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文婷, 林艺碧, 高素妮, 蔡丹丹, 郑丽丽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消化内科,福建 厦门,361021)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病变,而慢性乙肝可能会发展为肝硬化[1]。当肝硬化发展到超出肝功能的代偿能力时,则进入肝硬化失代偿期,也是肝病的终末期阶段[2]。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病情复杂,治疗费用较高且预后较差。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除身体饱受折磨外,心理也承受着极大的压力,致使其容易在治疗过程中失去信心,难以做到长期配合治疗。为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减少治疗期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PBL)健康教育,并探究该模式对患者疾病进展恐惧水平、自我感受负担、疾病知识知晓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本研究经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98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 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2015年版)》[3]中关于乙肝的诊断标准,以及《内科学》[4]中关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诊断标准;② 患者及其家属均能与医护人员正常交流,会使用智能手机,且具备一定的阅读及书写能力,可以配合完成相关问卷;③ 年龄18~80岁。排除标准:① 临终危重患者;② 合并恶性肿瘤等影响研究的疾病。根据健康教育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比较2组的病程、蔡尔德—皮尤改良评分(Child-Pugh分级)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1 常规健康宣教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宣教,每周1次,持续教育3个月。① 院内宣教:在患者住院期间,护士通过口头宣教及发放健康手册对其及家属进行宣教,内容包含肝病传播途径、治疗方式、用药方法、健康生活方式和并发症预防等。② 院外宣教:在患者出院后,由责任护士对其及家属进行远程健康教育,并提供咨询服务,跟进患者的疾病进展和用药情况。在宣教时,叮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控制好情绪,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
1.2.2 PBL健康教育 观察组患者给予PBL健康教育,每周1次,持续教育3个月。
1.2.2.1 PBL健康教育实施前准备 ① 组建PBL健康教育小组:由护士长及2名消化内科资深护士组建PBL健康教育小组。② 确定PBL健康教育问题库: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搜集并整理患者及其家属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并将相关问题及知识进行分类,完善PBL健康教育问题库。③ 制作PBL健康教育课件:根据患者的问题制作PPT课件,包含乙肝肝硬化的病因、病机、饮食、运动和用药注意事项,以及腹水管理、上消化道出血管理和心理咨询等模块。
1.2.2.2 PBL健康教育的实施 ① 院内宣教:在患者住院期间实行面对面健康教育,并按照调查问卷中的患者知识需求及问题进行分组。a.教育内容围绕“问题”开展,课程总时长为35 min,前20 min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重点关注的问题,后15 min安排患者提问并就提问内容进行讨论;b.把握好讲解方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进行讲解;c.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鼓励患者共享学习目标和新发现的疾病相关知识;d.鼓励小组成员主动讲述自己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组织其进行思考和讨论。② 院外宣教:在患者出院后,进行线上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问题建立不同的微信群,通过微信平台的视频功能进行线上健康教育。a.线上健康教育内容与线下健康教育内容一致;b.在线上课程结束后,嘱患者及其家属在微信群内进行提问及讨论,由责任护士为其解答。
1.3.1 疾病进展恐惧水平 在健康教育实施前和实施3个月后,采用汉化版的疾病恐惧进展简化量表(FoP-Q-SF)[5]评价患者的疾病进展恐惧水平。FoP-Q-SF由生理健康和社会家庭2个部分组成,共有12个条目,总分为60分,总分越高说明患者对疾病进展的恐惧程度越高。
1.3.2 自我感受负担 在健康教育实施前和实施3个月后,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6]评价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SPBS由身体负担等3个部分组成,共有10个条目,总分为50分,总分越高说明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越重。
1.3.3 疾病知识知晓率 在健康教育实施3个月后,采用自制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疾病知识评估量表评价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该量表包含疾病常识、治疗及用药知识、并发症预防和家庭护理4个部分。总分为40分,≥35分判定为知晓,<35分判定为不知晓。
1.3.4 并发症发生率 由责任护士统计患者在干预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上消化道出血等。
在健康教育实施3个月后,2组的FoP-Q-SF各部分评分及总分均比实施前低(P均<0.05);观察组的FoP-Q-SF各部分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FoP-Q-SF评分比较分)
在健康教育实施3个月后,2组的SPBS各部分评分及总分均比实施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SPBS评分比较分)
观察组的疾病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和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2组疾病知识知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中国慢性乙肝患者预估超过2 000万例,其中每年有3%~5%的患者会进展为肝硬化[7]。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且不可逆的病变,当患者发展到失代偿期时,其5年内的生存率约为14%。刘志芳等[8]指出,PBL式健康教育不仅能减轻肝硬化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还能提高其疾病认知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健康教育实施3个月后,2组的FoP-Q-SF各部分评分及总分均比实施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P均<0.05),可见PBL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减轻对疾病进展的恐惧感。疾病进展恐惧是指患者因疾病进展的不可预测性、治疗的不确定性和家庭负担等产生的恐惧情绪。目前,疾病进展恐惧主要发生在癌症及各种慢性病的患者及其配偶中[9]。PBL健康教育通过解答患者的疑惑,提高了其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从而缓解其因疾病知识缺乏而引发的恐惧情绪。此外,面对面健康教育可为患者提供一个彼此分享经验、沟通病情的机会,这种相互交流、互相激励的方法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10]。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因高昂的治疗费用和不理想的预后,易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和较差的治疗依从性,进而影响治疗进程。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健康教育实施3个月后,2组的SPBS各部分评分及总分均比实施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P均<0.05),可见通过PBL健康教育可有效减轻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分析其原因为,PBL健康教育通过收集患者及其家属的问题,制作相应的健康教育课程,并进行统一且具有针对性的疏导及教育,可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参与度和凝聚力,减轻了患者的情感负担。此外,PBL健康教育围绕“问题”开展,针对患者的疑问给予对应的疾病及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了对患者的心理支持,也可减轻其因疾病产生的负担[11]。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疾病知识知晓率比对照组高,上消化道出血和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均<0.05)。分析其原因为,PBL健康教育模式针对患者的知识需求及问题进行分组教育,可针对性地帮助患者学习疾病相关知识,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激发其学习潜能,从而提高其疾病知识知晓率。随着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的提高,其在治疗期间的规范用药、并发症预防等行为也会随之改善,因此,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实施PBL健康教育,可降低其疾病进展恐惧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减轻其自我感受负担,提高其疾病知识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