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蔚
(南京市小西湖小学,江苏 南京 210000)
人是社会的人,个性离不开社会性。个人需要的满足,依赖于一定的社会现实;个人的独特性,要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个人的各种能力,要在社会中发挥、发展;个人的价值选择,也必须遵循一定的社会价值规范。为了让学生能在未来更好地独立生活,教师应当更多地带学生去接触社会的普遍价值观,“发现”社会公认的价值,结合兴趣爱好,实现自我认知,从容不迫地选择未来的道路。
世界是复杂的,个体也是复杂的,如果一个人总是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就会产生自卑心理,畏缩不前;相反,如果一个人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会骄傲自大、盲目乐观,导致多方面的失误。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教师应引导孩子认识自身、思考自身,拥有剖析自己的勇气、深刻反思的观念、寻求进步的心愿。因此,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思,把学生带入集体中接受他人评价,使学生全面地认识自己,拥有持久的自我价值感。
持久的自我价值感是一种较稳定的人格倾向,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系统。以职业为例,自我认知就是在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之后,从“我想干什么”的设想型转变到“我能干什么”的现实型。其中,“我能干什么”应结合自身的梦想和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创造社会价值。
首先,教师受到自我的局限,所传授的知识、观念,会存在与社会共识冲突之处。教育涉及的工具本身所包含的知识,受到著书人及发行社乃至管理者的影响,可能不会与社会共识、真情真理完全契合。
其次,成长环境、气质性格、成长经历不同,教师会对所教授的知识、能力、价值观进行自我释义,使其充斥着个人色彩,造成一定程度的意义扭曲。
最后,大社会有大的共识,小社会有小的共识,不同地域、社会团体的共识也会有所不同。如面对法律条文,律师的共识与警官的共识便会有所不同。教师无法预测每个学生将来所处的团体,无法准确地教授共识,促其发展,学生要在成长过程中自我摸索。
一方面,时代在发展,教师如果不能对新事物有更充分的了解,很难让学生信服;另一方面,教师本身的自我认知存在偏颇,需要不断学习、更新。此外,书本上的知识也可能带有偏见、有多重含义、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教师需要了解书中内容的来龙去脉,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诠释这些内容,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教师要引导不同类型的学生,就要多与书本交朋友,文学的、常识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学的、哲学的,科技的、军事的,古典的、现代的,不偏信个家观点,而能在制高点分析问题,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教师要积极地与不同教育圈子的同人交流,接触更多教育行为,了解更多教育规律,观察不同立场的人的做事方式,思考不同性格的人的想法,并联系、对照自己的学生,更有效地做到辨识学生的缺陷,引导学生完善自我认知。
同时,教师要重视师德建设。考试是目前衡量学生学习所得的重要方式,但是我们都明白,考试成绩好并不代表自我认知就好,不能用考试成绩的优劣去评定教育效果的优劣,更不能因单一的评定标准违背教育的本意。在教育技术推广的同时,教师要及时省视自身:教育的时间花在了与学生亲切地交谈、巧妙地点拨上,还是马不停蹄地完成教学任务上?教育的精力花在了了解学生意愿、促进学生发展方面,还是为了应试而做大量的知识灌输和题型练习方面?
教师要有比学生更广阔的眼界和更开阔的思路,带学生走出校园、走出地域。读万卷书却不行一里路,想让学生对社会有正确的认知,对自我有正确的观察和评价,是不切实际的。对自我价值的思索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长远来看,人若不能学会抵御不良因素的入侵、做到自我控制,迟早有一天会因身边的哪怕一点变化而沉沦。
心智在大脑中,大脑在身体中,身体在环境中。认知通过身体及其活动而超越了大脑和皮肤,与环境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堵江河湖海不如挖水道放任而流,防止学生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不如让学生接触挫折,然后在实践中教导学生如何抵御。
就算碍于现实环境,学生无法真正走出校门,教师也可通过网络平台丰富学生的认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会面对不同文化的冲击时独立思考,更全面地认知自我。
学生接收信息的方式受到性格、经验、智力等因素的影响,接收的结果不尽相同。教师想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最好找到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方式,即因材施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殊性去因势利导,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品性在自身资质和才能的基础上获得充分的发展与完善,保证每个学生通过教育不仅获得生存的能力,而且具有创造自身幸福生活的能力。这也是教育的本意。
事物是联系的,学生的成长与他们每天看到、听到、想到、感受到的事物相联系。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有限,跟教师的单独交流更有限,而家长陪伴孩子成长,对孩子的影响比教师更大。不仅如此,父母的性格、家庭的作风、亲人的受教育程度等都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从而影响其接受教师教导的程度。教师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必须了解他的家庭,必须和其家人沟通,注重父母及其他亲人平时的行为,制定切实的方案,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社会现状,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实现自我价值。教师应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更科学、更全面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