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景,张雅蕊,程思思
(湖北文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随着油气资源的短缺及环保观念的深入,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广大人民的青睐,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例如,2011年提出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要求;2013实行了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2020年11月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据统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为352.1万辆,同比增长160%,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为促进新能源汽车持续发展,必须提升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迄今为止,国内外关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研究主要集中于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及对策方面。在研究影响技术创新的因素方面,He Jiaxin等[1](2021)使用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研究油价对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影响。陈瑶和周颖[2](2020)主要以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创新效率和影响因素。李朋林和王婷婷[3](2021)认为只有合适区间的政府补贴才会对技术创新效率产生促进作用。在技术创新的对策方面,Lin Yuqing等[4](2021)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非补贴消费促进机制应采取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差异化策略。陆元三、刘登发[5](2021)主要以衡阳为例,对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进行对策研究。胡桂彬[6](2022)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经济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合理的意见和措施。
综合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国内外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领域的研究较为丰富,但是研究对象局限于特定地区、行业或企业的相关数据和成果,而本文选择200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合作专利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对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多角度分析,以期丰富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领域的理论研究。
本文选取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平台中200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合作专利数据为样本,从发展趋势、申请主体、技术领域及地区分布4个方面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现状。
在合作专利数量发展趋势方面,统计了200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合作专利总数(如图1所示),可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分为4个阶段:2005—2008年处于探索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合作专利数量不超过10件;2009—2012年步入成长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合作专利数量大幅提升;2009年起,我国新能源汽车合作专利数量有明显增长,主要原因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2009年《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发布及“十城千辆”计划的提出;2013—2019年步入成熟阶段,新能源汽车合作专利数量迅速增长,主要是受到了2013年国家建立空气重污染预警制度和补贴政策调整及逐步取消外国投资股份比例限制的影响[7]。2019—2021年步入稳定期,新能源汽车合作专利数量虽然有明显下降的趋势,但是仍保持一定数量,说明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仍在不断发展[7]。
图1 200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合作专利总数
在合作专利申请主体方面,主要涉及企业、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等不同的申请主体。对新能源合作专利申请主体进行研究,总结不同申请主体的特征,能够促进技术创新的发展。2005—2021年全国新能源汽车合作专利总数排名第一的申请主体是国家电网公司(如图2所示)。在此期间,国家电网公司的新能源合作专利总数达到642件,远超排名第2位至第10位的申请主体。国企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研发领域发挥了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具有资金、技术及人才等方面的优势[7]。
图2 200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合作专利总数排名前10位的主体
在合作专利技术领域方面,研究对象是新能源汽车专利涉及的《国际分类专利表》(2021版)中的IPC类别(见表1)。通过统计2005—2021年新能源汽车合作专利IPC数量,得出新能源汽车涉及的技术领域非常广泛,涉及的IPC类别前五位的分别为H01M、H02J、B60L、G01R、G06Q。其中,新能源汽车专利技术主要是H01M(电能)、H02J(电池)及B60L(电动)3个方向,IPC前10名在总数中的占比分别为30.62%、21.75%、15.82%。可以得出结论:目前,H01M(电能)方向是最重要的研究热点;H02J(电池)、B60L(电动)这两个方向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在未来可能成为新的研究热点[8]。
表1 2005—2021年新能源汽车合作专利IPC类型具体含义[9]
在合作专利地区分布方面,据统计,200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合作专利总数为3 182件。2005—2021年全国新能源汽车合作专利数排名前10的省市统计(如图3所示),专利总数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北京(25.42%)、浙江(16.97%)、广东(13.04%)、江苏(9.24%)、上海(6.29%),总数为2 258个,在全国新能源汽车合作专利总数中的比例约70.96%;而吉林、甘肃、云南等地,新能源合作专利数量总数仅为37件,比例约1.16%;其余省区市新能源合作专利数量总数为887件,比例约27.88%。这体现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合作专利集中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
图3 2005—2021年全国新能源汽车合作专利总数排名前10位的省市
2005—2021年全国新能源汽车合作专利总数排名前10的主体中,企业主体数量为8个,而科研机构及高校主体仅有2个,分别是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及清华大学,其合作专利申请数量分别为132件、116件,在前10名总数中的占比仅为6.89%和6.05%。这充分说明,新能源汽车行业不同类别的主体之间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差距显著,科研机构及高校主体的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电池技术作为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的核心技术,是影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尽管我国目前的研究热点已经集中在电能、电池及电动方面,但是在电池技术方面仍然存在使用寿命、电容量及性能等方面的缺陷。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起步较晚,因此与外国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在电池续航技术、电池动力技术、充电便捷性、安全性等方面还有较大的不足。
相关数据显示,经济发达地区在全国新能源汽车合作专利总数中的占比约70.96%,经济较不发达地区的占比仅为1.16%,而其他地区的占比约27.88%。说明我国各省区市新能源汽车发展水平差距大,技术创新能力不均衡。新能源汽车作为资本密集型的高新技术行业,经济发展水平是技术创新能力不均衡的最主要原因。此外,基础设施配备、售后服务保障及消费者认可度等问题也阻碍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发展。
一方面,鼓励优秀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产、学、研、用”合作的技术创新体系,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担风险,提升合作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大力建设人才队伍,积极培养、引进国内外具有开阔视野、创新思维及先进技术的人才,增强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此外,对技术创新表现突出的企业、科研机构及高校给予一定的补贴优惠,鼓励其进行新能源汽车专利技术创新,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要协同合作,组建新能源汽车技术联盟,整合资金及技术资源,建设区域化、专业化的核心技术研发基地,通过合理的资源优化配置,进行高度开放的核心技术创新合作。此外,要加强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国际交流合作,有针对性地吸收、学习和改进国内外已有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应增加资金、技术投入,形成完备的新能源基础设施体系。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较为薄弱的地区,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科学环保理念及购置优惠政策的宣传,提升民众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加强其购买、使用的意愿。增强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与交通等领域的联系,更好地利用资源,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本文主要选取200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合作专利数据为样本,从发展趋势、申请主体、技术领域、地区分布4个方面对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现状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即科研机构及高校主体创新力缺乏、核心技术领域创新不足、各省区市技术创新能力不均衡。对此,本文提出了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组建新能源汽车技术联盟及加强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以期有效调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增强创新思维,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本文不足之处是以200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合作专利数据为研究对象,样本数量有限,未来将考虑从多个样本、多个角度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