包装的方式,只需稍微加热或简单烹饪即可食用。

1920年,世界上第一台快速冷冻机在美国诞生,速冻加工食品作为最早的预制菜横空出世。得益于西餐饮食结构单一化的特征,不需要复杂制作工艺的汉堡、披萨、炸鸡等快餐,很快实现口味标准化。

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SYSCO为代表的大型企业解决了食材配送供应链和跨区域冷链仓储的问题,预制菜市场快速兴起。截至2020年,美国预制菜整体市场规模超过454亿美元。在亚洲,日本预制菜整体市场规模超过238.5亿美元,市场渗透率超过60%。

中国人接触预制菜,最早可追溯到1980年代,肯德基和麦当劳分别于1987年和1990年进入中国市场,快餐概念快速普及。随着中国餐饮行业出现净菜加工配送工场,中餐快餐也迈开了谋求标准化的步伐。

1997年,真功夫的创始人蔡达标发明了一套电脑程控蒸汽设备,炖品也可以同温同压蒸制。在工场统一洗好切好,完成预加工的菜,统一装袋配送至门店,经过简单培训的员工,只需按操作手册将食材放入蒸柜就可以出菜。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预制菜相关企业超过7.2万家,新品牌涌现。其中,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就有1400多家,53.4%的企业成立于5年内。

在不需要专业厨师的情况下,食物出品的一致性有所保证,这被认为是中餐快餐谋求标准化发展的起点。

2014年,外卖的兴起和餐饮企业连锁标准化的趋势,推动预制菜向B端快速渗透。料理包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市场增量最为剧烈。据华创证券预计,2014—2019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保持在30%左右。

但预制菜作为一个概念真正火爆起来,获得资本垂青和市场追捧,从B端延伸到C端,和疫情导致人被迫滞留家中、无法出门堂食、提倡就地过年、餐饮企业寻求新增长点和“囤菜”热潮,有很大关系。

捕捉到市场风口的众多企业纷纷入局。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预制菜相关企业超过7.2万家,新品牌涌现。其中,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就有1400多家,53.4%的企业成立于5年内。

据《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洞察报告》数据,2020年和2021年,预制菜企业共收获23起融资,融资总额达数百亿,投资方不乏红杉中国、经纬中国等知名机构。

2021年4月,“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成功上市,连拉10个涨停板,给了市场信心。

2022年7月17日,趣店创始人罗敏在抖音以“一分钱卖酸菜鱼”为噱头,直播卖货19个小时,豪掷2亿为自家“投入上不封顶”的预制菜项目造势,呼吁宝妈加盟,大搞营销;到9月6日,趣店决定削减在预制菜项目上的投入,计划进行裁员、同供应商终止合作、清理库存等,间隔不到两个月。

9月,在珠海预制菜产业发展座谈会上,董明珠对外宣布:格力将成立预制菜装备制造公司,从产业链上游入手,为预制菜产业提供技术支持。

预制菜产业端摩肩接踵,好不热闹。

消费者,不痛不痒

9月14日,在東方甄选直播间,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同俞敏洪、董宇辉聊天时称“预制菜是猪狗食”,引起争议。在王志纲的微博评论区,网友除了自嘲“牛马就吃牛马该吃的”,更多在讽刺专家“何不食肉糜”,观点本身,并没有招惹激烈的骂声。

这从侧面说明,相比产业端的熙熙攘攘,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反应要冷淡很多。

在各式各样的预制菜行业分析报告中,预制菜被形容为是:契合快节奏都市生活的、顺应年轻人“宅文化”的、满足高效率的生活和品质需求的、比普通外卖更具仪式感和烟火气的“幸福良方”。

但在现实生活里,就消费体验来说,记者目前还没能在具体的人身上,观察到预制菜带来的幸福感外溢现象。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国内有超74%的连锁餐饮企业采用中央厨房做集中配送。由于对第三方代工菜品的需求增加,同预制菜企业达成合作关系可以有效降低原材料成本。

广州榕意餐饮公司的凉菜研发总监黄维兵介绍道,连锁餐饮店的优势,在于食材和口味上的标准化;至于榕意的食材供给,一部分来自自建基地,一部分则来自第三方代工菜品企业。

“不做难以标准化的菜”,也是榕意餐饮在菜品研发上的原则。

这意味着,即使你是一个可以做到拒绝预制菜进自家厨房的人,只要有堂食需求,吃到预制菜或许就难以避免。

在便捷性和性价比上,“只做妈妈,不做饭”“人人轻松做大厨”“八分钟一道菜”等,是电梯广告试图向消费者洗脑的预制菜理想场景。然而,热销预制菜品例如酸菜鱼、鱼香肉丝、水煮肉片、糖醋里脊、小龙虾等的价位,受产业规模化不足和成本要求的制约,相较新鲜食材的平均价格,对于消费者来说并不具备非常吸引人的优势。

其次,买菜、洗菜、切菜和初加工环节的工业化,也无法和预制菜品的安全和健康保证直接画上等号。根据凰家实验室对11款预制菜的测评,个别产品存在塑化剂残留量超标的现象,而营养成分虚标几乎是预制菜品的通病,且因为没有行业通用标准,各品牌之间参差不齐,例如双汇和谷言的宫保鸡丁,在碳水含量上有7倍之差。

在单身经济的加持下,对于疲于应付工作,没有时间和耐心精进厨艺,且厌倦了外卖料理包的年轻人来说,预制菜只是一种不好不坏、吃饱就行的选择。

预制菜能不能治好现代人的饮食焦虑?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才刚刚开始

如果日本和美国的预制菜市场达60%的渗透率,对中国的预制菜产业存在参考价值的话,那么可以肯定的是,预制菜作为餐饮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它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渗透,才刚刚开始。

在单身经济的加持下,对于疲于应付工作,没有时间和耐心精进厨艺,且厌倦了外卖料理包的年轻人来说,预制菜只是一种不好不坏、吃饱就行的选择,不关涉情感,只体现生活本质的虚无。

很少有人真的会像行业预测报告里写的那样,试图在预制菜消费中找寻生活的仪式感和家庭生活的温情与浪漫。消费者画像为一二线城市年轻人的预制菜品牌,不知为何沉醉在对“家”的想象中,难以自拔。

明明人们来自五湖四海,对食物的美好记忆是八大菜系所无法囊括的,预制菜品牌商们却有着“一定要用酸菜鱼和速食馒头的便捷,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说尽”的傲慢。

承诺永远不用预制菜的“火烧云”老板娘,在微博上表达她作为德宏人对德宏菜的热爱:“我对它们的爱,是德宏每日照上深山高林正中央的太阳,热辣辣明晃晃,火烧云的名字由来,也是来自小时夏日傍晚回家,我总能看见的瑰丽凝重的金色和艳红色的云海,它从夕阳身后扑过来绵延无尽,火在云上,是燃烧的潮涌。小时候我在德宏吃什么,今天我就在火烧云做什么。”她希望食客可以通过她在做的食物,看见她的家乡。

而工业社会追求饮食口味的标准化,是为了追求规模量化,最终降本增效。工业化的进程轰轰烈烈,并不在乎食客在食物上的认同感问题。

对于个体来说,无解的问题在于,标准化并不是我们主动选择的结果。如果有得选,谁不愿意和爱的人一起,热热闹闹尝试新鲜的食物,看尽传说中的人间烟火气呢?在这样的意义上,预制菜对于现代人来说,代表着一种被动的选择。人们不喜欢它,但它注定将在冰箱中获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