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中医药医养结合产业模式发展SWOT分析

2022-11-16 13:09:16郭东辉唐子奥张艺嘉
中国市场 2022年32期
关键词:医养辽宁省中医药

孙 宁 ,蒋 宁,郭东辉 , 唐子奥, 张艺嘉

(1.辽宁中医药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847;2. 辽宁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院,辽宁 沈阳 110847)

根据联合国的标准,一个国家65岁以上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7%,或60岁以上人口超过10%,这个国家便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当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4%时,这个国家便进入老龄社会。查阅辽宁省统计局统计年鉴,截至2020年,辽宁省60岁及以上人口为1105.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比例高达26.54%,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7.42%,人口自然增长率跌至-5.7‰。依据联合国的标准,辽宁省早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及其不断加剧的发展趋势对社会发展构成了日益严重的挑战,“银发浪潮”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融入医疗服务资源+养老服务资源的“医养结合”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能够“一站式”解决老年人的医疗与养老需求。“医”与“养”融合的养老模式,不仅能够提升老年人的生活、生存质量,还能有效缓解家庭和社会的养老难题。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将中医药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融入医养结合产业模式,在“医”与“养”中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实现中医体质健康管理、中医养生指导、中医药膳食调养、中医适宜技术和中医运动养生保健,利用其独特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其预防作用,切实改善老年人体质、降低疾病发生、提高生命质量,这既实现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健康养老需求,也是“健康中国”背景下积极推进老龄化发展战略的题中之义。

1 SWOT分析简介

SWOT分析方法即通过对行业、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进行综合评价,运用系统分析的理念, 通过调查列举,得出相应的结论,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

2 辽宁中医药医养结合模式发展SWOT分析

2.1 优势(S)

2.1.1 中医“治未病”的养生理念深入人心

中医经典古籍《黄帝内经》中就强调“治未病”的思想,这既是中医诊疗的基本法则,同时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指导原则。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老化,往往具有得病率高、患病时间久、病情复杂等特点,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生存质量。根据民政部的数据信息,截至2019年年末,辽宁省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占老年人口11.49%,达119.7万余人,这一庞大群体不仅影响老年人自身的生活水准,还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借助中医药养生保健理念,通过膳食调养、功法运动、中医适宜技术、中医传统保健项目,如五禽戏、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等多种手段方式缓解老年人亚健康状态,增强抗病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患病概率,从而达到强筋壮骨、延年益寿的功效。老年人自身受益的同时也缓解了社会养老压力。

2.1.2 中医药服务受众广泛,社会认可度高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结晶。中医药作为我国独有的医疗卫生资源,千百年来在疾病防治、养生保健、守护人民健康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之际,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的危急关头,中医药大范围参与,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过程中深度介入,筛选出“三药三方”,充分发挥了中医药治未病、辨证论治的作用,探索形成了以中医药为特色的诊疗方案,为抗击疫情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医诊疗不会过度依赖价格高昂的医疗设备,往往通过“望、闻、问、切”诊断病情,实现辨证论治的目的,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简、便、效、廉”的特点,能够有效降低诊疗费用。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药膳、汤剂、按摩、功法、足浴等,这些治疗方法既可作为医疗手段治疗疾病,又可作为养生保健措施预防疾病,而且操作简便,功效确切,费用低廉。因此,中医药诊疗及治疗手段适合推广应用到医养结合机构中去。根据辽宁省民政厅公布的数据,截至目前,全省各类养老机构发展到2217家,其中全省建有公办养老机构584家,全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到1633家,将中医药元素融合到医养结合的工作中去,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显著提升改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和水平,势必会推动辽宁省医养结合产业工作的深层次发展。

2.1.3 中医药参与慢性病防治效果突出

伴随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医疗水平的进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首要疾病。根据辽宁省老龄办公布的《辽宁省2017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辽宁全省老年人口中健康人数502.51万人,占老年人口52.42%;患有老年慢性病人数276.53万人,占老年人口28.84%;患其他疾病人数179.70万人,占老年人口18.74%。由此可见,辽宁省内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群体体量较大。老年人是慢性疾病的高发人群,如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肿瘤、阿尔茨海默症等,这些疾病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伤大,治疗费用高,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中医学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因人而异,以中药复方及中医特色诊疗方法为抓手。实践证明,针灸、推拿、中药敷贴、熏洗等疗法对于慢性病的调理效果显著。中医药在干预慢性病的防治上,具有减轻病症、控制疾病进程、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减少就医费用等优势。

2.1.4 辽宁省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教育、科技实力强劲

辽宁省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中医药资源丰富,为发展中医药医养结合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辽宁省教育资源丰富,辽宁中医药大学作为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是培养优秀中医药人才的摇篮;中国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锦州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高校也为社会输出大量的中西医结合及中药学人才。在科技方面,各高校及其附属医院的实验室科研实力雄厚,科研仪器先进,科研人员优秀,能够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前沿引领作用,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2 劣势(W)

2.2.1 中医药医养结合涉及多头管理,易权责不清、管理不善

医养结合并不是“医”与“养”的简单叠加,中医药融入医养结合,也不是在“医”与“养”的过程中单纯的夹杂中医药诊疗的技术与手段。事实上,中医药融入医养结合模式是中医药元素、医疗服务资源与养老服务资源的深度交融。中医药融入医养结合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与政策层面,更需要相关职能部门有效协作,才能推进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高效发展。依照现有的实际情况,中医药医养结合涉及中医药管理、医疗保险、医疗服务、医疗卫生、康复保健等多项内容,其相应的主管机构包括省中医药管理局、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医保管理局、民政部门等多家部门。由于中医药融入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时间较短,职能部门本身未能明晰其自身职能范畴,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动协调机制尚未形成,其内部管理与监督机制未能完善,事出多头的管理制度,势必造成相互推诿、权责不清等问题,阻碍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

2.2.2 中医药与医养结合融合深度有限,产品开发不足

由于医养结合发展起步较晚,目前,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融合更多地体现在初始阶段,主要表现为中医药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手段单调、服务水平相对有限等,缺乏对中医药理论、中医诊疗手段、中医适宜技术、中药膳食管理、中医药养生保健方式的深入挖掘、运用及推广。在产品研发领域,在市场需求巨大的背景下,占据老年健康服务市场主体的是中医药类保健食品,而针对特定功效的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产品,则存在发展规模较小、技术标准不统一、资金投入不足、产业研发动力匮乏等问题,短时间内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尤其是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的开发及应用的中医药健康养老产品更是缺乏,不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

2.2.3 中医药医养结合人才不足

当前,限制中医药参与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专业人才的匮乏。中医药医养结合领域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扎实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中医诊疗手段、中医适宜技术、中医康复养生疗法等,还需具备专业的老年护理知识。而培养一名合格的中医药人才短则五年,长则十年八年。中医药医养结合机构的从业人员由于职业前景不明朗、晋升通道不顺畅、职称资格评定受限,加之社会地位、薪酬待遇等方面都无法与正规医疗单位的从业者相比较,这也是导致中医药医养结合机构难以吸引人才、留下人才的关键原因。此外,在该领域工作工资待遇不高、劳动强度大等因素也导致该行业从业人数一直处于人数少、流动性强的缺失状态。中医药医养结合机构的管理者更是稀缺性人才,不仅要具备医疗卫生领域的专业知识,更要擅长机构的运营,才能带领医养结合产业做大做强。

2.3 机遇(O)

2.3.1 中医药元素融入医养结合已成为国家战略

近年来,国务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的通知》《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不断强调中医药在健康养老、医养结合服务领域的重要作用。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中明确指出要推动发展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民政部联合发布《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服务指南(试行)》,其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中医药“治未病”的理念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及时预防重病、大病的发生。由此可见,中医药融合医养结合已成为国家战略。将中医药融入医养结合是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践行积极老龄化政策的重要部署。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推进下,中医药+医养产业会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其中,最终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医养结合养老产业模式。

2.3.2 辽宁省政府对养老产业高度重视

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辽宁省各项政策措施接连颁布。辽宁省为推进中医药与医养结合的协同发展,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关于印发辽宁省服务业产业发展政策的通知》《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医药卫生和养老服务结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辽宁省中医药融入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提供政策支持。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地出台细则落实文件精神,从资金扶持、安全管理、“放管服”改革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必将大力推进中医药融入医疗卫生资源及养老服务资源,实现中医药医养结合的阶梯式发展,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医疗及养老需求,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依”。

2.3.3 中医药融入医养结合产业模式发展前景广阔

经济的高速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加速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亚健康群体规模快速增加。为此,人们不断追逐健康的生活理念及生活方式,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愈发明显。辽宁省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高达26.54%,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在此背景下,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特别是老年群体对健康服务的需求空前强烈,并呈现需求多样化的趋势。中医药凭借其在“医”“养”“防”等方面的显著优势,为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中医药诊疗方法及中医药养生保健等都能够迎合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中医药融入医养结合产业模式的发展前景必然广阔。

2.4 挑战(T)

在“百善孝为先”的传统观念下,绝大多数老年人只认可以亲情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养老。对于去机构养老,多数老年人则较为抵触,认为自己无处容身、无人关怀、晚年凄凉。送父母去养老机构,子女也容易被扣上“不孝”的帽子。老年人固守的养老观念不利于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普及与发展。

对于医养结合养老产业模式,不论是在医疗机构内嵌养老功能,还是在养老机构增添医疗服务,再或者投资新建医疗结合机构,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医养结合”属于新兴产业,市场机制尚不成熟,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医药医养结合产业的深度发展。

猜你喜欢
医养辽宁省中医药
医养当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24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中国卫生(2016年3期)2016-11-12 13: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