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丽婷 邵立刚 车京玉 李长辉 马 勇 张起昌 刘宁涛王志坤 田 超 尹雪巍 于倩倩 刘红军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齐齐哈尔 161000)
克山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地处47°50′51″~48°33′47″N、125°10′57″~126°8′18″E 之间,为小兴安岭伸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是中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素有“北国粮仓”之称。该地区属寒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夏季短促,降雨集中,温热湿润,春季风大少雨,多呈旱象,秋季降温急骤,霜冻较早,年平均气温1.9℃,无霜期120d;受蒙古低气压影响,每年4 月上旬至6 月上旬和9 月下旬多大风天气,最大风力有时达8 级,这种冷凉湿润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春小麦的生长发育,但要克服春季的干旱、夏季的多雨和生长季的大风等恶劣极端天气,培育优质、高产、抗性强的小麦品种尤为重要。以此为育种目标,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2008年以龙05-590 为母本、克涝6 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得到F1种子;2009-2013年在科研基地进行F1~F5单株选择,2014年在F6选种圃决选,品系代号为克春 141019;2015-2016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科研基地进行产量鉴定试验,2017年进行异地鉴定试验,2018-2019年连续2年参加黑龙江省晚熟组小麦区域试验,2020年参加黑龙江省晚熟组小麦生产试验,2021年6 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为黑审麦20210004。
1.1 农艺性状克春141019 属中筋、中晚熟、春性小麦品种。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全生育期为89d 左右。该品种幼苗直立,株型收敛,株高108.8cm。小穗数一般为9~18 个,穗纺锤形,有芒、白壳、红粒,千粒重37.0g。
1.2 品质分析2019-2020年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连续2年抽样分析,蛋白质含量14.36%~14.42%,湿面筋含量29.0%~29.5%,稳定时间4.1~5.1min,容重802g/L,抗延阻力423E.U.,延伸性159mm,品质指标达到中筋小麦标准。
1.3 抗性经过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连续3年抗病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克春141019 对小麦秆锈病的21C3CTR、21C3CFH、34C2MKK、34MKG 等生理小种均表现为免疫,中感赤霉病和根腐病。抗倒伏性好。
2.1 鉴定试验克春141019 于2015-2016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科研基地进行产量鉴定试验,每hm2平均产量5823.5kg,较对照品种龙麦26号增产5.8%;2017年进行异地鉴定试验,平均产量 5365.4kg,较对照品种龙麦26号增产6.4%。
2.2 区域试验2018年参加黑龙江省晚熟组小麦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为4252.1kg,较对照品种克旱16号增产5.7%,增产点率90%;2019年续试,平均产量为4617.8kg,较对照品种克旱19号增产12%,增产点率100%。
2.3 生产试验2020年参加黑龙江省晚熟组小麦生产试验,每hm2平均产量4935.3kg,较对照品种龙麦35号增产9.4%,增产点率100%。
3.1 种植区域克春141019 适宜在黑龙江省春小麦区及相似生态区域种植。
3.2 精细整地整地可以改善土壤耕层构造和地面状况,为农作物播种、出苗、生育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是提高作物产量的基础保证。根据东北春麦区气候特点,需在秋季封冻之前、上茬作物收获后进行秋整地,翌年春土壤化冻后即可开始春整地,在整地过程中,要做到深、细、平、实、足[1]。深即深翻25cm 以上,打破犁底层;细即适时耙地,耙碎明暗坷垃;实即上松下实,不漏耕漏耙,深层不架空;平即耕地前粗平,耕后复平;足即底墒充足,耕层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70%~80%,确保一播全苗。
3.3 精选种子剔除杂质和不完整籽粒,用精选机分级选麦种,播前晒种2~3d,选用粒大、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播种,要求种子纯度达到99%以上,发芽率95%以上[2]。
3.4 药剂拌种播种前用戊唑·福美双(福美双含量4%、戊唑醇含量2%)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每100kg 种子使用该药剂100~133g 适量兑水拌种,可以防治地下害虫和小麦苗期病害,药效长,防治效果好。
3.5 适时播种克春141019 保苗以650 万株/hm2为宜,在适应区3 月下旬至4 月中旬土壤化深达到5cm 以上时播种,选择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采用窄行条播的播种方式,播深3~5cm,播种均匀,播种后立即镇压。
3.6 科学施肥要做到平衡施肥,N∶P∶K 为1.2∶1.0∶0.5,适量加入硫肥,每667m2总施肥量以15~17kg 较为适宜[3]。一般在秋季封冻之前进行秋施肥,秋施底肥一般占总施肥量的2/3 左右,做到深施肥,深度以10cm 为宜;翌年春随播种一同施入种肥,占总肥量的1/3,深度3~4cm;抽穗后可叶面喷施98%磷酸二氢钾和尿素,用量分别为1.5kg/hm2、7.5kg/hm2。
3.7 田间管理在小麦的3 叶期压青苗1~2 次,起到抗旱、保墒、促壮防倒的作用。4~5 叶期及时进行化学除草,防治阔叶杂草每hm2用10%苯磺隆150g+72% 2,4-D 异辛酯300~350mL 或75%宝收(阔叶散)15~30g+72% 2,4-D 异辛酯300~350mL;防治禾本科杂草用10%骠马450~600mL。5~6 叶期时,每hm2喷施50%的矮壮素300mL/hm2。在小麦抽穗到扬花期要及时防治赤霉病,每hm2可用50%多菌灵2kg 或48%氰烯·戊唑醇300~400g 高秆喷雾机或无人机叶面喷雾防治。
3.8 适时收获根据小麦的成熟情况及气象条件,选择晴天及时收获。人工收割应在蜡熟末期,联合收割应在蜡熟末期至完熟期,保证损失率不超过3%,破碎率不超过1%,清洁率要达到95%以上,及时晾晒、清扬,籽粒含水量要在13.5%以下,及时入库[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