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丹
(长春光华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7)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高校要努力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要实现“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高校建设方向就将由高速度、大规模发展逐渐转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因此,各级各类高校开始积极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在智慧校园的构建过程中,高校纷纷引入业财一体化的全新模式,进一步增强对于高校资产管理的动态性监管和分析,持续完善高校各类风险的防控体系,全面提高财务系统的服务效率,有助于提升学校的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综合水平。
在高校积极构建“智慧校园”的过程中,“智慧财务”是重要的建设内容之一。引入云会计、电子档案以及资产云RFID等各类以大数据为特色的智能化财会系统,能有力促进高校业财一体化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有效提升高校的财务工作管理效率和水平。在高校的传统会计核算体系中,不同学院之间、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逐渐弱化,如果不能及时获取相关财务数据,可能会导致课时、薪酬、财产折旧以及无形资产的摊销等出现反复核算的情况,会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人力、财力和物力。构建业财一体化平台,能够促进智慧校园的建设,有效实现学校不同学院及部门之间的数据及时传递与即时共享,为各项办学措施决策提供最新、最全面的财务数据[1]。
高校在办学过程中要谋求更长远、更深层次的发展,就必须推动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发展。在当前的财务管理系统中,职能部门之间、学院之间沟通较少,沟通较弱。这种情况在财务管理方面尤为明显,导致高校内部的财务工作难以做到精细化,整体处于效率低下的状态。引入高校业财一体化管理平台,能够借助以基于大数据技术特点的各类智能化财务工具,提升高校财务的整体管理水平。例如采用云会计方式能够将学院各个部门之间的会计核算、财产清查以及成本核算等业务进行规划和整理,财务管理人员将动态分析结果及时提交给各个部门及业务负责人,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校各类资产的综合使用效率,及时发现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及财务问题[2]。
最新颁布的《政府会计制度》明确提出了“双基础、双功能、双报告”的管理目标,这就要求国内各级各类高等院校需要全面整合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能够实现高校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双重功能的全新财务管理体系。高校财务管理模式不仅要能准确地反映具体的财务信息,还要注重对于预算执行信息的传递和管理。这就要求高校积极引入“权责发生制”的管理机制,加强对高校各类资产的有效性管理。同时,具体的财务工作还需要在会计核算体系中引入费用核算功能,快速区分各个业务及项目的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并且可以通过相关业务关系迅速实现费用的分摊,从而实现对各项费用的对象化管理[3]。
高校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会处于资金使用多元化的状态,这就包括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办学经费来源的多样化、办学竞争对象的多极化等诸多方面。通过业财一体化平台,财务人员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大数据技术,将学校内部业务层、信息层以及资金管理进行有效连接,从而为办学过程中涉及的采购、固定资产管理以及成本核算和预算等提供符合国家要求的具体标准和限额,指导各个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开展相应的业务工作。与此同时,财务数据管理及分析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产生的原因能得到及时总结与分析。财务管理人员及时采取针对性且有效的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和改进工作问题,提升高校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在业财一体化实现之前,高校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使用的是独立的管理系统,系统之间没有具体的接入点,缺乏统一的智能系统进行数据分析。这就有可能导致决策依据不全的情况。在大数据背景下,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业财一体化平台,能够将学校现有的各类系统进行充分重组。这些系统包括教务工作、招生工作、科研工作等,从而使各个分散的系统构建成一个更庞大的综合性管理平台。只有在此基础上,实现业务层、信息层和资金层的充分链接,实现人力、物力与财力的充分联动,才能打通各个独立的系统脉络,形成互通互联的核算体系。管理人员再利用云会计、资产云等现代化手段,充分结合大数据技术的诸多优势,对海量数据进行综合细致分析,能有效消除学校业务与财务之间的各种阻隔,形成更有效、更完整、更高价值的信息链。
在业财一体化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高校必须注重业财一体化人才的培养。一是要从观念上改变工作人员对传统财务核算的认识,进一步细分权责关系,明确新体系下的部门职责及岗位职责,定期下发具体的任务书,让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自己在业务、业财一体化体系中的价值和职责。同时,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应全面提升专业技能,掌握各类信息化软件技能,掌握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等方法。各岗位人员应能结合相关数据及学校的具体情况,挖掘潜在的、具有重要价值的信息,为学校的管理和重要决策提供关键财务依据。
业财融合一体化建设,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特别是财务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导地位。首先,高校是教学的重要基地,其财务部门要积极主动对接各个教学部门,从而掌握有效的信息,协助系统建立和功能完善。其次,在倡导混合式教学的模式下,需要用到更多的教学设备、教学资源和教学技术,财务人员要主动掌握混合式教学模式所应具备的技能和资源,主动学习相关业务,将所学知识融入具体的业务和管理部门,从而掌握最真实的情况,制定最恰当的财务管控方案[4]。同时,要以大局观为指导方向,帮助采用混合式教学的业务部门梳理关键信息,一步一步推进业财融合,优化教学资源配置。高校属于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付资金。因此,在采购的过程中,高校必须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并针对实际的采购模式构建采购方向的业财一体化平台。在这方面,高校可以多元化教学模式为抓手,构建学校专有的业财一体化平台。同时,财务管理人员应以各个部门制定好的绩效目标为主要出发点,以资金预算和采购预算为限制,并通过采购制度的约束,合理合法地完成对相关资源的采购,有效保证各项教育资金得到高效利用,同时提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资源配置效率。
高校财务管理是高校办学质量的坚强后盾,只有提高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和信息化程度,才能真正提升办学质量。高校业财一体化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是当前我国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冲刺“双一流”学校建设目标的重要保障和重要手段。要充分实现高校业务与财务的深度融合,高校必须改变校内传统的会计体系,将原有的会计核算转变为符合现代理念的会计管理机制,从而为高校的更好发展和精准发展提供更多、更全面、更可靠的综合性信息。因此,高校财务部门应当紧抓发展机遇和契机,重视与学校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有效整合学校各方资源,清除业财一体化平台建设中遇到的障碍,从而为高校的高质量办学和高水平发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