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市农业农村局 刘爱红
汝州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地处平顶山市西北部,南依伏牛,北靠嵩山,北汝河横贯东西,形成南北山、中间川的槽形地势,区域面积1 573 km2,总人口120 万,辖21 个乡镇街道、459 个行政村,农业人口92.6 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 647.7 元,耕地面积6.6 万hm2,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5.29 万hm2,有效灌溉面积4.93 万hm2,是一个典型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常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0.33 万hm2左右,年粮食产量50 万t 左右,其中小麦常年种植面积在5.33 万hm2左右,玉米常年种植面积在4.67 万hm2左右,盛产小麦、玉米、红薯、烟叶、花生、蔬菜等农作物。
汝州中药材种植历史较为久远,明正德及万历年间《汝州志》,清朝康熙及乾隆年间的《汝州全志》记载,汝州虎狼爬岭地区有座较为有名的寺庙“药师寺”,当时是方圆百里内有名的药材贸易市场。近年,汝州市不断调整作物种植布局,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决明子、苦参、金银花等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
依托中草药种植地理优势,加大优质、高产技术推广力度,提升农户种植中草药积极性,按照“一村一品”战略计划,发展临汝镇郝寨村中药材、蝗虫产业。
持续推动中草药产业发展,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发挥企业市场衔接和产业引领作用,充分调动合作社、农户参与中草药种植的积极性。目前,汝州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的涵盖中药材种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2 家,千亩规模化种植企业4 家,带动农户47 家,发展中草药种植种类涵盖艾草、杏仁、迷迭香、板兰根、决明子等15 个品种。
围绕养殖、富硒粮果、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抓好西部浅山区复合型产业带建设,2021 年,汝州市成立富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市委副书记任链长的富硒产业推进机制,明确富硒产业引领定位,积极培育富硒丹参等中药材种植。
汝州市2020 年中药材种植面积约为654.33 hm2,目前汝州市尚无道地药材品种。种植艾草142.4 hm2,杏仁136.67 hm2,迷迭香61.33 hm2,板兰根59.5 hm2,瓜蒌53.67 hm2,金银花33.27 hm2,连翘31 hm2,黄岑24.2 hm2,苦参23.33 hm2,决明子20.67 hm2,药材种植主要分布于两山丘陵地带。2020 年总产量7 343.23 t,总产值4418 万元;2019 年度种植面积为412.33 hm2,总产量3 043.8 t,总产值1 838.9 万元。种植面积增幅59%,总产量增加141.3%,药材产值增加140%。种植面积增加较多的是板蓝根43.67 hm2,艾草40.4 hm2,迷迭香28 hm2,苦参21.33 hm2,黄岑20.81 hm2,决明子20 hm2。中药材种植面积较大的新型经营主体有河南锦奥实业有限公司(主要种植血参、白菊、瓜蒌等),种植面积约13.33 hm2;河南温泉銮驾山迷迭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种植迷迭香、贡菊、艾草),种植面积约300 hm2;汝州市康宁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皂角树),种植面积约200 hm2。汝州市有中医药生产企业河南润灵药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及中成药研发、生产、销售等业务。同时规划虎狼爬岭富硒丹参种植基地约2 000 hm2,丹参加工厂项目用地20 hm2,为广大群众和生产企业提供道地药材,推动汝州市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药材讲求道地性,道地药材是人们在长期医疗实践中证明质量优、临床疗效高、地域性强的一类常用中药材,集地理、质量、经济、文化概念于一体。汝州市目前在道地的中药材产地上缺乏一定优势,生产规模多为分散种植,尚未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尚未有被业界认可的道地药材,区位及品牌优势不明显,市场竞争优势欠缺。种植品种多为艾草、杏仁、迷迭香等传统药材,品种较为单一,在培育优质药材产品、推广优质种植方案、发展优秀药材企业的潜力上仍有很大空间。
目前,汝州市种植的中药材大部分直接与中间商进行交易,缺乏对整个药材市场的宏观了解,种植上长远发展规划不足,在种植上偏重于种植短期内定价较高的药材,且种植品类不多,导致市场行情一旦出现降价,就会出现滞销的风险。针对市场风险大防控严重不足,很容易失去种植信心,不利于整个中药材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种植户缺乏与大型制药厂直接对接的条件,由于种植成本在不断提高,加上一般药材生长周期较长,种植户在药材价格难以回到前期价格水平时,会急于出售。由于对中药材市场的信息了解不及时,收购主要靠药贩子,价格极不稳定,种植户缺乏定价话语权。
中药材生产多是资源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药材品种混杂,品种退化,施肥方式陈旧,病虫害严重,大部分优质药材生产效益低等因素制约了药材生产的发展。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提高中药材的生产技术水平,才能提高药材生产效益,稳定中药材生产。目前,汝州市种植中药材种类较多,但是具有优势的中药材品种不多。由于多数群众对于土地的依赖性较高,他们大多种植粮食作物,对于短期内很难看到实际经济效益的中药材种植积极性不高,仅靠几个大的经营主体种植还难以形成中药材规模化种植。目前,中药材采收后很少进行再加工或炮制,在生产技术和产品深加工上难以形成汝州市的受益联动机制,产业化发展水平短期内难以改变。
中药材种植处于中药产业链的前端,是保证中药材质量可靠、供应稳定的基础,中药材种植包括种质资源保护、良种繁育、种植基地、生产管理、采收加工等多方面内容。目前,汝州市中药材种植多为散户种植,种植方式较为原始,管理粗放,相关的农业生产条件不够完善,种植多为靠天收,短期内难以形成稳定的中药材种植优势生产条件。同时,由于种植户普遍缺乏相关的种植技术,种植户多靠自己的经验摸索,因此种植的中药材在产量和品质上有待进一步提升。此外,在田间管理上,因缺乏一定的环保意识,在种植过程中对病虫害防治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在药材生产过程中,加工环境较为粗放,行业内缺乏一定的统一加工标准,生产中集约化程度不高等因素导致药材很容易出现霉变及虫蛀等现象,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药材品质。现阶段药材品质追溯标准仍不统一,体系尚不完善,药材检测程序烦琐、时间较长、费用较高等因素不利于消费者信心的塑造。
目前,药材从种植到收获加工,均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中药材种植户大多是追求经济效益的农户,他们对药材的种植技术掌握比较少,田间管理粗放,缺乏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整体谋划,药材种植中对新技术、药材品质把控、市场发展新动向等掌握不足,种植药材一味追求产量而品质不强,集约化程度不高,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显著。总之,汝州市中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数量逐步减少,质量有所下降,优秀的中医药专业人员严重不足,结构不优。
好的药材原料来自对选种育苗、种植管理、加工包装、仓储养护、流通运输等多个环节的综合把控,选种是首要环节。汝州市耕地面积大,除汝河两岸常年种植粮食作物的高水肥地块外,虎狼爬岭等丘陵地区充分发挥中药材种植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协调相关的涉农政策性资金对中药材种植进行一定程度的扶持,制定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推广优质的药材种植试验,为常用优质药材的生产提供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种子种苗繁育服务,为中药材种植提供优质统一的种苗,降低中药材规模化种植成本,为农户种植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提供便利条件,搞好农业技术服务,逐步提升全市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养生保健特色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中药材市场需求逐年提高,尤其是近年受疫情的影响,中药的治疗优势已充分发挥。好的药品需要好的药材原料,而好的药材原料则来自于对选种育苗、种植管理、加工包装、仓储养护、流通运输等多个环节的综合把控。汝州市将大力实施中药材品牌战略,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推进中药材种植标准化生产,开展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不断加强对业内知名企业的培育力度,着力打造“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综合发展模式,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等,提高汝州市药材品牌化建设力度。待上级政策及资金落实后,汝州市将打造一批中药材标准化产业园,用于推广优质的药材种植试验,为常用优质药材的生产提供“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种子种苗繁育”服务,为中药材种植提供有品质保障的统一种苗,降低中药材大面积种植的成本,利用全域土壤硒含量检测成果,围绕富硒产业规划,完善丹参等中药材产业发展配套保障措施,逐步构建富硒药材产品、品牌体系,逐步打造汝州市的中药材品牌和地标产品。
相关部门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站、微信等多种形式扩大政策宣传面和农业种植技术推广范围。在中药材种植的舆论宣传方面予以正确引导,宣传到位,使企业和种植户能够及时获得第一手信息,吃透相关政策,充分调动农户对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在技术指导方面也要进行全面普及,强化农业科技服务,使广大种植户能够学好技术,管好生产,取得更好的效益。加强宣传包装,大力宣传优良品种和优质产品,树立全市中药材品牌和龙头产品,通过宣传引领,为中药材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调动各方积极性,建立中药材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格局,使全市上下形成合力,以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
应充分利用汝州市益农信息社市级运营中心和462个村级益农信息社站点,不断加大农村信息技术服务力度,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网点,有效解决中药材产销服务难题,推动生产与销售有效对接;提升“四位一体”贷款服务能力,完善“四位一体”贷款业务,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中药材的融资支持力度;探索经济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模式,不断提升中药材种植户的抵御风险能力,中药材种植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较大,鼓励农户及时购买相关农业保险,应对不利天气因素对药材种植的影响,保持种植户对药材种植产业发展的信心。
目前,中药产业发展亟须加强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一是农业农村部门应着力加强对从事中药种植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形式,不断改变种植户传统的种植思想和模式,对科学的种植管理知识加大宣传力度,逐步建立一支专业化的中药材种植技术团队。二是卫生健康部门要不断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适当通过编制倾斜、待遇提高等一系列措施,吸引和鼓励中医药人才投身于中药事业的发展,定期组织业内专家开展线上线下中药材种植技术交流培训会,加强上下联动、技术交流扶持,不断培养出扎根基层、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三是充分利用汝州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借助农业技术指导优势,组建中药材种植专家团队,在中药材生产关键时期下乡入户对种植户开展面对面技术培训,指导种植户不断用新的种植技术、新的病虫害防治策略做好田间管理,提升药材的种植品质,提高种植户对药材风险的抵御能力。
在目前中药材生产过程中,从播种、病虫害防控、田间肥水管理、采收与加工烘干、存储等流程均需要较多的人力成本,在现有利润受市场波动较大的影响下,人力成本较高,机械化程度不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药材种植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水平。大力发展药材采收和烘干的机械化水平可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由于受种植方式、技术、土壤环境污染、管理等因素的影响,药材品质良莠不齐,应以科技为核心大力发展中药材品质的快速检测技术,严格控制药材品质,确保药材能够真正接受市场和消费者的考验。随着消费者和市场对药材品质的重视,种植户应与大型制药企业积极进行对接,以建设绿色基地为核心,依托企业科技优势,以点带面,开展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种植,形成良好的种植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