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青团维护大学生权益的模式研究

2022-11-16 08:03沈峻锋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0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维权权益

鞠 敏 沈峻锋

一、大学生权益维护的内涵

大学生既是学生,也是普通公民,主要涉及高校管理和民事活动中所享有的权利。他们既享有学生应有的权利,又享有普通公民应有的权利,权利范围广泛。

本研究运用ROST文本挖掘软件对现有的文献和网页资讯有关“大学生权益维护”的内涵进行分析。在知网下载获得78篇相关文献,采集百度网页和新闻、360搜索和新闻数据,剔除无意义词后,提取了前20个高频词并生成了社会语义网络分析表。经分析,大学生权益维护的核心词以“大学生”“高校”“社会”“共青团”四个维度来构建。相较于众多的一般公民权益,当前大学生主要的维权范围聚焦于“就业”“兼职”和“消费”。维权渠道有通过校内“学生会”“社团”“共青团”和校外“组织”机构,例如“媒体”。其中“完善”“机制”“治理”均是宏观政策建议,致力提高权益维护的成效。另外,大学生权益维护的“法律”和“意识”在关键词中占有较大比重,意味着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研究较多,关注度较高。综上所述,初步构建大学生权益维护的内涵应包含三个部分,即维权意识、维权渠道和维权成效。

维权意识是指大学生认知自身合法权益,在权益受侵害时能够及时维护的意识。具体是指大学生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书面规范,通过法律途径和程序,采取法律措施消除或减少侵权行为,从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包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愿。

维权渠道是指权益维护的方式和方法,是权益主体实现自身权益、彰显自身权益的方式和方法。由于大学生具有多重身份,既受到学校的管理和服务又可以享受到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其多元角色决定了获得权益维护的主体也是呈现多渠道的。包括高校渠道、家庭渠道、社会渠道和政府渠道。

维权效果是指对正在发生或者已经造成大学生权利受到损害的不当行为进行纠正的过程和结果。包括维权结果、维权程序和维权满意度。

二、大学生维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获取专业知识、锻炼自身能力的主要渠道是高校,而学校的维权教育活动则是培养大学生维权知识、提高维权意识的主要平台。但根据前期调研结果,学历层次越高,年级越高,问卷调查的维权得分越低。为什么“南辕北辙”的教育效果会出现?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维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症下药。

(一)维权活动和法律课程问题。高校的维权活动开展情况并不完善,课程少,频率低。大学一年级多为通识类课程,包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但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的重心倾向于专业知识与就业导向。这样忽视了大学生维权知识能力的提高,间接导致对维权知识认识模糊,对维权方式认识不足。此外,高校对开设的权益保护类课程只是停留在一般的公识课程,通过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获得学分即认为达成教学目标。但是,对于学习到权益维护知识如何应用在生活实践中,没有一定的标准或体系来评价。在当前大学生电信诈骗多发,维权满意度不高的现状下,这样的课程教育收效甚微。

(二)维权理论与维权实践问题。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曾经说过:有效掌握法律原则的最快和最好的方法之一是学习包含这些原则的案件。应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效果的不佳,案例教学结合实践应用显然是最好方法之一。案例导入法是一种情境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进入法律情境,通过归纳和演绎掌握法律理论,寻求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产教融合的深入,专科学历层次的学生更早接触社会,更早产生维权实践。因此,问卷调查得分高于其他学历层次的学生。

(三)维权教育的方法和模式问题。权益维护的核心是法治教育,这需要学生具备成熟的思维和价值判断能力。然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意识,仍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显然是不够的。从被动到主动,这种目标的实现,需要全学校教育和社会氛围相互作用共同努力。应当从改变当下的教育模式入手,探索一种适合大学生的新型维权模式。

三、大学生权益维护中的共青团力量

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团章中规定了7大基本任务,其中最核心的一项任务就是要维护青年的合法权益。因此,构建以共青团为核心的大学生权益维护体系成为当下重要的课题和教育实施途径。

图1 以共青团为核心的大学生权益维护体系

(一)既要“想得到”又要“有意识”。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职责和工作品牌,因此,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是共青团组织构建大学生权益法律保护体系的思想基础。为了有效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增强法律意识是提高法律素质的首要工作。在提高共青团干部法律意识的同时,也要增强大学生自身的法律意识,主要是权利意识。在学校,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团学活动、宣传引导,增强大学生维权意识,开展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的教学和管理,联系各行政部门定期进驻校园开展活动,开展法律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政议政,积极推动大学生参加各级两会,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维权的主体意识。

(二)既要“找得到”又要“有渠道”。在上述研究结果中,大学生对校内维权渠道建设方面满意度的统计结果介于比较满意与不太满意之间。大学生维权工作是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工作指导下进行的。共青团通过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有效保护大学生权益,这不仅符合党和政府的要求,也符合维权的实际需要。在学校里,共青团利用一心双环的组织模式,联系学生会、社团,拓宽权益部和维权类社团的信息渠道;利用新媒体平台,加设维权菜单栏,保障隐私实现点对点的维权服务;作为党委学工部的组织成员,共青团可以参与“奖助贷”等大学生高度关注的权益环节;校外,共青团12355青少年服务台是由团中央推广建设的公益服务平台,可以为大学生提供维权咨询和帮助;同时,从基层团组织到团中央,从高校团组织到各行政职能部门团组织,各级各类团组织都可以发挥联系沟通作用,将学生的权益诉求及时传达到位。

(三)既要“靠得住”又要“有实效”。共青团作为优秀青年群众组织,属于法律规定的人民团体之一,在法律上具有主导地位。《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中均明确了共青团运用诉讼等法律手段维护青年权益的法律依据。校内,共青团不仅有监督反馈的作用,还可以直接参与到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中;校外,鼓励、帮助学生进行协商和诉讼,或者以自己的名义起诉;在高发的就业侵权环节,共青团可以主动联系单位,进行走访调研,为大学生提供真实的优质岗位;完善法律法规,团中央牵头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重点强调青少年的权益维护工作,参与相关法律的修订工作。

综上所述,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大学生信任依靠的组织,在积极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工作中,构建以共青团为核心的大学生维权体系,成为他们不仅“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而且“有意识、有渠道、有实效”的维权力量,最终为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法治实践贡献青春力量。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维权权益
维权解难题,英烈归陵园
通报: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84款App
维权去哪里?
漫话权益
加强高中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对策
又来了个打算维权的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广场舞“健身权益”与“休息权益”保障研究
你的权益被什么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