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俊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①郑功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现状评估与政策思路》,《社会保障评论》2019年第1 期。其从1995年建立“统账结合”制度模式以来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该制度在过去长期处于地区分割的分散管理状态,这一方面影响了制度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市场竞争公平与地区均衡发展。②郑功成:《深化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顶层设计》,《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12 期。因为我国地区间人口老龄化程度差异大,所以养老保险分散统筹管理的直接后果就是地区间养老保险缴费压力畸重畸轻,从而损害地区间均衡发展和公平竞争的机会。③郑功成:《深化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顶层设计》,《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12 期。
大量的实证研究分析了养老保险缴费对企业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影响。过高的缴费宜使企业将部分的缴费压力转嫁给雇员从而导致其收入的下降④封进:《社会保险对工资的影响——基于人力资本差异的视角》,《金融研究》2014年第7 期;Gruber Jonathan,Alan B.Krueger,The Incidence of Mandated Employer-provided Insurance: Lessons from Workers' Compensation Insurance,Tax Policy and the Economy,1991,5.或使劳动需求减少,⑤唐珏、封进:《社会保险缴费对企业资本劳动比的影响——以21世纪初省级养老保险征收机构变更为例》,《经济研究》2019年第11 期。例如定量研究估计我国养老保险缴费率每提高1 个百分点,企业将挤出员工工资的0.6%,减少员工福利的0.6%,而且企业雇用人数将减少0.8%。①马双等:《养老保险企业缴费对员工工资、就业的影响分析》,《经济学(季刊)》2014年第3 期。而且高缴费率也会影响企业进入行为,②唐珏、封进:《社保缴费负担、企业退出进入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社保征收体制改革的证据》,《经济学动态》2020年第6 期;Simeon Djankov,et al.,The Eff ect of Corporate Taxes on Invest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Macroeconomics,2010,2(3).导致企业跨地区转移向成本更低的地区。有研究发现地区养老保险缴费率的提高将显著增加企业的跨省投资转移行为。企业的进入和退出是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③李坤望、蒋为:《市场进入与经济增长——以中国制造业为例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2015年第5 期。对就业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会向低劳动成本的地区转移。④刘新争:《比较优势、劳动力流动与产业转移》,《经济学家》2012年第2 期;张晶、陈志龙:《劳动力成本上升与中国制造业转移》,《统计研究》2021年第6 期。而且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也会通过降低实际缴费负担来吸引企业进入以促进本地的经济增长。⑤彭宅文:《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养老保险逃费治理的激励》,《社会保障研究(北京)》2010年第1 期;彭浩然等:《中国地方政府养老保险征缴是否存在逐底竞争?》,《管理世界》2018年第2 期。综上,形成了一个因地区间老龄化程度差异而导致地区发展两极分化的关系,可以用图1来反映。
图1 两个地区分散统筹管理下两极分化发展原理图
如图1所示,地区A 的老龄化程度高,所以需要提高养老保险缴费率,这会加大企业成本,从而导致企业从A 地区迁出,随之劳动者也从A 地区流出,这导致A 地区的老龄化程度更高;地区B 的老龄化程度低,所以缴费率低,因而将吸引企业的迁入和劳动者的流入,B 地区的老龄化程度也因此可以长期保持更低水平。长此以往,两个地区的老龄化发展水平将两极分化,随之则是A 地区的经济发展日益落后于B 地区,而且这种两极分化趋势会随时间而加强。
以黑龙江和广东为例(见图2),从1998年到2015年黑龙江和广东的养老保险制度负担比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这导致黑龙江和广东的养老金成本率出现不断加大的差距。黑龙江的成本率从1998年的21%增长到2015年的43%,而广东的成本率从1998年的16%下降到2015年的5%。两个地区的成本率差距从5 个百分点扩大38 个百分点。
图2 广东和黑龙江的负担比和制度成本率的发展情况
图3 广东和黑龙江的成本率和人均GDP 的发展情况
进一步以全国为观察对象,也可以发现地区间人均收入发展的差距在扩大的证据。表1反映了1998年、2007年、2015年全国各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可以发现全国各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极差(地区间极大值和极小值的差异)从1998年的2.3 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8.1 万元。
表1 各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万元)
地区1998 2007 2015地区1998 2007 2015福建1.00 2.58 6.77青海0.44 1.44 4.11辽宁0.93 2.60 6.54云南0.43 1.06 2.87山东0.81 2.75 6.40宁夏0.42 1.51 4.36黑龙江0.74 1.86 3.96四川0.42 1.30 3.66河北0.65 1.96 4.01广西0.41 1.22 3.50新疆0.64 1.68 3.95陕西0.38 1.54 4.75湖北0.63 1.64 5.05西藏0.36 1.20 3.17吉林0.59 1.94 5.11甘肃0.35 1.03 2.61海南0.58 1.48 4.06贵州0.23 0.77 2.98内蒙古0.51 2.67 7.10极差2.29 5.96 8.08
利用1998年到2015年分省的养老保险制度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可以发现地区养老保险成本率水平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计量研究显示:成本率(记为)每提高1 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记为)将下降约0.15 万元。
pgdp=(5.8543)-(0.1496)·cost
[0.3802] [0.0168]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①张怡恬:《怎样理解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社会保障评论》2022年第3 期。追求共同富裕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价值和奋斗目标,②周弘:《西方国家调节财富分配的机制初探》,《社会保障评论》2022年第4 期。因此缩小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区域差距、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是需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③金维刚:《社会保障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的主要目标、基本路径和政策思路》,《社会保障评论》2022年第3 期;席恒:《以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社会保障评论》2022年第3 期;宋晓梧:《共同富裕视角下的职工基本社保个人账户》,《社会保障评论》2022年第3 期。本文重点研究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对收入分配和地区发展的影响问题,在第二部分介绍测度收入分配的方法,第三部分析全国统筹对缩小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第四部分对中央调剂金制度的效果进行分析,最后是结论部分。
泰尔指数具有良好的可分解性,④Frank Cowell,Theil,Inequality Indices and Decomposition,Dynamics of Inequality and Poverty,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2006.可以将全国的收入差距分解为地区内部收入差距和地区间收入差距,全国统筹将有望调节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从而缩小全国整体的收入差距,因此本文采用泰尔指数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测度指标。
为了测度收入分布的泰尔指数,需要估计收入的累积分布函数。本文参考程永宏⑤程永宏:《二元经济中城乡混合基尼系数的计算与分解》,《经济研究》2006年第1 期;程永宏:《改革以来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演变及其城乡分解》,《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4 期。和刘黎明⑥参见刘黎明等:《北京市低收入人群最低生活保障问题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年。的研究,以扩展的逻辑函数作为累积分布函数的估计模型,利用各省统计年鉴提供的城乡居民五等份组的收入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具体的测算方法如下,首先将待估计的累积分布函数写为:
其中为收入水平,F(k)是该收入水平对应的累积概率分布函数,α和β是累积分布函数的分布参数,δ为修正参数。其次利用Matlab软件的非线性函数拟合模块结合五等份数据进行估计,并通过调节δ的水平使估计误差最小化。最后基于收入的累积分布函数计算其对应的泰尔指数,并将泰尔指数在地区内和地区间进行分解。
总体收入分布的泰尔指数(记为T)的定义为:
方案组合数N=n1n2n3n4n5=48个,对方案中不相容的功能单元解进行删选剔除,得到原理方案如下:
其中u是总体的收入均值,满足:
假定总体可以分为m组(每个组可以对应一个地区),第i组收入的累积分布函数记为Fi(k),其概率密度函数记为fi(k)。
将第i组的平均收入记为xi,满足:
将第i组内部收入分布的泰尔指数记为Ti,满足:
将总体包含的总人数记为N,第i组中包含的人数记为Ni,则第i组的总收入占总体总收入的比重记为si,满足:
可以证明:总体的泰尔指数T可以被分解为组内差距指数(记为Tw)和组间差距指数(记为Tb),即满足如下的关系等式:
其中组内差距指数Tw和组间差距指数Tb分别为:
θb代表组间差距指数占总体泰尔指数的比重,反应了组间收入差距对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率,θb可以定义为:
实现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将会影响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从而影响上面计算的组间差距指数Tb,并最终影响全国收入分布的泰尔指数。下一部分将通过定量分析研究全国统筹对全国收入分配的影响程度。
本文所分析的全国统筹模式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收统支,将养老金总支出在全国进行平衡的分配,使每个地区的养老金成本率与全国的成本率一致。因为养老金成本率全面衡量了为确保养老金支出需要的筹资水平,所以全国各地区的筹资水平将趋于一致。实现全国统筹后,原来的人口老龄化严重地区的养老金成本率将下降到全国平均水平,所以在该地区企业承担的筹资压力减少,从而有利于推动工资和就业的增长,从边际上提高该地区的平均收入,因此会调节全国范围内原有的地区间收入差距。本文以地区养老金成本率和全国成本率之间的差异来反应全国统筹的实现程度,如果两者之间不存在差异则完全实现全国统筹,反之差异越大则全国统筹的实现程度就相对越低。
记φ为全国统筹的实现程度,βi,before是在全国统筹前地区的养老金成本率,βi,after是在全国统筹后该地区的养老金成本率,βchina是全国平均的养老金成本率,则有如下关系:
将上式化简后得到:
本文的研究思路为:首先、利用1998年到2015年分省的养老保险制度数据估计地区养老金成本率对地区人均收入增长率的边际影响;然后将全国分为七个大区,利用2019年的数据测算在分散统筹状态下(即不实现全国统筹)的泰尔指数;接着假定从2000年开始我国实现一定程度的全国统筹,这样各地区的养老金成本率将改变,从而从边际上影响2019年各大区的人均收入水平;最后利用2019年新的各大区的人均收入水平测算在统筹养老金后全国的泰尔指数,从而最终得到全国统筹程度与全国泰尔指数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下面分三步完成测算。
第一步,测算养老金成本率和人均收入增长率的关系。本文利用1998年到2015年分省的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回归,结果显示成本率(记为cost)每提高1 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记为gpgdp)将下降0.4 个百分点。
gpgdp= (0.2216)-(0.4007)·cost
[0.0171] [0.0751]
接着利用2010年之后分省的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回归,结果显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每提高1 个百分点,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记为)将提高0.476 个百分点。
gpinc= (0.0622)+(0.4757)·gpgdp
[0.0064] [0.0535]
综合上面的分析结果可以推知地区养老金成本率对地区人均收入增长率的影响因子为0.19,也就是养老金成本率提高1 个百分点,人均收入增长率下降0.19 个百分点。
第二步,测算全国统筹前的区域泰尔指数。参考李实等①参见李实等:《中国收入差距变动分析——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在2013年的研究中将全国31 个省份划分为四个区域的方法,本文将地理上接近且养老金制度发展情况相似的省份划分为七个地区,具体划分方法见表2。
表2 将全国划分为七个区域的情况
表3反映了各大区在2019年的养老金成本率、泰尔指数、总人口数、2000年和2019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表3 2019年七个地区的人口(万人)和收入(元)的情况
第三步,分析全国统筹实现程度与泰尔指数之间的影响关系。假定从2000年开始实现一定程度的全国统筹,因此各大区的养老金成本率将发生改变,然后带动该地区人均收入发生变化,从而最终影响2019年全国的收入分配情况。下表中汇报了与不同的全国统筹实现程度对应的泰尔指数的变化情况。当全国统筹程度为0%的时候代表分散统筹管理,此时模型测算的全国泰尔指数为0.3134,如果转化成基尼系数,则其水平约为0.44,基本拟合了全国的实际情况。
根据表4的测算结果,随着全国统筹实现程度的提高,泰尔指数不断下降。当完全实现全国统筹时,组间泰尔指数将缩小67%,而全国泰尔指数将缩小4.5%。根据李实等的研究成果,①李实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社会保障评论》2017年第4 期。我国的养老保险缴费使全国的收入差距仅缩小了0.03%,这与过去统筹层次较低有关。本文的测算显示:如果在之前的年份中实现完全程度的全国统筹,则当前的全国收入差距将在边际上缩小4.5%,并将强化养老保险缴费的收入再分配功能,从而更有力地推动共同富裕事业的快速发展。
表4 全国统筹实现程度与收入分配变化的关系(2019年)
2018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我国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作为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第一步。根据该《通知》,各省份按照当期职工平均工资的90%和在职应参保人数作为上缴额的基数,上解比例从3%起步,逐步提高。然后由中央调剂基金将当年筹集的资金按照人均定额的方式拨付到各省,某省份的拨付额等于该省退休人数乘以全国人均拨付额,而全国人均拨付额等于筹集资金总额除以全国总退休人数。通过中央调剂金的上缴和下拨,人口老龄化水平较高的地区由于退休人数规模大所以其下拨收入会超过上缴资金,从而得到来自中央调剂金的缴拨补贴;而人口老龄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则向中央调剂金提供缴拨补贴对应的资金,最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省份间资金的调剂,从而缓解老龄化程度较高地区的养老金收支压力。
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上解比例依次为3%、3.5%和4%,①参见《企业社保缴费 今年有望减负3000 亿》,人民日报,2019年4月5日。从2018年到2022年跨省调剂资金预算规模从1512 亿元增长到2176 亿元。②《2022年全国统筹调剂资金上缴下拨情况表》,财政部网站:http://yss.mof.gov.cn/2022zyczys/202203/t20220324_3797594.htm,2022年3月24日。以2020年为例,当年中央调剂金的总规模达到7400 亿元,其中跨省调剂资金规模达到1767 亿元;③参见《企业享受社保阶段性减免的同时——养老金足额发放有保障》,人民日报,2020年5月6日。广东、北京、福建等7 个地区是净上缴资金的地区,其中广东是净上缴资金最多的地区,达到645.7 亿元;辽宁、黑龙江、吉林等22 个地区是净下拨资金的地区,其中辽宁是净下拨资金最多的地区,达到555.6 亿元(见表5)。
表5 2019年到2021年中央调剂基金缴拨差额情况表(亿元)④数据来源:财政部各年份的《中央调剂基金缴拨差额情况表》。其中正数为相关省份净上解中央调剂基金的预算数或执行数,负数为中央调剂基金净拨付相关省份(含兵团)的预算数或执行数。本表格中2019年和2020年的数据为执行数,2021年的数据为预算数。本表中最后的“合计数”是历年缴拨差额为正数的七个地区的合计贡献额。贵州、云南和西藏三个地区无相关数据。
通过中央调剂金制度,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地区得到了缴拨补贴,从而减少了其养老金支出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效果。以2020年的黑龙江为例,当年黑龙江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总支出为2240 亿元,黑龙江得到的来自中央调剂金的缴拨补贴为485.6 亿元,这相当于分担了养老金总支出的21.7%,也就是使黑龙江地区实际负担的成本率下降了约22%的水平。
表6反映了提高中央调剂金上解比例时典型省份当期结余变化的情况。研究发现随着上解比例的提高,地区间的当前收支结余变化与全国统筹的目标将出现一定的偏离。例如:当上解比例达到7%的时候,辽宁依然存在31.9 亿元的缺口,这意味着应当继续增加调剂以消除辽宁的缺口,但是在这个上解比例下福建的当期结余已经转为-23.2 亿元,这意味着如果继续增加调剂,福建的当期缺口反而会增加;而且在7%的上解比例下黑龙江已经出现了58.3 亿的当期结余,这似乎又意味着调剂的力度应该减少。
表6 不同上解比例下典型地区当期结余变化的模拟①本表格中所模拟运算的数据结果是基于2019年中央调剂基金的预算数据,与最终的决算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2019年,亿元)
这种矛盾情况说明:中央调剂金制度在上解比例较低的情况下是可以平衡地区间的资金余缺的,但是随着上解比例的提高,其平衡地区资金余额的功能将受到影响。因此,中央调剂金制度作为向全国统筹迈出的重要一步是应当高度肯定的,但是难以自然过渡并最终实现全国统筹的充分效果,故应当尽早实现基于全国统收统支基础上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全国统筹。
本文的定量研究表明:在我国地区老龄化水平差异很大的条件下,养老保险的分散统筹管理模式会导致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和收入增长的两极分化,而且这种两极分化的趋势随时间不断强化。本文利用1998年到2015年分省的数据进行了计量经济学研究,发现养老保险的成本率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因此实现全国统筹以均衡地区间养老保险的缴费压力将有望调节地区间收入差距,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本文重点研究了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对地区收入差异和全国收入分配的影响,定量的研究表明:如果从2000年开始实行完全程度的全国统筹,则到2019年全国的收入差异将边际缩小4.5%。本文对从2018年开始实行的中央调剂金制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央调剂金制度难以自然过渡并实现全国统筹的充分效果,故建议应尽早实现全国“统收统支”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真正消除因为养老保险分散统筹管理而造成的地区间发展机会的差异,利用全国统筹的政策红利推动养老保险制度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