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天元,宗恒俊
(武威市凉州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 武威 733000)
在新时代,我国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中职学校主要承担着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重任。随着现代社会快速发展,汽车越来越普及,这对汽车专业维修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当前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学生专业素养及综合能力的提升。所以,通过创新调整中职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方法十分必要。
当前,有很多中职学校在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实践中,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思路,侧重于理论知识讲解,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培养等重视不够[1]。因此,改革中职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方法显得十分必要;中职学校的主要培养对象为青少年,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较为薄弱;中职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专业术语及实用性特别强,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所以,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有效满足教学目标和专业标准相关要求。当前,中职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以下几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如果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就会造成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相互脱节的情况。中职学校教育属于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部分,对落实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倡导“人人都有才、人人都能成才”的良好社会氛围意义重大。从当前中职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实践的现状看,还存在过于强调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忽视学生技能、实践能力培养的情形,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难以满足社会需求的情况[3]。
课程标准具有纲领性的作用,对人才培养起着很大影响。目前,中职学校中缺乏完善、有执行力的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标准,主要表现在:没有针对性的专业教学目标,无法有层次、有深度地向学生讲解知识点及技术难点;中职学校在安排教学课程时,依旧采用通用的电工电子教材,无法根据专业特点开展教学活动;教师沿用传统固定的教学模式,灵活性不够,还会导致整个课程标准落实不到位[4]。
从当前社会发展实际看,对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中职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师,在培养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还要特别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在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实践中,教师会在每个学期里先集中时间讲解理论知识,然后在学期的最后一个月组织学生在校内进行实践练习,或者是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参观学习[5]。这种教学模式,造成了实践教学与理论学习相互脱节,培养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中职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实践的关键,在于培养出行业所需要的综合型、多元化、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中职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全体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个体技能、创新创业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发展,把促进中职学生良好的专业发展与将来高质量就业作为工作的重点。在教学实践中,中职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保障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质量[6]。
随着职业教育的加速发展,传统的中职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方式、实践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化、综合化发展需求;在新时代,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所以,中职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学习,要积极掌握新教学思想、教学手段,优化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方式,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学计划,调整教学内容,探索更加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此培养出社会满意的综合型、技能型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合格人才。
中职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师,需要结合时代特征,从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入手,充分考虑学生专业、职业发展、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欲望,让学生能更加主动的学习专业知识。中职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师,需要处理好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之间的关系,做到理实一体化融合,使职业教育“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落地生根。对于理论教学,要坚持够用、实用的原则,引导学生掌握必须的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充足的实践训练。通过实践训练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促进学生实践操作水平的提升,并在实践中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学生良好发展奠定基础,是每一个教师的使命与担当。
中职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落实课程标准的前提在于建设专业课程教材,同时还要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教师应通过中职学校所能提供的资源,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教师应有效分析和整合专业课程教学资料、资源,完善中职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课堂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服务[7]。例如,中职学校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发动机的类型与结构内容时,可以针对教材中发动机的工作特性及影响因素等组织相应的教学实践,便于学生对发动机转速、转矩及功率等基础性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中职学校应加强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和基础设施设备方面的资金投入,不断对实践基地教学环境和设备资源等进行有效改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职学校教师应制定和研究“任务导向型”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行培养,给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企业或实践维修工作机会,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指导学生完成学习内容。
为进一步促进中职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质量提升,中职学校还需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借助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在中职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教师还需要注重引入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拓展实践课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校内实习基础上,增加汽车维修实训、到门店实践学习、进企业锻炼等形式,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中职学校还可以与企业的技术研究队伍合作,针对企业人才需求,共同对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师队伍人才进行培养。中职学校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学习相关理论基础知识,通过企业技术研究队伍带领学生在企业开展校外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8]。
在中职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各项能力发展,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全面推行理实一体化方式。具体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设置成相应的工作任务,通过项目设置、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到模拟工作环境下,通过咨询信息、计划制定、决策设计、实施任务、控制监测等环节,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在完成具体任务中提高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强化学生的交流表达水平,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中职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师开展一体化教学活动时,为防止学生由于困难而放弃学习,教师可以采取小班化的一体化教学方式,并且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每组人数控制在4~6人,便于学生合作讨论,高效学习。采取小班化一体化教学方式的优势在于:一是可以很好的对学习资源进行控制,学生能全面接触到实训设备,积极的投入到实训学习中,对于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提升十分有利;二是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如在底盘制动系统的实训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合理分配实训车辆,同时为学生布置具体的任务,为车辆部件贴标签,学生通过合作总结汽车制动系统的典型部件,并且将标签贴在相应的车辆位置,以此促进学生合作能力、责任心的提升;三是可以防范学生产生厌学心理[9],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借助一体化引导及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四是教师应利用更多的时间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思维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实施针对性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体现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维理念。
中职学校应结合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特征,科学设计实训课程体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特别关注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获取,如在汽车构造及汽车拆装学习中,学生不仅要对汽车整体结构有所了解,还应充分了解各个零部件,熟悉汽车各部件性能,了解汽车运作原理,具备良好的汽车维修能力。中职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注重实训内容的更新,并且要引进汽车维修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全面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中职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设立工学一体化教室,设置相应的知识讲授区、讨论区、操作区、展示区等,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作用,如操作区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开展实践操作活动;在讨论区可以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展示区则可以让学生呈现自己的作品,或者是进行技能展示。通过活动设置能极大促进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学生也能在工学一体化氛围中完成学、做,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有利[10]。此外教师也需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要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培育,促进学生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提供良好保障。
在新时代,开展中职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实践时,教师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进行优化调整,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讲解知识,关注学生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培育,逐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为学生人生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