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存花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和新课标的推进,人们对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中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心智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借助绘画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打开学生的心扉。学生可以在绘画作品中抒发真实情感。通过对展现的绘画作品进行心理分析,有利于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利用优秀的绘画作品,传播正面、积极向上、温暖的力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中小学生塑造强大的心理素质,特别是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能勇于表达真实的自我。
互联网的普及,为信息的传播带来了便利性。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有优势,也存在着一些弊端。网络信息伴随图片和音频,比生硬的文字更加灵动,内容也更加丰富有趣,可以在一瞬间就吸引住学生的视线。但是,网络信息中很容易掺杂一些推荐广告、营销宣传和不良信息,误导学生点击,会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一些涉黄、涉暴的链接和网页都不利于中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即使是网页中的游戏链接,也会诱导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中。虚拟世界可以跟随学生的主观意识进行创造和改变,不需要在意任何人的看法,学生随心所欲,在游戏中获取乐趣和满足。长此以往,学生就不愿意在现实世界展开人际交往。长时间沉迷网络不仅会危害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还会影响到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对于学生的眼睛和大脑的都是有伤害的。往往沉迷网络的中小学生不会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阿德勒曾经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可见童年的心理创伤对于一个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许多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大部分和原生家庭环境的影响有关,如果学生家庭条件比较贫困,或是原生家庭中父母一方的缺失、破碎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变化。缺失亲情和监管,中小学生就会导致性格上的缺少,甚至会造成自卑和自闭的现象发生,不敢与同龄人沟通和交流,也不愿意提及自己的家庭。在周围的人际交往中,如果其他同学提到了家庭问题,就会“戳到痛点”,引发自身的情感共鸣,带来消极和悲伤的情绪,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还有部分原生家庭的因素和这种情况相反,可能是经济水平的提升带来了物质上的变化,父母家人对于子女过度溺爱,也会造成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忙于工作的父母没有时间监管孩子的生活,“以钱替爱”的方式,会让孩子缺失应有的家庭温暖和陪伴,导致性格冷漠、忽视人情,认为金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还有些家庭的溺爱会让中小学生失去自理和自控的基本能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会造成中小学生自私自利的不良性格。
现阶段,很多学校已经开设了心理教育课程,主要是为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展开的心理疏导。但是,许多学校的心理辅导课程往往过于流于表面形式,仅仅通过课程教育无法直击学生的内心世界,这种“道理式”心理教育过于频繁或者过于官方就会引起中小学生的逆反心理。本身中小学生对于事物没有良好的辨别能力,很多学生不清楚心理教育的重要意义,只有尊重每个学生的成长差异,“用爱唤爱”的形式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如果教师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以讲授的教育模式进行心理疏导,那么,就无法弯下腰,低下头去发现需要呵护和抚慰的心灵。
在中小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被重视、被认同。[1]在绘画心理分析中,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活动不能流于表面形式,仅仅开展绘画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绘画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世界。艺术作为一种表达形式,可以融合人类的情感,抒发真实的情感世界,能够进行自我的表达。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且每个学生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经历都不相同,很多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许多心理健康教育无法一概而论,不能以整体性去开展教育活动,要遵循每个学生的成长个性化差异,有些心理疏导的内容以及词汇可能会在一些学生眼中非常敏感,会触及内心深处。
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都需要秉承“呵护与关爱”的原则,开展绘画心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对于“人”“社会”“自然”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对“爱”有所了解,了解的前提是感知“爱”。只有让中小学生感受到呵护与关爱,理解到“爱”的展现和性质,心中才能够充满“爱”。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是小问题,也不是“矫情病”,是人类的“心”在不同世界下的“状态呈现”,有些学生也许生性比较敏感、脆弱、胆小,但是,任何性格、心理状况下的学生,都需要受到平等的教育和来自世界的“关爱”。
日本的文学家、教育家沢田纲吉曾经说过:“给自己唱歌的人,听众只有一个。”人类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时间需要面对自我,如何找寻自我,发现自我,认知自我,清晰了解自我,一直是生产和发展中不断探索的人生课题之一。[2]在开展绘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通过日常学习生活的观察,去了解中小学生的行为,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设定不同的绘画主题,例如,“理想中的一家人”“新的朋友”“喜欢的和不喜欢的”各种关于“人物刻画”的主题。可以通过不同的绘画作品了解学生心中的“人物定义”。如果在家庭绘画中缺失了某一人物的参与,教师可以在争取学生同意后,在学生作品描绘出“隐形的守护天使”,让学生感受到,即使“爱”没有具体的形状,但是“爱”一直存在。
绘画有许多种分类,包括了中国画、油画、版画、抽象国画、手绘、指画、素描、水粉、美术字、壁画、漫画、写生、白描、水彩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类别的绘画表达形式,激发想像力,并按照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去自主创造,借助自身的实践能力,去展现自我,表达自我。很多绘画作品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教师还可以利用色彩元素,帮助学生排解不良情绪。例如,“冷色调”和“暖色调”,可以组织“颜料的心情”绘画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真实的心情,选择不同色系的颜料。冷色系包括了绿、黄绿、蓝绿、蓝、蓝紫,暖色系包括了红、黄、橙。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颜料展现当前的心情,教师通过学生的绘画作品就可以“一目了之”。并且还可以利用色彩元素,展开心理疏导,可以指导使用了冷色系的学生,在“蓝色”中添加“白色”或者“黑色”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做人的道理也是相同,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人的一生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很多心理问题产生的大部分原因是人与自身的心灵并没有达成“和解”,也许身体外在中并没有看出任何异常,但是,心理已经产生了“裂痕”。很多时候,中小学生无法意识到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教师和家长可以携手进行共同抚育。[3]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借助各种形式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教师可以举行“红色革命绘画展览”“感恩父母”“未来的我”绘画教育活动,利用“革命精神”去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在绘画中展现自己对于国家,对于民族的理解。在“感恩”中,理解“爱”,创造“爱”;在人生的规划中,心存希冀,对未来有所期待,朝着阳光、积极、正面的目标,一步一步完善自身,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教师在进行绘画创作的时候,要考虑到不同材料和绘画对象之间的关系和特点,选择合适的绘画素材,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提高学习效率。
在中小学生的美术教育中,老师可以利用一些常见的材料来制作画册或者画笔,让学生们去观察,去感受,再把这些资料收集起来做成一个有规律的教学计划,并且要注意的是不能一味模仿,还要结合自己的想法来创作出有特色的作品。同时,还应该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其中。
绘画是用笔描绘艺术形象的行为和过程的表现手段。绘画的教育价值在于它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使人们的情感体验更为丰富,并能使人的情绪高涨,产生愉悦的审美情趣。在小学阶段,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和错误,但是,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绘画的方式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让孩子们自己去感受,去发现事物的美。其次,要引导孩子们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力,让孩子们学会用眼睛看世界,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生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最后,就是要鼓励孩子们多画画,因为每个人都有他的想法与创造,所以说,老师不应该只是单纯传授知识,更应教会他如何去表达,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这样才能使儿童的思维更加活跃,兴趣爱好得到更好的开发与利用。
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特征,它包括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思维的敏捷性和想像力等。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充分的发展与提升。
老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观察力的开发和利用,让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当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多鼓励,给每个同学提供更多的机会去锻炼,让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来调动其积极性。例如,组织一个班级的时候,有的小朋友上课时缺乏兴趣,于是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小游戏来活跃课堂气氛,使他们的情绪高涨。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同学们能够顺利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保障。在学校里,老师可以利用美术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来吸引同学们的兴趣和注意力,使其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到其中,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来设计相应的课程内容,让中小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还应重视对中小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让他们的感知更加深刻,这样就能使其对事物的认识更加深入,进而促进其心理的健康成长。另外,在绘画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注重作品的细节处理,不能只关注技法的熟练程度,也要考虑到材料的选择与搭配是否合理,以及色彩的变化等问题;第二,绘画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与创新,不要盲目跟风。更重要的是,画画的时候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和创意。只有把这些都做好了,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做铺垫。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网络冲击、环境因素、校园教育等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影响。因此,绘画心理分析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遵循以人为本、成长差异、关爱呵护的原则,让中小学生在绘画中发现自我,认知自我,表达自我,肯定自我,理解自我,创造自我,在艺术的熏陶和学习下,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进而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