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行业特色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探索

2022-11-16 08:11张晓滨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9期
关键词:创业项目众创智能

□张晓滨

在高等教育为了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主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需求,为“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提供技术人才的背景下,开展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2]。在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中,普通高等院校如何结合学校定位与特色,积极探索建设新工科背景下特色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课程体系、管理运行机制,是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中普遍面临的问题[3]。

一、当前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知识碎片化,没有形成有机整体。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由以下三个层次的课程构成:第一层次,一般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力;第二层次,一般面向专业学生,将创新创业项目所需专业知识分解在专业课教学中,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第三层次,一般面向有较强创新、创业意愿和潜质的学生,开设各类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实际运用能力[4~8]。

虽然上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涵盖了创新能力培养的各个层次,但在高校各专业学时大幅压缩的环境下,如何有效整合创新能力培养的各个知识要素和培养环节,在有限学时(2~3学分)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仍面临许多困难,如何合理利用第二课堂时间需要统筹。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也缺乏以竞赛活动、创新创业项目为引导,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能覆盖创新项目产品输出全过程知识要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创新创业过程指导的实践平台。

(二)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容易脱离社会需求,没有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一般包括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养。在高校创新创业教学中,学校由于受客观因素限制,往往存在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密的现象,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化、形式化。因此,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应是高校创新创业教学的重点,其基础环境则是创新创业平台和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平台、实践课程、实践基地建设是社会、政府、高校的共同责任,如何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校企合作,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共建创新创业课程和平台,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环境需要实践的探索。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以通用性为主,缺乏结合高校行业特色的创新创业内容。我国高等院校很多是由原计划体制下行业院校逐步发展成为综合性大学的,行业特色是这类院校鲜明的标签。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育实施中,应充分利用其行业优势和企业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嫁接企业及社会需求,融合多学科技术,开设覆盖行业领域的创新创业特色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四)创新创业活动缺乏有效载体和运营、合理的组织形式与机制。在高等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中,不仅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其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还要探索合理组织形式与机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创新服务体系,做好创新创业项目筛选、培养、孵化服务,进而提供工商登记、纳税申报、法律咨询、财务代理、商务代理等社会中介服务。

二、产教融合的行业特色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实施路径

为了建设行业特色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探索产教融合的行业特色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实施路径,西安工程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在近年的实践过程中,与多家国家级“众创空间”企业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开展特色化创新创业教育,联合建设了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和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形成涵盖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技术技能培训、创新产品项目产出三个层次能力培养的实践模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基础。创新创业教学内容一般包含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创新创业综合实践与创新创业项目(产品)这几个方面。在有限学时(2~3学分)下,要统筹课内教学和第二课堂时间,合理安排创新创业课程的类型与性质、教学内容的知识模块、教学形式与实施对象,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和创业能力实践,形成由大学生创新创业通识教育为基础,创新创业技能技术培训为核心,创新项目与产品孵化为输出的渐进的、金字塔式分级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其中,大学生创新教育课作为通识课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以理论教学与讲座形式组织;创新创业技能技术培训以第二课堂形式组织,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开设覆盖行业领域主流技术的创新创业课程;创新项目与产品孵化以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为组织形式,以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为引领,学生创业团队作为主体在校企合作的导师团队指导下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孵化。

以智能互联技术创新创业方向为例,课程实践涵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如表1所示。

表1 智能互联技术方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全过程

(二)以创新创业知识的能力培养组织教学实践,覆盖创新项目产品输出全过程知识要素。围绕创新创业团队建设所涉及的创新创业模式与团队组建、项目商业计划文件、商业市场策略、财务分析、产品开发流程、产品软硬件开发环境搭建、创新创业产品开发全过程涉及技术培训等各环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包括以下方面。

1.团队组建与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该环节知识要素包括相关创新创业政策学习、创新创业精神激发、团队组织结构、创新模式、创新创业点评估、创新创业商业模式与风险识别、创新创业市场策略等。

2.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该环节知识要素包括项目基本情况(项目概要)、项目总体技术方案、项目产品的主要功能及应用场合、产品实现的技术路线、项目完成时主要技术指标等。

3.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市场策略。该环节知识要素包括市场定位与目标客户、市场预测(市场占有率)、竞争与项目SWOT分析、产品特征与定价策略、销售渠道与宣传推广、工商注册与经营管理等。

4.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财务分析。该环节知识要素包括固定资产核算、原材料/商品采购成本控制、销售与管理费用预测策略、启动资金需求与来源渠道、利润预测方法、风险分析与对策等。

5.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技术培训。该环节知识要素包括产品开发流程、产品软硬件开发环境、产品功能分析与设计、产品实现、产品测试、产品部署等。

以“智能互联技术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创新创业团队建设为例,课程内容涵盖创新创业全过程的知识要素。如表2所示。

表2 智能互联技术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内容

(三)校企合作,在组织上形成创新创业“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机制。在与多家国家级“众创空间”企业合作基础上,软件工程专业以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团队为目标,以大学生创客协会为主要组织形式,建设了如“西安工程大学智能互联技术众创空间”等平台,利用互联网+教育技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由合作企业定期委派创新创业导师和技术工程师在众创空间开展创新创业讲座和技术培训,开设“智能互联技术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在讲授智能互联创新创业项目技术基础上,引入企业智能互联新技术、产品研发与市场运营新思维,在创新创业导师指导下研发产品与项目,培养并孵化项目团队,参加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扶持智能互联技术类创新创业项目。

(四)以众创空间作为载体,实现创新创业项目指导、孵化、服务、成果转化应用一体化。围绕创新创业团队建设所涉及的创新创业模式与团队精神、项目商业计划文件、商业市场策略、财务分析、产品开发流程、软硬件环境搭建、产品全过程开发设计技术培训、创新创业项目中介服务等各环节,软件工程专业以建设的“西安工程大学智能互联技术众创空间”为基础,以建设的“智能互联技术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为载体,整合创新能力培养的各个知识要素和培养环节,充分利用学校的第二课堂机制,在有限的创新学分下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以大学生智能互联技术类众创空间为实体,合作企业指导智能互联技术类创新创业团队和项目的实践,组建了校内外专兼职导师团队、创业事务服务团队、创业咨询团队,开展创新创业孵化项目运行相关服务工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人员提供服务和引导。学院组建了大学生创客协会,由合作企业提供相关的创新创业中介服务,实现了创新创业项目指导、孵化、服务、成果转化应用一体化。

三、结语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普通高等院校应结合学校定位与特色,按照产教融合思路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实施中,以校企合作方式建设特色化创新创业课程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探索了大学生众创空间的管理运行机制,为更好地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参考。

猜你喜欢
创业项目众创智能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三晋新农人”登台竞秀创新创业项目获赞 第五届“三晋新农人”创业创新竞赛成功举办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智能前沿
联合办公:众创时代的共享与协同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