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程序设计”的在线课程开发与应用

2022-11-17 01:25:50王玉君胡五音
无线互联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题库程序设计课外

王玉君,胡五音

(南阳职业学院,河南 南阳 474500)

0 引言

在线课程的体系设计分为在线课程开发、在线课程测试和在线课程应用3个阶段。在开发阶段通过课程需求分析、制定学习目标、梳理知识脉络、设计微课环节、制定教学策略等5个步骤进行。通过5个步骤分批次、分层次进行课程开发[1]。第一批微课程录制完成后,进入测试阶段;选择互联网平台上传微课,搜集学习者的意见反馈,归纳总结微课程的优势与不足,为下一阶段的微课程设计指明方向。通过在线课程开发和在线课程测试两个阶段对微课程进行反复研磨后,进入在线课程应用阶段。

1 基于“C++程序设计”的在线课程开发阶段

课程需求分析:掌握学习者基本情况,把握课程体系构架,熟悉微课制作原则。(1)掌握学习者基本情况。需要通过走访、谈话、调查等方式分析学习者现有的知识结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如学习者已学习过“C程序设计”,那么在录制“C++程序设计”的微课程时,需将基本语法结构略讲,重点讲解C++语言与C语言的不同之处。(2)把握课程体系构架。需要教师对“C++程序设计”的知识体系有精准的掌握,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案例的穿插,使学习者可以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熟悉微课制作原则。微课制作原则需要遵循易于传播、相对独立、服务用户3个原则,每个短视频知识点相对独立,以“精、简、趣”为目标,授课时间较短,数据量较小,方便网络传播,合理利用学习者碎片化时间,提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权。

制定学习目标:通过需求分析所得到的结论,有针对性地制定课程总体学习目标,即学习完毕所有课程后,所要达到的预期和效果。在总体学习目标的驱动下,细化每节微课程的学习目标。

梳理知识脉络:梳理“C++程序设计”课程的知识脉络,按照总体学习目标将课程分为基础、进阶、高级3个阶段。

设计微课环节和课程内容: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方法、课程资源、作业布置与批改、教学活动与反思6个方面将“C++程序设计”课程进行拆解、分析,形成适用于微课程录制的教学大纲。按照教学大纲以5~15分钟的短视频形式精讲一个细小的知识点,以3~5个短视频组成一个小的知识体系,使学习者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

制定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计划和采取的教学措施。因在线课程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为学习者提供灵活多样、方便快捷、简单高效的学习方式至关重要,所以在教学策略选择的过程中,需考虑在线课程的教学特点,遵循3个基本的教学策略:概念形成策略、问题导向策略和行为引导策略。

(1)概念形成策略:按照学习者学习新知识时的特点,结合已掌握的知识结构,与新知识进行类比讲解,重点讲解新知识与旧知识的不同之处,帮助确定新知识的概念体系,使学习者可以将已掌握知识与新知识融会贯通,在巩固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2)问题导向策略:从学习过程、生活实例、项目案例等多方面提出问题,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使学习者感受到所讲内容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学习动力,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增强课堂趣味性,引导学习者逐步完成学习目标。

(3)行为引导策略:通过情景化、案例化、故事化的教学过程,使学习者身临其境地思考问题,引导学习者从所学知识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2 基于“C++程序设计”的在线课程测试阶段

课程测试:课程测试不应只局限于中国大学MOOC、各级在线课程系统等传统的在线课程平台,还可以选择微信公众号、抖音、哔哩哔哩网站等新媒体平台。传统的在线课程平台虽功能完备,但有严格的上传要求和审核流程,并不适合课程测试。新媒体平台则具有受众广、要求低、评价真实等特性,适合进行课程效果测试。通过新媒体平台的获赞数、播放数、收藏数和转发数,可以分析出课程的教授效果是否得到学习者的认可;通过评论内容,可以分析出课程的优势与不足,为下一阶段的微课录制指定方向。

反馈意见整理:通过评论区搜集反馈意见,整理出有益于课程进一步优化的有效建议,进一步调整教学计划,以达到微课程效率高、时间短、见效快的预期效果。

3 基于“C++程序设计”的在线课程应用阶段

微课程经过2~3次的反复研磨,将整体的课程短视频发布到传统的在线课程平台和新媒体平台。在线课程的应用需要结合传统课堂,要求教师将教学工作分为课内细化学习目标,设置基础题库;课外设立小组机制,建立评价体系;课内解答共性问题,构建扩展题库[2]。

3.1 课内细化学习目标,设置基础题库

(1)细化学习目标:教师在课内细化学习目标,使学习者明确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2)设置基础题库: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后,进行自主测试,找出薄弱点;教师通过提交的题库,分析归纳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发现学习者的共性问题。

3.2 课外设立学习小组,建立评价体系

设立学习小组:每小组最多6个人,由组长根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督导学习者在课外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教师依据学习小组的成员水平,帮助组长拟定激励和监督机制,使组长能够起到带头和监督作用,激发学习者不甘示弱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

建立评价体系:召开小组学习会议,撰写学习报告,学习会议分为两个部分:评价与自我评价,知识研讨。(1)评价与自我评价:先由学习者评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勇于发现自身在此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再由组内成员指出自评者需要改进和发扬的地方,通过评价与自我评价,使学习者发掘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发现他人进步速度,挖掘自身的进步空间,激发学习动力。(2)知识研讨:交流学习心得,提出遇到的问题,在研讨的过程中进行问题解答,将无法解决的问题评论在课程的评论区里。

3.3 课内解答共性问题,构建扩展题库

解答共性问题:教师根据每组提交的学习报告,划分学习效果突出的小组(简称“突出组”)和学习效果待提升的小组(简称“提升组”)。依照评论区中的问题,教师需在课下依据学习目标进行整理、筛选,将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课内先由突出组指派成员对简单问题进行讲解,再由教师对易混易错的问题进行讲解,使学习者在课外自主学习,课内消化吸收,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使学习者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辨[3]。

设置扩展题库:课外基础题库用于检验自主学习的学习效果,课内扩展题库用于提高学习成果。

3.4 在线课程的应用误区

在线课程在应用的过程中需避免出现以下误区:(1)抛开学习者所提问题,重新设置新的问题,讲解难度和跨度较大的问题或将学习者课外所学内容在课内再讲一遍;(2)将在线课程内容放到课内进行播放,代替课内的教师讲解,一劳永逸;(3)形式主义,不考虑学情,对问题不进行筛选和甄别,逢问必答;(4)小组机制混乱,没有督导措施,课外自主学习名存实亡。

4 结语

基于“C++程序设计”的在线课程开发与应用探究需注重如下几方面:(1)重视课程特性,“C++程序设计”课程内容枯燥,知识点繁多,应分阶段、分层次,将课程划分为基础、进阶、高级三个阶段。(2)录制微课程时需按照课程需求分析、制定学习目标、梳理知识脉络、设计微课环节、制定教学策略5个步骤,遵循概念形成策略、问题导向策略、行为引导策略等三种教学策略进行。(3)通过课程测试和反馈意见整理,对微课程进行2~3次的反复研磨,达到“精、简、趣”的目标。(4)在线课程的应用需与传统课程相结合,建立课内-课外-课内3个学习环节,明确学习目标,督导学习过程,解答共性问题,使学习者通过3个环节的学习达到夯实基础知识,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

猜你喜欢
题库程序设计课外
“勾股定理”优题库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轴对称”优题库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2:56
“轴对称”优题库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优题库
从细节入手,谈PLC程序设计技巧
电子制作(2019年9期)2019-05-30 09:42:04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PLC梯形图程序设计技巧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