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璨
近两年来,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我们对英语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在掌握课本知识与综合技能发展的基础上,适时适量地通过嵌入式绘本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水平,让他们在丰富的阅读材料基础上,提升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现有英语教材的特点是在开学伊始,就将文本和素材以及配套练习交给学生,那么上课的时候就少了悬念,束缚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假设有这么一套教材:学生拿到的是缺少关键信息的文本,书的最后附着相匹配的答案,让学生预习之后再去书后查找文本缺失的内容,最后将内容撕下来粘贴到前面的文本中,是不是更能让学生对文本形成深刻印象。毕竟现在让笔者回忆学过的文本,能够记忆深刻的寥寥无几,那些文本或与我的梦想紧密相连,或与我的人生经历交织重叠。让我无法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是机械朗读后形成的记忆,因为我的思维没有参与到那些文本中。所以,《7 Keys to Comprehension:How to Help Your Kids Read It and Get It! 》中提到的 Connecting reading to their background knowledge和Creating sensory images这两条策略就很好地印证了“联想”这个词。
从概念上看,联想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方面:联系自身,联系读过的书,联系某段经历或者最近发生的事情甚至是听过的消息。新课标指出: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正如如东县小学英语教研员在整合绘本阅读资源时提到的:要挑选与本单元话题相匹配的绘本作为拓展阅读材料,这样才能够体现嵌入的水到渠成和无痕衔接,更方便学生与绘本的背景、主题、中心思想产生共情,从而激起更大的阅读兴趣。
绘本是图文结合的载体,艳丽的图画颜色或夸张的绘画手法更容易抓住学生的眼球,且趣味性强,便于学生理解。笔者的教学实践证明,绘本上的图片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让静态的图片和文字“动”起来。学生在阅读绘本时,能够根据静态的图片,想象出动态的画面,从而为之后的情景剧表演做好铺垫。只有当知识与生活产生共鸣,才能让思维被激活,继而自发性地去学习一门语言。
首先在进行绘本教学时,教师可以对故事开头或故事高潮抑或是结尾部分进行预留悬念,不把这部分图文给学生,让他们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和改编,最后看看谁的编写故事能力强。
其次是挑选不那么显而易见的绘本标题。它可以是一个问句,例如:What do you do with a tail like this?这本绘本以提问的方式带出各种动物身体不同部位的独特功能,从而引导学生迁移到自己身上,寻找自身的发光点。在这篇绘本的教学中老师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不以自己的短板去跟别人比较,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另外绘本的标题也可以是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句子,例如:This is not my hat(图片中是一条鱼戴着一顶帽子),讲述了一条小鱼从正在睡觉的大鱼那儿偷了一顶帽子,觉得自己可以轻松逃脱,小鱼真的能够成功躲过大鱼吗?这是笔者留给学生的预测问题。其实,大鱼早已从梦中醒来,眼珠的表情好像回应着小鱼的内心独白,全书以小鱼偷了帽子后的心理自述为主线,图像上则搭配小鱼未知的场景,避免了上帝视角,渲染了紧张、精彩、扣人心弦的悬疑气氛。每一页都会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的推断,但是又好像猜不到结局。故事的精彩部分是当大鱼开始出动寻找帽子时,作为读者也不禁为小鱼捏了一把冷汗。这像不像看电影时担心主角出事的我们呢?或者是早晨来学校补作业担心被老师抓包的小时候?所以挑选一本扣人心弦的绘本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它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也是潜移默化的。
观察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知觉活动,观察力是思维的杠杆,是大脑的另一双眼睛。小学阶段读的英文绘本一般而言都比较短小精练,很少有丰富的词语来修饰某个场景或者描述某人的心理活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通过观察产生他们所能想到的有价值的问题,并且能够从绘本的上下文或图片的细节给他们提供依据,从而佐证问题的价值。观察力越强的学生在绘本的阅读过程中累积的知识和经验越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就越多。那么可以从哪几个抓手去培养观察力呢?
首先,老师要带着学生有序地浏览绘本的每一页,指导学生不要在某一页过多停留。其次,把时间留给文本,看一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文字,或者根据图片信息猜测文本中的生字词含义。在浏览之后,对绘本需要有一个整体认知。
在大学英语的学习中,有精读和泛读两个板块之分,引用到小学绘本教学中,依次观察就是精读的体现。教师帮助学生挑选出需要品读和重点掌握的几页绘本内容,带着学生观察故事的发展路线,深入研读绘本,并解决刚才第一次浏览时遗留下来的问题。
在学习完绘本之后,带领学生归纳:通过刚才的自读和老师带读,学习到了什么阅读技巧,自己走了什么弯路,在以后的阅读绘本过程中,是不是可以通过从浏览到提炼的方式更加有效地观察绘本,学习绘本。
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学生在理解、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那么通过绘本阅读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渠道。但是仅仅局限于读绘本讲绘本,是枯燥乏味的,也不容易记住什么。是否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这种绘本再现的形式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呢?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本班学习完绘本《Stephen Hawking》后,布置学生制作心中最想要表达的Mindmaster,将绘本中的“绘”去掉,通过自己的理解,留下带有个性特征的导图。仿照低年级语文的“写绘本”一样,通过日积月累的绘制,学期末就可以呈现一本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绘本,是不是很有意义呢?
中小学素质调研中阅读理解占据极高的比重,经过调查发现,学生的畏难情绪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约90%的学生因为陌生单词的困扰,无法理解文本。约76%的学生因为题目需要挖出文本想表达的更深一层含义,而捉摸不透题目的意图。还有30%左右的学生不看文本,直接做题目,遇到拿捏不稳的再去文本中查看信息,导致做题正确率大大降低。
针对这几种情况,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这个环节可以视作热身活动,在初读的时候不断地对接下来的故事走向进行大胆预测。在预测环节,我们可以围绕“What?How?Why?”英语三要素来提问。 What是接下来会发生什么。How指故事如何进展下去。Why是你为什么有这样的猜测。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绘本,是有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第一步。
之前谈到嵌入式绘本教学让学生学会联想。在课题研究实践中发现,有的学生乐于在阅读的过程中主动分享自己的观点,但受语法和词汇的限制,无法用全英文表述,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完整地表达和叙述出来。联系和之前提到的联想类似,大致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将绘本内容和自身相联系;第二种是将文本和媒介联系,比如电子产品上看到的;第三种是和另外一本书联系,比如曾经读过的相似主题的书、同一个作者的另外一本书。第一种联系对多数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第二第三种就相对比较困难,建议教师在阅读前多想几个例子,如果学生想不出可以用自己的例子来做示范。
在初级阅读阶段,学生的概括能力有限,可以借鉴SWBST,也有一个版本是SWBSF。S即Somebody,指关键人物;W即Wanted,主人翁需要什么东西;B即But,故事发展的转折点;第二个S即So,所以主人翁想出了什么方法解决了困难;最后T即Then(或者是Finally),就是故事的结局。通过这个方法在低年级就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英文仿写可以从模仿绘本开始。这里要强调的是,模仿和抄袭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概念。我们需要在原绘本中品读作者的遣词造句,了解怎样把“物”刻画得入木三分,怎样让“人”的喜怒哀乐跃然纸上。在这里举几个简单的绘本仿写例子。
《Ten Apples Up On Top》里面的文本:Eight!Eight!And we can skate.Look now!We can skate with eight.这本绘本通过动物“顶苹果大赛”,将枯燥的数数游戏变得欢快有趣,低中年级的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数字还有行为动词来仿写绘本。再例如《I’m the best》里面的文本:I can dig holes much better than Goose.I won.I’m the best.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小狗,他和朋友比赛时次次都会领先,为什么呢?原来他每次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这本《I’m the Best》用简短的故事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优点。教师可以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长处,由此提炼出句型:I can…much better than…I am the best.再有《An Elephant and Piggie》里面的文本:“You do not have arms.”这是五年级上册的一个重难点,教师可以在中低年级时,将句型“It does not have legs.”渗透到课堂上,让学生感知不同主语动词的变化。到了高年级再重点讲第三人称单数和动词的变化形式。
英语核心素养中提到了语言技能,可见它的重要。现在的考试制度,让学生更侧重于笔试和听力,似乎只有把英语当职业或出国时才会意识到口语的重要性。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学生词汇量丰富,却听不懂连贯的语段;有的学生看美剧,不看台词就抓不到原声电影里的信息。
因此,在学完绘本后,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口语的平台相当重要。在口语展示的过程中,可以习得连读、失去爆破、辅音浊化等技巧。上一学年,课题组举办的口语脱口秀比赛让学生们收获颇丰。洋洋洒洒的一页台词,很多同学课间练、午休练、吃饭间隙练,经过日复一日的模仿、试讲,他们的口语产生了量到质的变化。
本着分层要求的宗旨,中低年级的绘本,课题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借助之前讲的SWBST或SWBSF法进行概括和展示。可以是原绘本的再现,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到讲台上秀出自己的口语,亮出自己的风采。对于能力更强的学生,可以是用仿写的新绘本来展示。届时老师会用手机帮他们拍摄,发到班级群中,让家长一同分享收获的喜悦。在评价的时候,教师要多肯定多鼓励,毕竟低年级的学生能够在众人面前展示口语就是莫大的勇气。
高年级的学生,在学校的自由支配时间比较有限,我采用群打卡的方式进行展示,利用周末时间,每位同学将绘本通过思维导图方式呈现。这既能考验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又操练了学生的口语发音,同时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提升语言技能[2]。
以上是我对嵌入式绘本教学策略的研究,是一些初步的探索。在参与的省课题中,主持人冯胜男老师带领团队成员就如下三个教学目标进行探索:1.通过本课题在各个年级段的实施促进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提升,增强包含解码能力、语言知识、阅读理解和文化意识等在内的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优化阅读体验,形成良好的阅读品格;2.探寻小学英语绘本嵌入式教学的时机、途径、方法等,促进教师对课内教材教学和课外阅读教学进行统整和联结的研究,提升教师课程建设和实施的能力;3.围绕小学英语学科教学,通过课本资源与英语绘本资源相嵌的科学运用研究,丰富学科内涵,建立有利于小学英语学科素养目标达成的资源链、资源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