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闫艳红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其获得知识经验及生活技能的主要途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要求“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保护和尊重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民间传统游戏凝聚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智慧,幼儿教师要合理开发民间游戏教育资源,将其融入益智区活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幼儿受年龄、能力、观念、意识等因素影响,其在获得经验及知识技能时主要依靠自身的实践与探索。在将民间传统游戏融入益智区活动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幼儿虽然年龄差距不大,但是不同年龄幼儿展现出的动作、行为、交往方式具有较大的差异。将民间传统游戏融入益智区活动时,教师要从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出发,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对游戏进行适当改编,避免出现难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将幼儿发展需求放在首位,保证游戏教学的有效性。
很多民间传统游戏都配有童谣,孩子们可以一边哼唱童谣,一边开展游戏,如《小皮球》《马兰开花》《丢手绢》等。教师在选择游戏时,要选择适口性强的游戏,利用童谣激活幼儿兴趣,让其在游戏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民间传统游戏范围广,在将其融入益智区活动时,教师要注重对游戏内容的选择,选择积极向上的游戏活动,给予幼儿正向的引导,注重游戏的教育性,保证游戏活动的教育效果。
教师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能让幼儿以自己的方式探索新知识,能对其想象思维和创造力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为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应注重对家长资源、幼儿需求、游戏层次、幼儿兴趣等元素的调控,营造适宜的活动氛围,促进幼儿成长与发展。
《指南》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新课改背景下,家园共育突出了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和教师共同承担幼儿的教育责任。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家长资源,发动家庭教育的力量,准确把握幼儿的喜好,丰富益智区活动内容,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
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带领幼儿开展民间传统游戏活动,并筛选合适的游戏元素融入益智区。如大班幼儿可以在家玩九连环、孔明锁、鲁班锁等,通过亲子互动开发逻辑思维。随后,教师可以根据家长反馈的信息,筛选合适的民间游戏,不断丰富区域活动中的元素。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已有经验的幼儿在班级中带领其他幼儿一起玩,使用“一带一”或“一带多”的方式展开活动,从而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及探索兴趣。
《指南》指出,教育活动内容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要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儿童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益智区是幼儿园常规区域之一,益智区活动通过益智类玩具启发幼儿思维,让其在实际操作中展开趣味学习并掌握某种概念或技能,是具有一定游戏因素的操作性学习活动。教师在选择民间传统游戏时,要适当对游戏进行改编,满足幼儿对游戏活动的需求,创设更具时代气息的教育活动,将幼儿发展放在首位,让幼儿在操作中积累经验,保证区域活动的有效性。
1.幼儿自主改编
以传统游戏翻花绳为例。翻花绳是一项老少皆宜的游戏,依托一根打结成圈的绳子,使用勾、挂、折等方式,形成几种固定技巧。幼儿思维活跃,在面对新接触的游戏时常常会冒出一些古灵精怪的想法。因此,在该游戏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角色,引导幼儿改编游戏。
教师:“今天我们玩翻花绳游戏。老师要施展神奇的‘翻绳魔法’,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绳子都变成了哪些图案,你都看到了什么,用了哪些技巧?”
随后,教师向幼儿展示几种基本的翻绳技巧,鼓励幼儿讨论翻花绳的方式,并自己尝试。在幼儿掌握几种固定的翻绳技巧后,教师再继续引导。
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这么快就掌握了神奇的‘翻绳魔法’,那请你们想一想,还可以翻出其他的图案吗,可以怎么改变呢?”
教师再次抛出问题,让幼儿在基础技巧之上建立全新学习经验,鼓励其根据想象进行创编,通过实践、讨论、分析,挖掘全新的游戏方法及技巧,在操作中强化幼儿的想象力,突出益智活动的特点。
2.师幼共同创新
教师作为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合作者,不仅仅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还应从幼儿实际情况出发,将民间传统游戏元素趣味化,丰富益智区游戏内容,构建全新的游戏活动。
以游戏“好玩的手影”为例。手影是常见的民间传统游戏,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玩法,通过手势的变化展现出各种造型。教师利用手影创设游戏时,可以带领幼儿创新手影的玩法,开发出多种新游戏。
教师:“手影有哪些玩法,大家获取了哪些信息,还可以创新游戏玩法吗,小朋友们有什么新的想法?”
教师通过连续提问的方式,激活幼儿的思维,让幼儿说出“造型、变换、故事”等关键词,并鼓励其围绕手影的特色创新游戏内容。
幼儿A:“可以用手影编故事。”
幼儿B:“可以用影子把绘本故事中的情节演出来。”
……
最终,在讨论后,幼儿根据手影游戏的特点进行创编,利用绘本故事创设了“手影故事”游戏。这种新型游戏发散了幼儿的思维,提高了幼儿的造型构建、语言讲述及逻辑思维能力,为益智区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园幼儿之间虽然年龄差异不大,但其行为水平、操作能力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在选择民间传统游戏时,教师应从幼儿实际情况出发,立足本班幼儿特点,创设具有层次性的游戏活动,满足不同幼儿对益智区游戏的需求,保证游戏活动的有效性。
小班幼儿综合能力较弱,手部灵活性较差。教师要遵从幼儿实际情况,选择与其年龄匹配的民间传统游戏,以强化幼儿动手能力及反应能力为主要目的。其中,传统游戏七巧板较适合此阶段幼儿。它通过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道具,拼接出多个造型,对小班幼儿而言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教师可以在益智区的墙面和操作台上黏贴“七巧板的一百种拼法”图示,鼓励幼儿学会观察图示,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达成益智区的教育目标。
中班幼儿各方面能力有所提升,动手操作、合作意识逐渐凸显。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操作难度较高的游戏,拓展幼儿逻辑思维,将培养、创新、开发思维视为活动目标,突出益智区活动特点。其中,棋类游戏受到了幼儿的青睐,幼儿在下棋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严谨的思维品质。通过师幼互动,教师和幼儿一同总结了不同棋类游戏的玩法及规则。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展开活动,在益智区活动中尝试各种棋类的玩法,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
大班幼儿各方面能力较强,能主动规划游戏内容及目标,在学习活动中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在利用民间传统游戏展开益智区活动时,教师要突出开放性与探究性,让幼儿在玩中自主探索,满足幼儿的学习、探索需求。其中,华容道、数独等游戏充满挑战性,更能满足大班幼儿的探索欲望。
《指南》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因此,在益智区活动中,教师要满足幼儿的兴趣需求,从其兴趣出发。教师在开展游戏活动时要遵循目的性、层次性、渐进性三个原则。
一是目的性。教师要扮演好活动组织者的角色,围绕民间游戏的特性,挖掘其中适应幼儿的元素,保证益智区活动呈现难度适宜、可持续性、适合多种技能发展的特点。二是层次性。教师在开展游戏时要按照由简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投放材料,满足幼儿对游戏的多层次需求,保证区域活动的整体效率。三是渐进性。教师要循序渐进,不断更新游戏,逐渐提高幼儿的探索兴趣,在传统游戏中增强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民间传统游戏能对幼儿智力发展及身心成长起到积极作用,教师和家长要充分挖掘民间传统游戏的独特价值,让幼儿在动脑、动手实践中获得全新的知识经验。教师在幼儿园益智区活动中融入民间传统游戏,能加深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丰富区域游戏内容,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操作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