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读写结合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2-11-16 10:11周贵军
小学生 2022年27期
关键词:文本情感教学模式

☉周贵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点之一,也是教学中的难点,读写结合是一种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广泛应用,得到广大教师的一致认同。但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对教师的综合教学素养要求极高,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应用读写结合的教学理论,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最佳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其写作的信心。

一、读写结合模式的基本概述

读写结合是一种将阅读与写作相融合的教学方法,也是语文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能够通过范文阅读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对阅读文本信息中语言的理解,吸收文本的思想营养和写作方法,再通过写作练习的过程,加强对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练习,通过文字语言传达思想情感,进而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阅读是知识的吸收,写作是情感的表达,两者相辅相成。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学生在相应的课程教学活动中,通过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过程,最终实现两者的充分融合,达到读写共生的学习效果,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1]。

二、读写结合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助于拓宽师生在阅读课程中的发散思维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将促进教师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完成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通过过程与方法的探索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丰富体验,形成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促进阅读与写作本身的相互促进,同时还能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引导教师和学生深入思考,进而产生新的学习资源,拓宽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成效[2]。通过写作的练习能够加强对于某个知识点的记忆和应用,在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中形成强烈的记忆点,促使后面的教学过程与之前的教学产生相互关联,引导学生在不断的知识内化过程中,完善知识构架。例如,在学习A文本的阅读中,学生掌握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以写促读的过程,提高学生对比喻的掌握程度,形成基本的应用意识。而在B、C、D甚至更多的阅读文本中,同时又发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快速提高对比喻修辞手法的识别能力,并指导学生通过回忆、联想等方式,加强对师生共读文本和学生自读文本的回忆,实现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的碰撞,完善修辞手法中比喻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拓展比喻修辞手法的应用场景和使用技巧。在强化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意识基础上,指导学生掌握更丰富的使用技能,促进学生写作综合素养的提升。而在引发学生的联想、回忆过程中,将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不断提升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为系统化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二)有助于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丰富性

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为了提高课程教学成效,需要对教学目标、阅读文本信息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有效运用各方资源构建起读写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将促进丰富资源的融入,能够使阅读教学从课堂走向更广阔的教学空间,使教学内容得到更大化的扩展,同时能够提升整个阅读课堂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进而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框架体系,为后期的学习奠定基础。而在指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将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走出来,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对阅读文本中优秀的创作手法进行模仿与运用。为达到这一教学效果,教师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和写作热情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促进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共同提升。而在教师对教学策略的深度钻研过程中,必将促进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性。一方面要基于文本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拓展,使学生强化对该知识点的掌握,并能够主动联想到已经学过的文本或是值得学生自主阅读的文本,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写作实践中,教师将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进行创新。例如,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或者通过课程探究的模式引导学生加强思考与探索,不断增强探究的能力和知识应用的能力,以此实现更好的课程效果。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的综合素养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中,通常是通过固定的模式进行阅读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文本中的具体内容。例如,修辞手法、精彩的语句构造等等,但重点均放在“阅读”“理解”上。通过阅读后,学生能够实现认知层面的增长见识,但却不能更好地达到学以致用,在实践层面提升较为有限,在写作中仍然不能有效使用。例如,出现写作无从下手、语句不通顺、缺少修辞手法、文章结构混乱等问题。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积极引导,在阅读教学中,不仅应当完成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更应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思考。通过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应用能力,能够为写作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教师将充分应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完成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学习阅读文本中优秀的写作方法。例如,文章结构、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等等,并通过课文小练笔、续写小故事等方式,在阅读中练习小写作。通过写作的过程进一步促进对文本内容以及创作手法的理解,更进一步体会作者传达的情感,进而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语文学习的综合素养。

三、读写结合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一)阅读材料中精选写作样本,组织学生模仿练习

1.深入研究课本内容,筛选优质的仿写片段

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经验欠缺,情感体验较弱,再加上语言理解能力处于初级形成阶段,在教材的选文中通常以内容浅显、情感细腻为标准。在教学过程中,与其通过“浅文浅交”的方式展开,不如尝试挖掘在写作锻炼中的积极价值,以读促写,实现更大的收获。在此过程中,对于文本筛选是核心所在,教师应当独具慧眼,在庞大的阅读材料中能够发现最恰当、最合适的训练点,并将学期或者学年具有价值的训练点进行有效融合,与写作教学目标相匹配,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精读教材、精选材料,深入挖掘有价值的样本选段,以便于更好地提出写作训练点。通过活动的精心设计,巧妙推进教学过程,更好地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提高阅读课程的教学实效。

2.仿写精彩文本片段,提高写作基本技能

例如,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课文《后羿射日》中,在描写了后羿射日过程中连续用了多组动词,表现出后羿射日的紧张感和连续性,读起来朗朗上口、干脆利落。通过对该段落的深入体会,能够引导学生感受到连续动词的强烈表达力。为此,可以让学生模仿连续性动词的应用方法。例如,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件加以描述,放风筝、做早餐等等均可,指导学生应用7~10个不同的动词,据此掌握事件描写中的连续动感,形成一定的情感体验和写作积累。为了进一步巩固连续动词的写作技巧,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将教材或者自读文本中含有同一特质的文章进行推荐,并将其进行组合,以此为样本,加强对于连续动词描写手法的体验,进一步巩固写作技能,促进迁移能力的产生。在之后的写作练习中,有意识地应用连续动词的写作方法。除了整段仿写的方法,还可以进行局部练习。例如,将文本材料中的某个段落作为语言积木,通过文字的变形进行写作的练习。比如,以某一单元的内容为对象进行整体性阅读,筛选体现某一主题的选段进行组合,进而体现某一个独特的观点。通过对原著文字的重组,基于阅读的基础进行写作的训练,且具有明确的指向,这样可以降低写作的难度,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二)阅读活动中巧设写作环节,推进学生深度思考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为达到更好的教学实效,除了要完成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教学外,还应当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教学目标实现。为此,需要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如果仅采用传统的阅读理解教学方法,则难以实现更高层级的思维引导,难以达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为此,教师应当积极发挥“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在阅读中设计写作环节,以读促写,进而为深度阅读指引方向,为提高阅读层次指引方向,不断提升阅读的层次,实现阅读思维的螺旋式上升。例如,在重点性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写作活动的组织,指引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度思考,通过写的过程为阅读课程的深度教学确定方向。例如,在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课文《落花生》的课程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体会对比手法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深入理解课文中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能够学习到花生的优秀品质,教室就可在课程教学中设置“写”的环节。在父亲描述花生的好处中,文本就通过对比方法描写出了花生的优秀品质,虽然外表朴实,但却有着优秀品德。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描写相应的事物,学习课文中的句式方法。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事物的优秀品质,深刻体会对比手法在文学创作中产生的艺术效果和情感感染力。同时,增强对人生道理的理解,指引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优秀品质。在这次简单的练习中,为深度阅读指明方向,引导学生能够从阅读的内容、知识、情感和语言层面对阅读文章进行多角度的理解和体会,进而实现读深、读透,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教学目标。

(三)读写结合中实现共生共长,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在读写结合的课堂中,教学的重点不一定完全落在读的层面,也可以是读写融合,在相互支撑中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而在两者融合的过程中,还将产生新的学习资源,实现整体语文素养的促进。在此教学模式中,阅读是基础,写作是拓展,阅读是对文章文本的初步理解,而写作是对文本情感和学生自身情感的深入体悟。因此,读与写相互共生的教学模式,能够构建起更多元化的鉴赏思维,提高文本的阅读空间。通过阅读为写作提供基础铺垫,而写作又为阅读活动提供更深和更高度的方向性指引,进而促进对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的深度理解,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和想象能力的提升,并不断增强对细节的描写能力。在读写共生的教学模式中,读与写的教学策略需要根据文本信息和教学目标而制定。例如,为了提高对文章的理解程度,通过仿写、扩句、续写等方式增强课程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形成缜密思维。还可组织多样化的探究活动,实现“浅文深教”的教学目标。例如,在部编版的语文教材设计中,课后习题是实现读写结合的优质素材,以课程教学重点为基本中心点,将原有的语文知识与拓展知识进行充分整合,既实现对课程重点的学习和理解,又能得到适当的延展,促进学生知识的储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当组织阶梯式的阅读活动,通过写的过程为阅读活动搭梯子,帮助学生实现阅读思维的螺旋上升,通过文本阅读实现思维的一步一步往上发展,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读写结合对于阅读教学将产生积极的成效,不仅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将进一步促进师生的深度思考,进而使语文课程教学达到更好的成效。在具体的应用中,需要讲求一定的教学策略,将阅读与写作进行“艺术性”融合,需要教师充分分析教学目标,结合文本教学内容和知识要点,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深度钻研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才能促进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的真正价值,不断提高学生在语文基础学习阶段的综合素养,为今后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文本情感教学模式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情感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