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栋
(郓城县检验检测中心,山东菏泽 274700)
食品是维持人们生命的基本营养和能量,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健康中国”战略提出,将人们的健康放在重要位置,我国市场监管机构对于食品安全问题高度重视,要求相关食品从业者遵守行业规范,确保食品安全。因此,必须加强食品安全检测,合理利用检测技术,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
食品卫生法典委员会将食品安全定义为消费者在摄入食品时,食品中不含有害物质,不存在急性中毒、不良反应及潜在危险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也提出,食品安全要求食品无毒无害,不仅要符合既定营养需求,也不会存在急性或慢性危害,保证食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及储藏等活动符合安全标准[1]。应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测与管理,保证食品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存在以下情况。
(1)食品生产者过于注重经济利益。食品生产者对食品质量安全有所忽视,易出现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违反食品安全生产法规及标准,忽视现有流程规范与生产技术的现象,大幅度降低食品质量。食品生产厂家为减少食品加工成本,原材料质检不到位,导致食品生产质量不达标。
(2)消费者理念落后。该情况主要源于我国长期的饮食烹饪习惯,例如传统熏制、腌制、炙烤类食品,自身存在安全隐患。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缺少科学的判断,仅关注生产日期并不能对食品是否合格进行判定,如果出现食品造假的情况,生产日期也有可能出现造假的情况,这会对食品安全的市场化监督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3)食品自身质量问题。社会活动频繁造成污染和破坏,体现在土壤、大气、水源等方面,工业生产产生的废物、废气含有诸多重金属元素,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在农作物中蓄积。农民为预防病虫害,部分人员过度使用农药,造成农药残留,降低了食品安全水平,威胁人们的健康。
食品安全检测中,常用现场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在非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检测,且经过30 min即可获得结果,能够用于非法添加物、生物毒素、微生物及农兽药残留等的检测。
(1)免疫分析法。该方法利用抗体和抗原高度专一性特异吸附反应完成检测,灵敏度与特异性较高,包含免疫层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快检产品有配套仪器、胶体金卡、酶联免疫试剂盒等,由于抗原抗体反应转移性,每次仅能检测1个目标物,破坏抗原后会影响结果准确性。
(2)酶抑制法。该方法通过酶功能基团受到某种物质的影响,降低或丧失活性原理完成检测,多用于氨基甲酸酯、有机磷农药检测,产品多为农残速测卡,操作较为便捷,却由于农药存在不同抑制率,易产生假阴性或假阳性情况[2]。
(3)比色法。该方法利用特定试剂和待测成分发生特异性显色反应,结果根据标准品比色,或是特定波长下吸光度比较定量定性分析,产品多为检测试剂盒与分光光度计,肉眼判断差异会造成结果偏差。
(4)生物学技术。该技术是利用细菌裂解释放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使虫荧光素酶释放能量,产生荧光,光强度代表ATP量,开展定量分析,多用于餐具洁净度检测。生物芯片法则是利用处理生物分子信息完成检测,包含蛋白质芯片、基因芯片等,多用于转基因食品、致病菌的快速检测,能够同时对多种物质进行测定,自动化程度高,却也增加了检测成本。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利用物质散射、吸收、透射及反射光的特性,对待测物开展定量或定性分析的技术,多用于制药、食品领域,为分子振动光谱,含有N-H、O-H、C=0和C-H等产生近红外光谱物质,均可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检测指标丰富,穿透性强,能够穿透石英、玻璃等材料,也能穿透动植物组织,增加分析生物样品可行性。例如,牛奶作为拥有丰富营养的乳制品,不法商贩通常会添加尿素、氯化铵、三聚氰胺物质提高蛋白质含量,引发食品安全问题。检测过程中,可建立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利用透射式光谱采集方式,经过三氯乙酸的样品处理, 8 600~5 700 cm-1波段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式建立分析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用于掺假检测。
电子舌检测技术作为食品安全检测新型技术,融合传感技术、仿生学、计算机科学和信号处理技术等技术,综合性功能强,多用于包装材料、食品工业的检测。相比传统色谱检测,电子舌检测技术能够对样品组成成分开展综合性、整体性检测,获得综合信息,将综合信息对比数据库信息,即可评估食品品质[3]。现阶段,食品安全检测问题频发,电子舌技术操作较为简单,检测效率高,无需在检测前进行过多前处理工作,检测时也能同步传输信息,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新发展方向。但是,该技术对于数据统计方法、制造工艺、传感器材料具有较高要求,存在使用寿命短、集成度低的问题,导致技术应用较为局限。
拉曼光谱技术利用物质产生拉曼散射效应,不同物质由于振动模式差异较大,可根据物质振动情况,判断物质种类,达到检测样品的目的。在食品安全检测中,该技术可分为食品非法添加剂检测与成分检测,可利用拉曼光谱技术检测食品的脂质、碳水化合物、色素、维生素及蛋白质等。检测准确度较高,特别是蛋白质检测,可按照图谱特征参数了解蛋白质结构信息,结合侧链微环境化学成分,判断蛋白质环境变化情况,如温度变化、pH值变化 等;食品非法添加剂检测中,多用于农药残留检测和三聚氰胺检测,特别是牛奶三聚氰胺检测,利用拉曼光谱技术能够迅速分析牛乳成分,即便牛乳含有氮化合物,也无法干扰检测精准度,检测时间较短。
食品安全检测能及时发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对于推动食品市场稳定安全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充分发挥检测技术的作用,需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检测标准,保证人员可根据食品不同物质特征及含量,遵循统一化质量检测标准,选择恰当的技术检测食品物质含量,持续完善食品安全检测标准。相关部门不仅需引进先进技术,还要考虑国内检测技术使用情况,对于标准中的漏洞加以弥补,保证检测项目、标准可覆盖市场食品全部类型[4]。为保证食品安全检测有效性、精准性,要求国家部门对检测技术缺陷深入研究,做好针对性调整与改进工作,保证安全检测标准适应检测工作要求,相关部门需承担引导责任,完善规章制度,构建统一的工作结构,确保食品检测顺利完成,保证人员严格遵守检测流程及规章制度,避免人员主观失误影响检测结果。明确食品质量检测标准,并落实到食品质量监督管理中,建立闭环质检机制,对进一步提高食品质量检测的有效性、科学性等有积极作用。
食品安全监管是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方式,需加大监管力度,可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1)规范食品厂商。根据食品生产组织体系,规范引导食品生产厂商,保证加工食品阶段对食品工艺水平、生产标准严格把关,保证生产食品各个阶段满足规范要求,从源头上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立食品市场质量监管证书制度。
(2)确定监管重点。监管机构可根据危害分析的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体系,明确其涉及环节,包含食品危害分析及程度评估,确定危害范围,建立监督控制流程,做好误差纠正、数据记录及结果验证工作[5]。该体系多用于冷冻保鲜、生鲜水产、膨化食品、豆奶制品及发酵烟熏等,保证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环节的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明确监管内容、流程及处罚标准等,通过食品监督与管理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在食品安全监督与管理工作中,针对不同食品的分类,需使用相应检测标准,提高食品质量监督水平。
(3)严惩伪劣产品。食品监管部门设置行业标准,严格把控市场准入,强化食品审查、监督力度,食品生产、加工及销售等环节均要严格把控。健全食品监管及生产许可证审核体系,不合格低劣食品,厂商强制退回,定期抽查食品检测,确保食品质量符合要求,保障消费者健康发展。食品安全质量监管工作中,要对食品成分进行重点检测,如果出现伪劣产品,则需要及时追溯和销毁,严厉打击食品伪劣产品。提高对假冒伪劣的惩治力度,从责任追究的角度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督与管理,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质量监督与管理的综合水平。
食品产业从业者及监管人员把控着食品安全,为提高食品质量,必须提高从业者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①定期培训食品从业者,保证其掌握食品安全知识,以免食品加工人员作业中污染食品,加工行业也要设置岗位负责检测加工食品与原材料安全性。②监管人员需做好技术迭代工作,不断更新自身专业技能,掌握应用技术要点,食品检测中可正确使用技术,提高食品检测入职门槛,增强人员专业技能及素质,建立技术水平高的检测食品安全队伍,确保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关乎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对于食品品质也愈发重视,需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提高食品质量安全。因此,食品安全检测中,应当根据样品情况,合理选择现场快检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电子舌检测技术及拉曼光谱技术等,从而提高检测质量,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