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鑫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先后提出“三个牢固树立”、“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殷切希望,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要锻造一支精于教学的教师队伍,引导教师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带头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修身、以德治教、以德育人,努力形成良好的教育风气。具体做到四个方面:
第一,心中要始终装着教育。一个人对自己职业的尊重,不仅仅是对谋生手段的敬重,更是对自己人格尊严的维护。每一位教师都要找准自己的历史定位和人生坐标,要搞清楚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弄明白教育方向和根本在哪儿,透彻理解我们的教育要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這一根本问题。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担负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为国育才的重任,必须自尊自重自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珍惜教育岗位,自觉把教好书、育好人与个人理想追求结合起来,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始终保持脚踏实地、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争当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教师。
第二,心中要始终装着学问。从古到今,我们都习惯把教师称为“先生”,“先生”是对学识渊博、先知先觉的人的尊称。把教师作为一项事业做,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化发展,不断提高专业修养。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这关系到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始终处于学习状态,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每个教师都要不断研究国家课程,吃透课程标准,结合自己学校的实情和学生的学情落实落地。还要制订自己的成长提升计划,既要根据学校的校本培训,向本校的优秀教师学习,也要能走出去开阔眼界,不断学习其他地方的优秀教学经验,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优秀网络学习资源开展自我学习和提升。
第三,心中要始终装着道义。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讲到:“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意指教师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崇高的师德和以身作则的表率,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传道、授业、解惑”,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对教师的准确定义。教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是范,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只有打动学生,才能引导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展现的情怀最能打动人,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真信才有真情,真情才能感染人”。
第四,心中要始终装着学生。“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好老师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要做到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要始终充满爱心和信任,要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
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成为有德之师,才能育有德之人。要毫不放松抓实抓好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学校要想办法畅通教师职业成长通道,把职后培养培训做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教师在育人育才的同时,也让自己成为业精、德高,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