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建,张万红,杨文洲,张 芹
健康教育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举措[1-2]。《新冠肺炎防控方案》明确提出要发挥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和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作用,全方位开展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健康教育,以提高居民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健康素养水平。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世界范围内持续流行,个人的防控行为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解淮安市居民的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和行为情况,本研究于2022年1月12—21日开展了相关调查,以期为防控新冠肺炎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选择能熟练操作智能手机、可独立完成问卷的18岁以上居民。
1.2.1 调查问卷
问卷基于知信行模式进行设计[3],内容主要来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方案》《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等文件,经过专题小组讨论、专家审阅和预试验反复修改而成。具体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新冠肺炎防控基本知识、防护技能等方面。新冠肺炎防控基本知识包括新冠肺炎的主要症状、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内容;防控行为包括佩戴口罩的步骤、废弃口罩的处置方法等。
1.2.2 调查方法
本调查通过腾讯问卷系统创建问卷,居民可通过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或者纸质问卷进行答题。
1.2.3 质量控制
每人限答1次,每次限定5分钟内答完,所有题目必须答完才能交卷。指定专人进行调查工作,采用面对面调查方式,剔除有漏项和规律性答题。
本研究通过SPSS 18.0软件完成数据整理和分析。分类资料以率或构成比描述,统计推断采用χ2检验。知识知晓率=知识知晓人数/调查总人数×100%,行为持有率=行为持有人数/调查总人数×100%。
本次调查得到有效问卷440份。其中,男性有163人(37.05%),女性有277人(62.95%);文化程度上,初中及以下的有145人(32.95%),高中/职高/中专的有90人(46.59%),大专及以 上 有205人(46.60%);0~35岁 的 有166人(37.73%),35~50岁的有158人(35.91%),50岁及以上的有116人(26.36%)。不同职业人群中,农民有95人(21.59%),工人有54人(12.27%),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84人(19.09%),企业工作人员有47人(10.68%),其他职业的有160人(36.36%)。
基本健康知识方面,有74.77%的居民了解人体正常体温值,93.86%的居民认为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不同性别(χ2=6.115,P<0.05)、年龄的居民(χ2=15.674,P<0.05)对人体正常体温值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职业居民对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基本健康行为方面,不同性别(χ2=6.611,P<0.05)、文化程度(χ2=6.241,P<0.05)、年龄(χ2=11.752,P<0.05)的居民均对佩戴口罩步骤的行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职业对居民咳嗽礼仪的行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022年淮安市居民基本健康知识知晓及行为持有情况[n(%)]
有95.23%的居民知晓新冠病毒的靶器官,94.09%的居民了解新冠肺炎的主要症状,84.32%的居民知晓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85.23%的居民知晓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65.91%的居民知晓新冠疫苗接种的间隔时间,84.55%的居民知晓密切接触者的判定标准。不同性别居民对新冠肺炎的主要症状(χ2=15.383,P<0.05)、传播途径(χ2=8.031,P<0.05)、易感人群(χ2=12.921,P<0.05)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文化程度居民对新冠病毒的靶器官(χ2=9.095,P<0.05)、新冠肺炎的主要症状(χ2=12.720,P<0.05)、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χ2=7.658,P<0.05)、新冠疫苗的接种间隔(χ2=11.158,P<0.05)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居民(χ2=12.558,P<0.05)对新冠肺炎主要症状的认知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022年淮安市居民新冠肺炎知识的知晓人数及知晓情况[n(%)]
有82.27%的居民认为要理性对待新冠肺炎,98.41%的居民认为怀疑感染新冠要带好口罩到就近医院就医,87.05%的居民掌握如何处理发热症状,97.50%的居民能正确处理未经证实的消息,75.45%的居民掌握外出回家的消毒措施,75.91%的居民掌握处置废弃口罩的方法。不同性别的居民处理发热症状(χ2=5.372,P<0.05)、外出回家消毒措施(χ2=5.565,P<0.05)的行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对外出回家消毒措施(χ2=7.546,P<0.05)、废弃口罩处置方法(χ2=7.863,P<0.05)的行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居民对如何应对新冠肺炎(χ2=6.244,P<0.05)、废弃口罩处置方法(χ2=6.149,P<0.05)的行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2022年淮安市居民新冠肺炎防控行为的持有情况[n(%)]
调查显示,淮安市居民对与新冠肺炎相关健康知识的认知较差,这给疫情防控带来隐患。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应将提高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放在居民健康素养提升的重要位置。新冠防控知识方面,大部分居民了解新冠病毒的靶器官和感染新冠的主要症状;在怀疑感染新冠病毒、如何应对新冠肺炎上有较为明确积极的态度,能掌握正确佩戴口罩的步骤,能正确处理未经证实的消息。这说明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的各级各类科普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4]。但对于新冠疫情防控更深入的问题,如新冠疫苗接种第二针间隔等方面的知晓率较低。提示在做好对新冠肺炎防控健康教育核心知识的科普基础上,应全面开展新冠肺炎科普。居民对外出回家进行有效消毒、废弃口罩的处置等行为率较低,而此类行为是预防聚集性疫情发生的重要措施[5]。这表明良好习惯的形成不仅需要知识的积累,更需要提高防护意识、强化行为引导,做好行为的示范[6]。
女性在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和技能储备优于男性,这是因为女性的社会角色分工决定了她们对自身和家庭的健康保健更为关注[7]。教育程度是影响居民健康认知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次调查发现大专及以上文化居民对新冠肺炎的态度、行为优于其他文化程度居民,但对接种新冠疫苗的时间间隔、新冠肺炎易感人群的认知不及其他文化程度的居民。提示虽然受教育程度高者人具有更多的信息来源、更好的信息搜集能力和信息鉴别能力,但仍有部分问题认识不到位。中青年对新冠肺炎等传染病有较高的健康适应能力,与其他研究结果[8]一致,这可能与这类人群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有关。
综上所述,随着新冠病毒持续变异和对新冠病毒科学认知的不断加深,个人防护在新冠肺炎防控中的作用愈发明显。各类专业机构应根据居民的不同特征,通过抖音、云视频等新兴媒体广泛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策略[9],拓宽居民获取防控知识的渠道;根据科学应对新冠肺炎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更新权威科普知识,指导规范的个人防护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