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煜彬
(潮州市广播电视台,广东 潮州 521000)
为顺应当前媒体发展新趋势、新挑战,潮州市广播电视台计划建立一套适应融媒发展的技术平台,将台内传统媒体的生产形式与新媒体有机联系起来,加快推进传统广播电视业务与新媒体业务的全方位融合,充分利用多渠道传播的优势,不断提高宣传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提高节目内容生产和传播的质量和效率,扩展渠道,打造区域新型主流 媒体。
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贯穿整个节目生产流程,在素材的前期采集、编辑生产到融合发布等多个环节起到技术支撑作用,同时也具备调度指挥功能和网络安全配置等模块,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结构图
记者、编辑从报料、线索、素材内容、下级媒体机构报送的信息中进行选题,报送责任编辑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由责任编辑对选题进行人员、采访任务指派,对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远程指挥,安排稿件的发布途径和发布形式,形成策划指挥作用。
记者通过外出采访、互联网远程回传、收录各类节目信号、互联网内容搜集等途径,得到文字、图片、音频及视频等不同类型的资源,统一存储到资源共享的内容生产平台。
融媒体平台的内容资源共享,以节目稿件作为生产主线,通过台内的演播室、新闻制作系统、电视节目制作系统、广播节目制作系统以及新媒体制作系统等各个业务系统,对不同来源的素材资源进行编辑生产[1]。根据节目的需要,编辑生成多个不同形式和格式的节目内容,达到共平台生产、多媒体呈现的效果,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目质量。
综合服务中的各个应用模块板块,都可以从内容生产平台获取文字、图片、音频及视频等节目资源进行利用,将媒体与政务、服务等业务相结合。融媒体平台的服务数据来源要确保权威性,通过与政府部门打通数据通道,获取准确的数据资源;同时又要注重数据范围广度,关注大众生活的各类信息,如医疗、教育、餐饮、旅游等信息。将媒体素材内容与服务数据有机结合,形成“媒体+服务”的应用。
整个融合媒体平台的节目和服务内容,统一进行分级审核。终审通过后,才能进行多个渠道的发布。节目在生产过程中已经形成了适应于不同发布渠道的节目内容和格式,可以通过传统的电视频道、电台广播频道进行节目播放,也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微信、微博、网站等网络平台进行发布和与用户进行互动,还包括户外大屏、大喇叭等其他发布方式。
从节目素材的前期策划采集、后期的编辑生产到电视播出和多媒体端发布,平台按照新闻生产的要求,形成整个融媒体生产、发布的业务流程。技术平台能对整个业务流程进行权限管理、进度监控,提供全部任务的实时数据统计和展示。以突发事件报道的流程为例:值班编辑、记者接收到本地突发事件,如线人电话爆料和突发自然灾害;报道策划组进行对现场的实时跟踪,直接指派记者去现场进行报道;报道总指挥可直接进行现场连线,实时指挥现场资源调度、报道;记者可以在现场利用手机进行直播,发布到互联网端进行最新资讯的反馈;同时,摄像记者可利用移动互联网,通过远程回传工具将素材传回台内内容库,由台内编辑进行互联网发布和新闻编辑报道;直播和图文发布的信息可与受众进行互动,现场记者和台内报道策划组可根据最新的互动关注进行报道内容的调整;电视、广播播出为精编内容,可结合互联网受众的反馈进行更详细的报道和深度挖掘。
融合媒体平台的选题策划模块,使新闻的选题、审核和任务的指派整个流程电子化和移动化。用户可通过移动互联网,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设备登录系统进行操作,使工作更加便捷。该功能连接全媒体记者和策划组,实现对整个电视台节目制播业务进行统一管理和策划。
进行节目生产之前,首先需要使图片、视频和音频文件等资源进入存储系统。平台采用多种资源引入方式,丰富了节目内容的来源和获取的途径。平台支持本地的视音频采集、上载、导入和信号智能收录等传统的节目上载方式,也支持通过移动互联网,采用平板电脑、手机上的移动客户端软件进行资源回传。
节目素材在通过多种渠道进入平台时,可以按照默认或者选择的类目进行归类。所有的媒体素材进入平台内容库后,统一进行分类管理,可以按权限进行素材访问限制。为了更好地服务生产、便于管理,内容库从多角度、多层次出发,通过“联想式”的检索设计,提供内容库素材检索功能。
内容的多层次生产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采用高性能的专业精编图形工作站,进行高质量视音频编辑和稿件编辑,用于编辑高要求的精细节目内容;另一方面,采用多媒体编辑工具如网页浏览器、手机软件等连接访问融媒体平台,就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节目素材和稿件的编辑,突破空间的限制,提高工作效率。
节目制作、审核完成后,除传统的电视和广播送播流程外,平台在发布端实现与手机客户端、微信、微博、网站及户外大屏的对接,提供简便的多渠道、多用户发布功能。平台同时管理多个微信、微博账号,可以将要发布的节目,矩阵式地选择需要发布的账号进行发布,提高多媒体发布的管理能力和生产效率。
手机客户端(App)作为新媒体传播和交互的重要手段,除了具备新闻资讯基础功能外,还融入了视音频直播点播、矩阵号、互动营销、政务服务、民生服务、民众报料、智能推送、阅读积分、综合统计及集中审核等功能。同时为编辑记者提供了图文和视音频编辑工具以及移动写稿、审稿功能,为手机端的生产、发布提供稳定的软件应用;提高与网站和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实现共平台制作,提高生产效率。
随着广播电视业务系统的网络化,媒体融合业务带来的互联网连接越来越多,融媒体平台建设的信息安全保护日显重要。在平台建设的设计阶段,就应该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范,配置网络安全设备,规范建设机房,开展信息等级保护工作。
本次建成的市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的内部资源和服务做到高度的互联融合、共通共享,通过配置接口服务器与外部技术平台对接。一方面,平台与台内现有的电视节目编辑系统、电视播出系统、广播制作播出等业务系统进行交互对接,做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平台按照标准的接口规范,预留与省级融媒体技术平台、县级融媒体技术平台和市各级党政部门、公共服务机构技术平台的接口,使平台具备更好的拓展延伸性。
电视的制播与新媒体端的发布所采用的素材差异大,在互相引用时,一般需要通过剪辑、转码后才能使用。这种处理流程烦琐,且素材的无序拷贝不利于制作网络的安全性,生产效率极低。融媒体平台的后台系统配置强大的转码和特技处理服务,不同格式的素材可在编辑软件的素材管理器中一同展现,在应用软件端只需要直接引用,系统会识别应用的场景,自动对素材进行转码。后台转码过程相对于用户透明,使制作人员可简便高效地应用各类节目素材进行编辑[2]。
高速互联网的接入及云存储技术的应用,使内外网的资源交互更为简便,突破了操作空间的限制。通过安全网关等一系列安全设备,内网的业务系统与互联网对接,节目制作人员可以通过连接互联网的移动设备如工作站、笔记本、手机等对内网的存储空间和网络云空间同时进行访问,可以简便地通过编辑软件在由私有云与公有云构建的云平台上进行节目的制作和审核。应用工具和存储资源的“云”概念,让应用空间得到扩展延伸,制作人员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操作,大大提高了节目的制播效率。
融媒体平台的文稿系统从新闻线索的产生就提供了整个流程的串联。云汇聚模块针对各个渠道的信息特别是网络信息进行挖掘和整理汇聚,供编辑选题;指挥调度系统可以通过大屏直观的图形展示总体情况,监控业务流程、分析生产力,协调各路记者,进行任务分配。整个融媒平台的文稿及指挥调度系统,将使各类媒体素材的汇聚和生产杂而不乱、融而不混,让原本繁杂的业务流程变得更加有序可控[3]。
如何通过融媒体平台的建立,将原有系统的信号和素材进行融合,是融媒体平台要“融”的重要目标。平台提供了信号编码的转换、素材格式的转换、交互协议的转换功能,将各个系统的信号和数据进行不同形式的对接,提高系统的耦合度[4]。另外,平台注重系统间信息交互的安全性,设置了防火墙和网闸对数据进行过滤。特别是对于涉及外网的连接,均按信息等级保护的相关规定做好防范。融媒体平台的建设为各类系统提供了接口,从物理链路上建立融合对接,而处理业务的对接和流程的梳理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和调整。
融媒体平台建设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将广播节目从单一的以音频形式传播带向融媒体时代的多媒体和视觉展现,丰富节目的传播形式[5]。一方面,提供可与广播节目系统对接的制作平台,让广播节目的制作可以应用融媒体平台的功能,获取互联网上的信息,引用文字、图片、视音频素材供广播节目的新媒体节目的编辑,丰富用于广播节目制作的素材资源和编辑方式,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新媒体端发布途径;另一方面,提供广播音频节目和可视化视频信号的直播平台。融媒平台的移动直播系统或者云直播平台,不仅可以方便地为广播节目音频信号提供网络直播发布功能,还可以在主持人进行广播节目直播时摄制视频信号,同步进行网络视频直播。直播信号直接传输到网络云平台,对接自建的App发布端或者各大网络直播平台,让更多的受众通过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收看、收听,感受节目内容,提高收听收视率。
建设融媒体技术平台,将广电的传统技术系统与新媒体系统进行整合,是电视台不断深入地走媒体融合道路的必要技术建设。本系统于2020年建成投入使用至今已经两年多,很好地将传统广电制播业务系统与新媒体业务生产发布流程融合,解决了重复生产、信息对接困难的问题,真正地做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平台生产、多渠道发布的目标,简化了生产流程,减少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制播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