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长水 刘颖 张艺潇 蒲帆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并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2021 年,教育部印发的《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中提到,要“切实保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努力把校园打造成最安全、最阳光的地方”。心理安全作为校园安全的应有之义和关键,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安全是指个体通过对环境安全的感知,表现出一定的情绪情感状态,并且有信心使自己从危险状态下脱离出来的心理感受。[1]
近年来,许多引起社会关注的校园欺凌事件和校园安全事件,暴露出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不能妥善化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会成为校园安全隐患,甚至有可能引发校园安全事件。在学校层面,保障学生心理安全,推进校园心理安全建设,有助于构建校园安全建设长效机制,保障学生平安、健康、快乐成长。本文以四川天府新区华阳中学的实践为例,探讨中学校园心理安全建设的举措和成效,并提出几点思考。
心理安全问题是引发校园安全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校园物理环境[2]、人际关系[3]、大众传媒[4]、家庭教育生态环境[5]、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如新冠肺炎疫情)[6]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安全产生影响。学校关爱学生要关爱学生心理,特别要关注学生深层次的、内在的、隐性的安全需要和安全心理。基于《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指导意见》《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2019—2022 年)》,华阳中学构建起“五级心理问题预防机制”,致力于建设安全、和谐、温馨校园,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五级心理问题预防机制”包括:第一级,心理防护积极教育;第二级,心理问题的积极预防;第三级,严重问题的自我心理预警;第四级,心理危机的重点干预;第五级,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理。
学校把学生心理安全作为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环,成立学校学生心理安全工作小组,筑牢“五层级心理安全工作网络”:第一层级,心理学专家陈安福教授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心理安全理论指导和实践引领;第二层级,德育处、安全处、年级德育工作委员会协助心理安全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第三层级,专职心理教师(以下简称“心理教师”)和完成成都市学校心理辅导员A 级、B级、C 级培训的兼职心理教师负责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个体心理咨询与团体心理辅导,以及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第四层级,班主任、班主任助理在心理教师指导下开展心理主题班会、心理教育与心理防护主题活动;第五层级,班级安全委员、心理委员,学生心理协会主要干部观察同学心理安全状况,形成同伴互助机制,必要时及时向心理教师报告。
1.专业性心理防护积极教育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内容、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品格和创造幸福人生的能力。华阳中学针对七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每两周开设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了符合各年级学生成长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开发了“中学心理专题辅导课程”“高中生涯规划课程”“青春 ‘导航仪’ 课程”“高中生生涯教育暨学业发展指导课程”等校本课程。
2.渗透性心理防护积极教育
学校以“人本关爱”为理念,以“系统优化”为指导,在学校的“三维七段”(“三维”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七段”指学习引导、先学自研、互动探究、点拨讲解、训练内化、诊断反思、辅导提升)单元教学实践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影响每一个教育对象,重视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课业学习、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协调发展。
3.融合性心理防护积极教育
学校推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充分融合,开展常态化的“五育融合”心理防护教育,每月开展一次心理主题班会。心理主题班会与学校的“四情教育”(“四情”指祖国情、亲子情、师生情、友伴情)、“十心教育”(“十心”指虚心、勤心、细心、爱心、诚心、专心、雄心、恒心、忠心、孝心)相融合,通过争先创优、手拉手结对子、国学经典诵读等活动,以情育情,着力解决学生发展中出现的情感问题、情感困扰、情感冲突,落实“情感育人”。
4.自助性心理防护积极教育
以问题为主轴,学校组织举办各类心理问题专题讲座:针对学生考前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为初三、高三学生举办考前心理专题讲座;针对女生特有的生理心理现象,举办女生专题心理辅导讲座;针对体育方面的常见学生心理问题,在运动会期间开展运动心理辅导活动;针对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常见学生心理问题,有计划地进行创新心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的辅导与训练,最大程度地预防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让学生学会自我预防、自我保护、自我救助。
5.互助性心理防护积极教育
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班级心理互助小组、学生心理协会的作用,让学生学会互助。比如,学校每年都开展“5·25 我爱我”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至今已举办19 届。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期间,学校开展心理剧展演、心理手抄报比赛、户外心理拓展训练等活动,并形成了常态化、序列化活动模式。
学校密切关注学生心理状况,分步推进学生心理问题的筛查工作。第一步,针对新生,运用《中学生心理综合素质量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初步了解,对心理问题进行初筛。第二步,将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并就成长环境、家庭情况、重大事件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筛查,建立学生心理辅导个人档案。第三步,针对有心理异常状况的学生,用其他专业心理测试工具(《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 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进行筛查,并建立重点关注学生档案。第四步,由班主任、学科教师、班级心理委员对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观察,发现言行异常或比较特殊的学生,由心理教师介入并进行指导。第五步,运用心理绘画、沙盘、心理剧、情景剧等心理投射技术,发现心理危机易感人群,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华阳中学自2001 年建校以来,一直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开发师生潜能,培养创新人才”的办学理念,构建起“四个五”校园心理安全工作体系,积极有效地推进校园心理安全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学校针对学生开展五级心理问题预防工作,成效显著。2021 年11 月,专业的心理危机检测结果显示,全校学生心理危机问题检出率为3.13%,低于天府新区平均水平(4.2%),低于成都市平均水平(5%),这表明“五级心理问题预防机制”对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起到了积极的预防作用。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全员参与,专家、专兼职心理教师、年级德育工作委员、班主任、学生心理协会主要干部和班级心理委员等组成的五层级心理安全工作网络,不仅科学地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还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陪伴在每一位学生的身边。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情绪、自我认识、生涯规划等方面有心理需求时,都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以预防性、发展性为主,以矫治性为辅。学校在开展五类心理防护积极教育中,开发了三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基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开设必选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基于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开设专题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原则,开设渗透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还自主开发了《心路导航》《心理危机干预手册》《高中生涯规划》等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
2021 年11 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利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复查的结果显示,96.5%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正常;初中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5%,高中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检出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于“学习焦虑”“过敏倾向”和“身体症状”三项。由此可见,学生心理安全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在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筛查时,一旦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或有自残行为、自杀倾向的学生,就会立即启动危机干预工作机制,家校社联动,并及时予以转介。
学校在心理问题筛查中发现,高2021 届某生心理出现异常状况,其焦虑指数和抑郁指数较高,强迫性思维指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心理教师及时与该生的班主任和家长沟通,设计了“一生一册”的跟踪指导方案,建立重点关注学生档案,并将该生转介到专业机构进行治疗。经过心理教师的近40次心理指导与咨询,以及班主任、学科教师和学生提供的专项帮助和支持,该生最终摆脱心理问题的困扰,顺利考上本科院校。
华阳中学在“四个五”校园心理安全工作体系下持续开展工作,始终坚持“活着是人生的起点,健康地活着是重点,活出人生的价值是关键点”的理念,立足心理主题班会,以积极心理学为引擎,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校园心理安全建设。笔者基于华阳中学的实践,对校园心理安全建设有以下几点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运用 ‘底线思维’ 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校园安全建设的内容不仅包括物理环境的安全,还包括心理环境的安全,必须重视人的心理安全对学校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的影响。华阳中学基于底线思维的校园安全建设,其实质是在充分考虑学校安全工作底线因素的前提下,通过学校安全教育平台、每周一节的班会课、国旗下的讲话、防校园欺凌专题活动课等形式积极构建校园心理安全文化,确立长效的安全机制,让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校园心理安全建设使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更为融洽,营造出和谐安宁的校园氛围,使学生远离孤独感、陌生感、恐惧感,增强集体感、融入感、安全感,为校园安全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心理保证,确保校园安全建设的一系列体制机制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
法律规范和德育要求只有被学生从心理上认可、接受、内化,才能在他们的行为上得到彰显。将法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建立长效的安全教育机制,有助于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格,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学校应重视校园心理安全建设,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根据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人的向善性为价值取向,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内容、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防治各类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以预防性和发展性为主,指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人际交往、学会生涯规划,让每一个孩子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