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消夏降温的

2022-11-16 04:29飞鱼
金秋 2022年16期
关键词:消夏凉席冰镇

◎文/飞鱼

当代人过夏天有“三宝”:空调、西瓜、WiFi,一个都不少!那么,古人是如何度过炎热夏天的呢?除了解衣纳凉、扇扇子外,还有什么度夏法宝?

《水浒传》里曾有一首诗写古人消夏:“玉屏四下朱阑绕,簇簇游鱼戏萍藻。簟铺八尺白虾须,头枕一枚红玛瑙。六龙惧热不敢行,海水煎沸蓬莱岛。公子犹嫌扇力微,行人正在红尘道。”诗里提到的在凉亭上水阁中铺着玉簟、枕着红玛瑙制作的枕头,由仆人扇着扇子的公子,显得古人消夏降温颇有仪式感。

今人夏日饮品无非是冷饮、冰淇淋、冰沙、凉茶之类,这些东西都是老祖宗玩过的。《东京梦华录》里曾记载开封街头遍布冷饮店的情景:“皆用青布伞,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卖冰雪荔枝膏……”再看看品种单页上有:雪泡梅花酒、冰调雪藕丝、冰镇珍珠汁等,光听名字就让人垂涎三尺,暑气半消。比当代开封人创的“蜜雪冰城”里的东西高大上太多啦!

古代的冰淇淋叫“冰酪”,用诗人杨万里的话说:“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销。”上面诗文《咏酥》中的冰酪由果汁、牛奶、冰块调制而成,算是古人的“冰淇淋”。现在西安就有家卖“冰酪”的店,生意出奇好,噱头就是“古代冰淇淋”,在当地比哈根达斯有市场多了。

《水浒传》里曾提到“白酒”消暑。那是在生辰纲大劫案发生的“赤日炎炎似火烧”的六月初四。杨志带领押送团队行至黄泥岗,“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此时假冒酒贩子的白胜登场。大家都嚷嚷着要买酒消暑解渴。古人的白酒比今天白酒度数低得多,属于饮料类。大夏天来一杯凉凉的白酒,确实爽歪歪了。

古代还有专门冰镇酒的器具,“曾侯乙铜鉴缶”就是战国时代的冰镇工具。鉴缶原本是大型酒具,用来冰(温)酒的,它由内外两件器物构成。外部的鉴内置一尊缶,二者之间留有较大空隙。夏天放冰块,冬天贮温水,尊缶内盛酒,冬暖夏凉,一举两得。

富贵人家为了解暑降温可以从建筑物、室内陈设方面进行改造添置。比如,汉代未央宫内设有清凉殿。古书上记载着:“以画石为床,文如锦,紫琉璃帐”,主要靠玉、石等材料做成器物,为室内带来一丝清凉。殿内还放有冰块,加上宫人摇扇这种手动装置,起到凉风循环的作用。随着时代发展,技术进步,唐代的能工巧匠们设计出一种纳凉装置:一种木制器具引水上屋、喷淋房顶,再采用水循环的方法驱动扇轮摇转,将凉气送进屋内。当然这种装置只是皇家贵胄的专享。

古人没有冰箱,夏天所用之冰就来自冬天采集的天然冰,用冰室储存起来。能使用冰块那是达官贵人的专用品。杨国忠权势滔天时,曾在家里雕成冰山,当作屏风围着,起到空调效果。来杨家赴宴的,三伏天还得穿薄棉衣呢。而冰块是否保存完好取决于冰室的隔热条件。为此官府还设置了掌管藏冰之事的官职,称作“凌人”。

西安城内有条“冰窖巷”就是明清藏冰之所。冰就储存在挖掘不深的沟道里,周围铺垫锯末等隔热物质。严冬时节取冰储存,到了来年端午时取用。如今即使大太阳下走进冰窖巷也会觉得凉风飕飕,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

到了唐末,人们发现硝石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可以吸收大量的热,让水变成冰。珍贵的冰块这才在炎夏逐步走进寻常百姓家。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井水也算是“冰镇”的好方法,效果虽然不如冰,但毕竟温度较外界还能低一二十度。

家用降温最普遍的器具就是在寝具上改善。比如,使用上釉的瓷枕、玉石枕头等。凉席必不可少,但由于身份差别所用的原材料具有云泥之别。故宫里现存的雍正使用过的象牙席,一张凉席得牺牲数百头大象的象牙,就连雍正都觉得奢靡。老百姓这方面只能求助于竹席,毕竟竹席成本低廉。苏轼《洞仙歌》里写的“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那一定是睡了凉席、枕了凉枕的结果。

除了原地消夏,避暑也是夏天的好选择。古人避暑的思路很简单,就是哪凉快哪待着。所以古代皇帝喜欢搞避暑行宫、避暑山庄之类。有条件的人家也可以进山避暑。所以从古至今,中华大地上涌现出不少避暑胜地,古人早把这条路子摸得门儿清了。

然而,为生计操劳的老百姓在面对炎炎夏日时,他们可没有那么多的选择,只能直面艳阳。在搞不来冰,去不了避暑之地,喝不上清凉饮品时,就穿少点儿,再采用最后一招心理战术,即“心静自然凉”。就像白居易写的:“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猜你喜欢
消夏凉席冰镇
风雨闲
竹笏消夏
林启泉作品
如何选一款舒适的凉席?
名画中的故事
做冰镇小吃
冰镇的夏天
凉席清洗需按材质来
冰镇
快速冰镇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