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轴线的现代保护

2022-11-16 08:58章梦晗
廉政瞭望 2022年20期
关键词:中轴线活态轴线

│文 本刊全媒体见习记者 章梦晗

2022年是北京中轴线申遗的关键一年,10月1日,《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开始施行。城市轴线是许多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标志性元素,它既是组织空间的重要手段,也是一座城市历史与文化的见证。除了极具象征意义和统帅全局的“中轴线”,还有许多贯穿南北、东西的城市轴线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当下,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如何在现代城市建设中保护、发掘轴线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话题。

从古穿今的城市轴线

一说起城市轴线,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中轴线”,特别是北京的中轴线,如今已成为北京市的一大文化标志。

传闻,清朝的礼部官员会刻意安排一些不愿行礼的外国使臣从正阳门沿着中轴线徒步进入。这样能让外邦人被中轴线上的宏伟建筑所震慑,从而心生敬畏。其次,经过漫长的跋涉,这些使臣走到太和殿已筋疲力尽,会因体力不支而不得不跪倒在皇帝脚下。

实际上,在文献记载中,这些城市的南北、东西向道路很少被称为“轴线”。《周礼·考工记》将其称为“九经九纬”,由四面城墙上的三座城门串联而成。但学者们认为,第一个“中轴线”实际上出现在曹魏时期的邺城,距今有1700多年,当时只是一条简单的南北向纵轴大道。而《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这种布局在唐宋之后才慢慢落实下来,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以中轴为中心,南北、东西向轴线依次布局的的规划方式。

长期从事城乡规划、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张荐硕告诉记者,现在城市建设中再次强调这些古老的轴线,与传统中国营造中“轴线控制”“居中对称”所奠定的审美倾向有关。

张荐硕所说的这两种营造意识在我国早有体现。我国古代,人们将对天地、自然的感知与理解注入建筑与城池的营造中。古代城市建设,往往通过山川方位确定轴线。“居中”则体现在布局和地址的选择上。

成都作为一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其城市布局却朝顺时针方向偏转了28.5°左右。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当时的时代,以都城为天下之“中”,所以秦灭蜀后,张仪和张若效仿咸阳建制建成都城时,故意将轴线位置偏转,整体方位朝向王城咸阳。

如今,许多轴线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但仍有一些遗存让我们得以从条条纵深中窥见历史的沉淀。“在现代城市中,古代城池的横轴、纵轴经过长时间历史变迁与城市改造,基本上都越来越模糊。但仍然有许多人认为这种以‘轴’定向的对称布局赏心悦目。这也是我国建筑文化与思想的积淀。”张荐硕说。

时至今日,一些遗留下来的轴线仍在现代城市的建设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城市在古代横纵轴布局的基础上,以中轴为城市中心进行规划。北京、西安、成都等城市的十字轴线,已成为集历史文化轴、城市发展轴、政治轴、经济轴、功能轴、城市景观轴、交通轴七位一体的综合性布局。

古城西安的韩森路贯通后,一条由“沣东沣西大道-丰镐东西路-东西大街-韩森路”构成的长达40余公里的轴线与中轴线构成了完整的十字轴。这条东西向的轴线在长度、功能上丝毫不逊色于南北向的中轴线。它不仅承载着东西交通动脉的职能,也是一条历史文化轴、城市发展轴——向东串联起兴庆宫公园,浐河与灞河以及半坡遗址,同时还连接了千余年来西安各个时代的南北轴线:阿房宫中轴、隋唐长安城中轴、明秦王府中轴、兴庆宫中轴和庄襄王陵中轴。

轴线景观,活态保护

今年8月,“北京中轴线”被选为我国2024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让许多人接触到了文化遗产“活态保护”的概念。

老舍曾这样描述北京从朝阳门到阜成门之间的这条东西向“轴线”:“这儿什么都有,有御河、有故宫的角楼、有景山、有北海、有白塔、有金鳌玉蝀桥、有团城、有红墙、有图书馆、有大号的石狮子,多美,多漂亮。”轴线不是一条孤零零的线,它贯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轴线上发生过的历史演义、百姓生活给它添加了更多浪漫的色彩。对于轴线来说,其保护如何与本地生活产生有机联系非常重要。

去年,张荐硕负责了北京市文物局组织开展的《朝阜路文脉梳理与历史文化景观综合管理研究》项目。研究组发现,以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评定文化遗产时,更强调原真性,这就使得轴线这样的文化遗存很难被认可。因为轴线本身的道路在现代社会中被改造,其上的建筑可能也不是遗留下来的古建筑。

“‘活态保护’强调历史遗迹与周围人们生活的有机联系,强调文化遗产社会性、功能性的保留和延续也是保护工作的一部分。这也是现在对一些轴线以及周围街区进行研究、保护时的侧重点——要让文化保护与人们的现代生活有机结合,形成一种有机、丰富、多层次的‘文化景观’。”张荐硕说。

为了保护轴线以及其周边景观,一些历史悠久的古都在其保护规划与管理上都做出了努力。

南京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美誉。对这样一个古都而言,历史风貌、文化特色在与现代人生活的互动中形成了“文化景观”,让人在街巷中就能感受“古都”。而在南京历史文化景观的活态保护中,对三条轴线的界定分外重要。

一条为位于中华路的南唐轴线,在保护工作中,沿街传统建筑风貌特色、现有街道尺度都被考虑在内。另一条是明代轴线,位于御道街。保护要求御道街两侧各保留10米绿化带,且部分桥段、路段道路两侧不得从事新建设,新建建筑退让绿线不小于10米。最后一条是串联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的民国轴线。该轴线的特色是以悬铃木为主的行道树,这在保护中也受到了重视。

不过,以道路为基准的轴线在保护中也绕不开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交通问题。“活态保护也不是没有矛盾。尽管这种保护方式强调保护本地人生活空间、方式、场景、技艺的重要性。但是轴线作为现代交通的要道,也势必要越来越适应机动化的交通方式,也许会变得越来越宽,从而压缩本地人的生活空间。此外,假如在未来,这里的旅游资源被挖掘,‘火了’,那本地商业可能也面临着冲击。”说到轴线在现代生活中的活态保护时,张荐硕并没有避讳未来可能面临的困难,但他认为在未来的保护和改造中,更加细致和人性化的工作兴许可以减少一些矛盾。

深入生活,以“文”润城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南齐文学家谢朓在入金陵时,被王都气象所震撼,记录下了金陵城重要轴线的景象,让千年后的人们得以在奇文瑰句中感受历史与文化的温度。

但是,如何能让现代人在一行一动中感受一座城市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如何利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让保护不局限于展览馆中,而是深入城市道路的每个角落?

实际上,轴线是人们感知城市历史的一个天然通道与桥梁。对于许多古城来说,南北贯穿形成左右对称布局的中轴线是空间的脊梁,其他南北、东西轴线则可称为骨架,这些轴线渗透到整个城市建设中,成就了一座城市的秩序感与壮美感,也影响着居民的空间认知,内化于居民的日常生活中。

一些人认为,保护这些轴线实际上就是在保护一座城市的精神。张荐硕曾在研究“朝阜路”历史文脉时发现,尽管这条“轴线”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很多遗迹都深藏在这片区域的小街巷中,甚至连本地居民也不了解。从政府的角度来说,保护本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与保护、宣传、发挥“文脉”的文化价值同样重要。因此在与合作单位沟通、确定研究方向时,如何保护本地非遗、如何让之后的保护性改造造福本地居民成了重要的内容。

今天,古都洛阳的“隋唐洛阳城”已成为洛阳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文旅品牌。为了加快恢复古都历史中轴线气象,天街遗址保护展示贯通提升工程、天津桥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宫城北区轴线遗址标识展示工程等都被纳入了文旅发展的重要维度。

当下,人们渐渐认识到轴线周边拥有许多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文化有待挖掘,如何在保护中让文物活起来,让轴线的“文化”滋润普通人的生活,成为新的考题。

“一种设想是,可以‘轴线’为基线,打造开放式文化空间。比如以朝阜路为主要轴线,串联民俗文化、书香文化、皇城文化、新文化运动等各个特色文化片区,构建一处遗产中心,激活植入多处社区公共文化空间、文化消费空间和文化产业空间。”张荐硕说。

轴线是否能帮助人们建立起对一座城市历史、文化与发展的感知还未见分晓。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对“轴线”以及周边景观进行保护。以轴线文化发扬和宣传城市历史的设想,似乎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猜你喜欢
中轴线活态轴线
漫画北京中轴线(一)
中轴线旁“小江南”
行走中轴线 寻找城市灵魂
活态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意义
曲轴线工件划伤问题改进研究
在“活态传承”中延续历史文脉
基于回归分析的水电机组轴线曲折预判断分析
活态文化
行书章法浅析(十五)书写应把握行轴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