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李棉棉
“西苑东北有万岁山,高耸明秀,蜿蜒磅礴,上插霄汉,隐映宫阙,今俗呼煤山。”这是《大明一统志》里对景山的描述。如今,这座昔日的皇家园林,已经成为北京城热门的景点之一——景山公园。
从东门进去,地上是青砖古路,颇有古韵。暖阳下,山道两旁树木葱郁,鲜花嫣然,依稀可见当年盛景。
“槐眼曾惊万岁梦,山颜几变五亭情。”诗中的槐树就是景山公园内的一株向东倾斜的老槐树,也是崇祯皇帝当年自缢处(曾更名为明思宗殉国处)。
这要从明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说起。那日李自成带领的农民起义军成功打进了北京城,崇祯皇帝与他的贴身太监王承恩逃入景山。遥望城内城外烽火连天,崇祯自知大势已去,于三月十九日凌晨自缢于一棵歪脖槐树下,并留下御笔血书:“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然皆诸臣误朕”不禁让人感慨万千。当年的崇祯皇帝,在穷途末路时还是有机会的,那就是像宋朝一样向南迁都。定都南方后,南宋享国152年。而明朝与宋朝相比更有优势,因为它本来就实行着特殊的两京制度。开国皇帝朱元璋本来定的都城是南京,到了朱棣与朱允炆叔侄抢天下,朱棣胜出后将首都定到了北京,南京就做了陪都,它非常适合做南迁的首都。然而,崇祯却诸多顾虑。
因为,在明朝的历史上,北京不止一次陷入围城的困境。正统年间发生“土木之变”,连明英宗都被蒙古瓦剌部俘虏了,之后于谦却指挥北京保卫战,成功使京师转危为安。嘉靖年间的“庚戌之变”,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率部包围北京,当时朝廷也没迁都。更重要的是,在这几次危机中,力劝皇帝南迁的人都被视为天字一号的大奸臣,被后世称为小人。
崇祯如果为南迁振臂高呼,迁都成功还好,若是不幸失败,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他希望这件事由内阁首辅陈演来牵头,甚至直接把话挑明:这事儿你担待着点儿。但等到朝廷议事时,陈演却只知道“演戏”,每次崇祯逼他发言,他都只是笑笑而已,假装不懂君心。
封建士大夫爱惜“名节”,不愿冒险。这位爱惜羽毛的皇帝更是豁不出去,南迁的争论一直到李自成打进北京都没有结果。
崇祯帝对此叹息道:“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为亡国之臣”。后来崇祯在遗书中说“诸臣误朕”还是没有觉悟,他依旧把南迁之议的破产甩锅给大臣,没有从自己身上找一找原因。
崇祯皇帝的死代表了大明王朝的结束。在清兵进城时,为了笼络人心,将这棵吊死了皇帝的槐树称为“罪槐”并锁了铁链。有传说当年有规定,凡清室皇族成员路过此地都要下马步行。
可惜的是,当年的那棵槐树早已枯死,后经有关部门同意将树砍掉。几经周转,一棵有着一百五十多年树龄的古国槐,移进了景山公园,替换了原有的老槐树。虽为“山寨版”但其足以乱真的形态和繁茂的枝叶,得到了游人的一致认可。
树旁边现有几座石碑,经过岁月的洗礼,痕迹斑驳,是后人感念崇祯于血书之中“勿伤百姓一人”的祈愿,以及宁可自缢也不投降的不苟且、不偷生的精神所立。
想到于明朝末年,外敌入侵、瘟疫横行、农民起义……而崇祯虽有缺点,但依旧算得上勤政爱国、为了社稷殚精竭虑,游客们不由不放慢脚步停留赏析。
“山颜几变五亭情”中的“五亭”,指的是景山山峰由东至西的周赏亭、观妙亭、万春亭、辑芳亭和富览亭,皆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距今已有两百七十多年的历史。
五亭沿山脊而建,原本在这五座亭子里面分别供奉着象征“酸、甜、苦、辣、咸”的五尊铜佛像,史称为“五方佛”,老北京人习惯叫做“五味神”。在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他们劫走了四尊,现在不知藏于何方,只有万春亭中的毗卢遮那佛因为太大太重,未被搬走,但也毁损严重。
这场深重的灾难,让北京城内城外都遭受重创。虽然后来修复、重铸了佛像供于亭中,但来自于历史的教训,让我们懂得居安思危,也希望祖国能一直富强,护民安稳。
一路赏花观草,最先到的是周赏亭,它是一座有着双重檐、孔雀蓝琉璃瓦覆顶和红柱子的小亭。因为小,在周围参天的古树映衬下,显得很是袖珍、玲珑。而后继续向上走,是观妙亭,它比周赏亭略大,亭顶是八角形的,亦是双重檐,铺着翡翠绿琉璃瓦、黄琉璃瓦,在阳光照射下闪着温暖流光。
到了景山的最高处,就是万春亭啦,这是五亭中最大的亭子。亭有着三重檐,四角攒尖顶,上覆金色琉璃瓦绿剪边。最特别的是万春亭建立的位置,正好建在了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如今高楼林立的北京城,万春亭已然不是北京城的最高点,它只是一个山高四十多米、海拔不到九十米的地方,但是万春亭仍是北京城的最佳观赏点。
当天气晴朗,无雾无霾时,从万春亭正面往南看去,能清楚地俯瞰有着“紫禁城”之称的故宫全貌。向北看去,近处有景山公园北侧的建筑,远处则是著名的钟楼和鼓楼,再远处便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了。向西看去,则可以看到皇家御苑北海公园的白塔和长安街上的璀璨明珠——国家大剧院。而向东南方向看去,可以看到北京CBD的摩天大楼群以及中国尊等这些现代建筑。遥想二百多年前的皇室贵族来此亭游玩,看到的景色也自有那个年代的壮观吧。
从万春亭继续向西行去,沿着山路就下山了,路上依次可以看到辑芳亭和富览亭,建制分别与周赏亭、观妙亭相同,四亭分立于万春亭两侧,相互辉映对称,别有一番气势。
从富览亭下来,向南走,会走很长一段树荫遮盖的石砖路,路边各色花草争奇斗艳,偶见不怕人的小动物在树干花丛中出没。一直逛到南门附近,可以看到绮望楼依山而建,高立于南门前。楼内曾经供奉着孔子的牌位,是过往王朝激励学子勤奋向学的所在。
出了南门,就已经离开了景山公园,来到现代都市的大街上,不禁让人感叹古老园林带来的历史厚重感是如此瑰丽,回首仍不舍离去。
“穿越人林脚未停,景山葱茏木犀馨”。如今的景山公园,不仅在向世界各地的人们展示着它的美丽风景和雄伟外貌,更是深层次地展现着中国园林的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一棵古槐五座老亭让游人居安思危,感怀文明与历史的灿烂与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