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澜 胡家发 刘拥春
1 彭州市农业农村局 成都 611930
2 海南大学林学院 海口 570228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发展, 老年人健康问题将给国家和医疗服务系统带来巨大的压力[1]。 海南是老年人理想的养老胜地, 通过规划社区户外活动空间的景观环境来促进老年人日常活动, 提升老年人健康, 是海南未来和谐发展的方向, 也是经济发展对风景园林领域提出的挑战。 基于这些问题, 国内学者主要偏向于分析老年人活动与社区户外活动空间环境的关系[2-6], 在健康感知方面偏向于从医学角度研究健康感知与个人健康之间的联系[7-8], 而将老年健康感知与社区户外活动空间景观环境相联系的研究较少, 关于常住老人和候鸟老人 (候鸟老人是指冬季到南方过冬,夏季到北方避暑, 如候鸟一般随着季节气候的变换选择不同地域环境生活的老年人[9]) 的健康感知受社区户外活动空间景观影响的差异分析则更少。
1989 年WHO 指出: “健康应该包括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健康 3 个层面[10]。” Julha[11]在2009 年提出整体健康感知, 即指个体通过对自己当前身体状况的自我评估得到的健康认识。 因此, 老年健康感知应是老年人对自己的生理健康、心理状态调整、 社会关系改善情况的自我评估。
不同的人和环境对个体感知具有不同的影响,并在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形成个体独有的行为模式[12], 同时影响个体感知。 医学研究证实, 维持老年人日常的健身与交往活动, 不仅能改善老年人身体健康状态, 还能提升邻里关系、 增加社会认同感, 并对个人应对挫折和心理健康起到重要作用[13-14]。 因此, 以健身活动为中介进一步探索海南社区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规划要素与老年人健康感知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本文基于同济大学刘滨谊教授提出的景观规划 “三元论”, 将社区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规划要素进行细分, 以健身活动为中介, 探讨海南社区户外活动空间景观对不同居住时长老年人健康感知的差异影响; 同时在通过结构方程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对海南社区户外活动空间的景观环境建设提出优化建议。
基于同济大学刘滨谊教授提出的景观规划“三元论”, 海南社区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规划要素主要包括以下3 个方面: 一是背景元, 即由自然和人工因素组成的物质环境和资源, 也称为 “环境生态绿化”, 在社区户外活动空间中体现为景观营造所凸显出的大自然背景要素; 二是活动元,即环境中如历史文化、 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世界息息相关的文明内涵, 也称为 “大众行为心理”, 在社区户外活动空间中体现为景观细节的人文关怀特征; 三是形态元, 即通过视觉效果所体现的自然与人的形态关系, 也称为 “景观环境形象”, 在社区户外活动空间中体现为空间布局和景观形态[15]。 本文从老年人参与健身活动的视角出发, 将健康感知作为因变量, 景观规划要素作为解释变量, 假设老年人参与健身活动是景观规划要素影响健康感知的中介途径, 景观规划要素既能直接影响又能通过健身活动间接影响老年人健康感知, 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 (图1) 验证理论框架路径是否合理, 同时分析景观规划要素对不同居住时长老年人的差异影响。
图1 景观规划要素影响老年人健康感知的结构模型
问卷调研内容除了老年人基本信息外, 主要包括景观现状和老年人健康感知两个部分。
1.2.1 景观现状问卷设计
景观现状调研内容是基于海南社区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规划要素, 结合实地调研情况, 形成9个景观维度。 再根据前期访谈, 结合景观规划“三元论”, 对老年人关注度较低的因子进行筛选, 最终选出20 类景观因子, 构成景观现状的调研内容 (表1)。
表1 景观现状调研内容
1.2.2 健康感知问卷设计
SF-36 健康调查量表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健康状况标准化测量工具之一[16], 该量表有8 个维度。 本文根据研究对象特征, 对此量表进行了补充与调整: 首先, 将同为生理健康范畴的生理机能和生理职能合并为生理健康; 然后, 在心理健康感知中增加评判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自我心理调整; 最后, 在社会健康感知中增加社会交往的基础——自我认同[17]。 在此基础上, 设计出老年人健康感知的调研内容 (表2)。
表2 老年人健康感知问卷调研内容
结合实地情况与我国老年人划分标准, 本文调研对象的范围主要是: 男性60 周岁及以上, 女性55 周岁及以上; 对健身活动有需求且有自主活动能力的自立老人, 或需借助辅助设施活动的介助老人。 2019 年 9—12 月, 在海口市海甸岛一共发放了600 份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542 份, 占总数90.33%, 符合相关统计要求 (其中常住老人有 336 份, 候鸟老人 206 份)。
通过问卷收集与整理得出海南社区户外活动空间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表3)。 性别方面, 参加活动的女性更多; 文化程度方面, 大学以上的学历最少, 初中学历最多, 其中候鸟老人整体文化水平比常住老人高; 常住老人和候鸟老人的活动方式均以健身活动为主, 健身活动中最受欢迎的是广场舞和散步, 其次是健身器材和健身操, 跑步的老人最少; 老人运动锻炼频率一般为每天,其次是一周2~3 次。
表3 受访老年人基础信息统计情况
结构方程模式包括通过调研数据形成的测量变量模型和结合理论形成的结构模型。 测量变量模型包括测量变量和潜在变量, 其中测量变量是指每一个问卷问题, 可通过测量所得; 潜在变量为老年健康感知、 健身活动、 背景元、 形态元、活动元, 因测量变量的改变而改变。 测量变量和潜在变量构成了测量变量模型, 5 个潜在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构成了结构模型, 再采用路径分析探讨潜在变量的结构关系。
通过问卷收集基础数据, 采用SPSS 对测量变量数据进行基础录入和信度与效度分析。 在信度与效度数据符合相关统计要求的前提下, 采用结构方程分析方法, 通过调研数据形成的测量变量模型,结合建立的结构模型 (图1), 同时配合Amos 路径分析测量模型中潜在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
采用Alpha 系数作为标准, 分别对常住老人和候鸟老人填写的景观要素现状与健康感知量表进行信度分析 (表4), 所得系数均大于0.7,表明各测量因子内部一致性较高, 问卷稳定性良好。
表4 样本信度与效度检验
通过探索性因素对景观要素现状与老年人健康感知量表进行有效性分析, 结果表明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数据可靠 (表4)。 通过景观要素对老年人健康感知的影响路径分析, 得出相关拟合指标数, 发现各拟合指标数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表5), 说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 为可接受假设模型。 而测量模型中居住时长属于类别变数, 与观测变量中的统计变数没有一致性, 因此不放入模型进行路径分析, 而是单独进行对比分析。
表5 测量模型拟合指标
由图2、图3 对比分析可知,景观环境对常住老人和候鸟老人健康感知的直接影响效应不同。 常住老人的直接影响效应为背景元(0.28)、活动元(0.34);候鸟老人的直接影响效应为背景元(0.37)、活动元(0.19);形态元对二者均无直接影响。
图2 常住老人健康感知影响机制路径
图3 候鸟老人健康感知影响机制路径
背景元对候鸟老人的直接影响效应高于常住老人, 且对候鸟老人的影响效应最大, 其中自然资源的影响贡献值最高。 常住老人长期接触同样的气候、 空气等自然条件, 所以对其感知不明显,而候鸟老人大部分是被海南优质的自然资源吸引而来, 所以对背景元的健康感知更明显。
形态元对常住和候鸟老人都没有直接影响, 更多是以健身活动为中介, 对老年人健康感知产生间接影响。 其过程为: 景观形态元首先影响老年人对环境的直观感知, 再影响老年人对环境的认知和对健身活动的选择, 最终影响老年人健康感知。
活动元对常住老人的直接影响效应高于候鸟老人,且对常住老人的影响效应最大,其中行为目的的影响贡献值最高。 常住老人到活动空间主要是为了实现个人健身、兴趣爱好、与人交往的目的,而候鸟老人则更多地是为了实现个人健身的目的。 所以常住老人的健康感知受行为目的的直接影响效应最大。
景观环境对常住老人和候鸟老人健康感知的间接影响存在差异。 对常住老人的间接影响效应为: 形态元→健身活动→健康感知 (0.27×0.62 =0.167), 活动元→健身活动→健康感知 (0.66×0.62 =0.409) (图2)。 对候鸟老人的间接影响效应为: 背景元→健身活动→健康感知 (0.59×0.47 =0.277); 形态元→健身活动→健康感知(0.17×0.47 = 0.079); 活动元→健身活动→健康感知 (0.15×0.47 =0.071) (图 3)。
背景元只对候鸟老人有间接影响, 且影响效应最大, 其中自然资源的影响贡献值最高。 由于候鸟老人将自然环境视为健康改善的主要因素,所以在选择活动空间时受背景元影响最大, 如温暖的气候和优质的海景。 常住老人视自然资源为常态, 选择活动空间时更多地受其他因素影响,如活动场所的好友数量。
形态元对常住老人的间接影响高于候鸟老人,其中设施设计的影响贡献值最高。 因为常住老人了解社区空间的实际情况, 会根据空间的设施设计及空间布局的情况来选择活动空间。 而候鸟老人对空间了解少, 因此受其影响较小。
活动元对常住老人的间接影响高于候鸟老人,且影响效应最大,其中行为目的的影响贡献值最高。由于行为目的直接影响老年人对健身活动的选择和参与,常住老人通过锻炼满足生理健康需求的同时加强人际交往,促进个人心理健康,并在活动中获得群体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18],满足个人的社会健康需求。 而候鸟老人到活动空间主要是享受优越的自然资源,同时参与健身活动,调节生理健康等。
形态元对老人健康感知只有间接影响的结果不是否定形态元在老年健康感知中的作用, 而是说明老年人在社区户外活动空间中对形态元的感知主要是通过健身活动的中介作用而产生的。 调研发现, 大部分社区户外活动空间景观形态元都能满足老年人的基本活动需求; 同时, 随着老年人对个人生理、 心理、 社会健康需求的提升, 不同居住时长的老年人在选择社区户外活动空间参与活动时, 更多地考虑社区景观能否满足个人健康感知需求。 因此, 社区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规划应满足多样化的精神文化和个人健康需求。 结合海南特殊的老年群体构成, 海南社区户外活动空间的景观规划既要满足常住老人的需求, 也要满足候鸟老人的需求, 并且要在注重形态元的基础上着重刻画空间中的活动元和背景元。
活动元是海南社区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规划中的重点, 深入了解老年人需求和行为目的, 是完善活动元设计的重要前提。 在社区空间规划中应提供安全的健身设施, 划分明确的活动场所, 满足老年人不同的活动需求, 比如广场舞区域、 健身操区域、乐器演奏区域等; 同时加强科普宣传, 促进老年人多元化选择, 满足老年人深层次的精神需求; 并在空间中增设人性化的休息设施, 如聊天厅、 休息区、 休息长凳等, 满足老年人的社交需求。
背景元是海南社区户外活动空间景观在冬季应重点体现的方面。 人在环境中的感受通常是通过感知觉综合作用的结果[19], 而老年人的感知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按照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和触觉的顺序开始衰退[20]。 因此, 在景观规划中应着重凸显优质的自然资源, 加强候鸟老人在视觉和听觉上对自然资源的感知。 视觉上, 针对老年人对蓝紫色的辨识程度最低、 对暖色调辨识度高的特点, 在植物搭配时应更多地选择暖色调植物, 加强老年人在健身过程中视觉感官体验的同时, 还可以缓解老年人视力衰退带来的困扰[21]。 听觉上, 利用自然的声音让老年人通过听觉感受景观, 如通过对滨海路段的规划设计, 使老年人在健身过程中通过聆听海的声音感受海景; 同时改善滨河路段的自然环境, 吸引鸟类栖息和觅食, 形成鸟语花香的景观环境, 增强老年人听觉上的整体景观感受。
基于海南不同居住时长老年人的健康感知需求, 以及社区景观规划要素对老年人健康感知的影响作用, 海南社区规划设计应通过景观营造将优质的自然景观资源引入到老年人的感官体验范围内, 并通过景观细节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个人健康需求, 构建有利于老年人健康的社区户外活动空间景观, 实现老年人健康需求的最大化满足。
常住老人健康感知受直接和间接影响最大的景观规划要素均为活动元, 其中行为目的的影响效应最大; 候鸟老人健康感知受直接和间接影响最大的景观规划要素均为背景元, 其中自然资源的影响效应最大。 而形态元对常住老人和候鸟老人健康感知的影响都是通过健身活动间接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