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

2022-11-16 11:54☉沈
小学生 2022年24期
关键词:探究数学教师

☉沈 燕

自主学习,具体来说是指学习主体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学工具自发开展学习活动的学习方式。基于自主学习理念,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遵循与时俱进的教学原则,摒弃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观念,通过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驱动学生独立自主进行数学学习、分析和探究,充分挖掘学生数学学习潜能[1]。结合本人多年数学教学实践经验,就以下内容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一)营造自由有趣的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学生的心思更为细腻、敏感。基于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主动学习具有正向推动意义,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根据班级基本学情来营造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减少学生学习的紧张感和压抑感,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开展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轻松、自由、有趣的数学学习氛围,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着手。

例如,教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这一内容,旨在让学生认识和掌握百分数这一数据表现方式,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百分数”的数学概念。百分数是小学生学过分数、小数、整数,尤其是在解决“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前提下开展的教学,这一内容是学习利用百分数、小数互化分数和百分数等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基础。百分数在小学生社会实际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他们都间接或直接地接触过这一数学知识点,已经产生了对知识点的感性认识,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着手,让学生感受到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东京奥运会获奖图片、LOL 最受欢迎选手评选结果以及最受欢迎NBA男星评选结果,引导学生从教师展示的信息中寻找“百分数”,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着手引出“百分数”这一知识点。随后,教师可以出示如下充满实践性的数学例题:红星小学六年级(3)班班长调查了全班学生中会溜冰、游泳的人数后,得出会溜冰、游泳的人数分别占全班总人数的2/7 和3/5,让学生利用百分数来进行人数占比表示,帮助学生熟悉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转换关系。同样,教师也可以利用类似的办法让学生了解百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转化,在轻松、自由、愉悦的氛围中丰富学生数学知识储备。

(二)创设自主学习的良好情境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曾经指出:“儿童具有主动性的天性,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受到需要和兴趣的控制和支配,一切具有实际效果的实践操作活动,必须要以自身的兴趣为先决条件。”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具体、形象、直观的材料,进行故事、游戏、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情境来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利用兴趣驱动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给出诸如:(1)85/199 +15/199;(2)456/40+43/20 等计算题来开展“混合运算”大赛,师生共同参与。诚然,学生计算速度没有教师迅速,解答也没有教师准确,学生会很惊讶具体运算过程,产生了深入探究的欲望和动机。由此可见,通过设置悬念,利用兴趣驱动学生自主探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二、强化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是以提出疑问为前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问题的提出会比问题的解决更为关键。授课教师应该更多地激励小学生发挥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鼓励学生产生对数学知识和内容独特的见解,肯定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问题思考的行为。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布鲁巴克曾经提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独立、自由、自主地提出问题”的观点。他认为,提出问题有利于突出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的自主性活动,而非学生被动学习、汲取、接受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更加强调数学基础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快速抓住知识的要点,传授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解答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强调以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作用的教育,促使学生实现从“学答”到“学问”的迅速转变[2]。

为了培养学生细心发现、敢于质疑、问题提出的能力,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清晰问题提出的重要性,营造班级学生齐齐参与问题提出的良好氛围,利用氛围强化学生问题提出的意识。然而,现阶段小学生主动进行问题提出的很少。为此,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出错”,让学生抓住教师的“痛点”进行质疑,在无形之中发展学生问题意识。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分数四则运算》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混合运算应该遵守的法则,随后为学生布置:(125+125/4+12.5/5)这一道题目,在学生计算完毕之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错误的计算过程:125+125/4+125/5=125×(1/4+1/5)=125×9/20=56.25,利用错误的数学计算公式吸引班级学生的注意力,驱动学生勇敢质疑,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正确的数学解题思路,即提出共同的因子125,根据混合运算法则进行数学题目计算,得出125×(1 +1/4 +1/5)=125×29/20=181.25的结论。长此以往,小学生就会更加认真对待教师的黑板板书和一言一行,也会更加细心地寻找教师的差错,进而形成对不明白、不清晰和模糊的知识点加以提问的习惯。

其次,当小学生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之后,教师可以尝试从不同的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苏教版数学教材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资料,而现在的数学教材内容是高度综合概括形成的,要想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彻底理解数学教材知识,必须要学生不断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对此,教师可以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推动学生自主进行数学教材研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本章的难点、重点和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提问数学定理、公式、概念的具体含义,也可以问应用公式、定理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在以往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上述内容属于教师提问的问题,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可以将数学学习的重心放置于学生自主进行问题提问层面,指导学生从数学教材中发现更具内涵、深意和价值的问题,利用问题驱动学生开展数学自主学习活动。

三、传授学生自主学习的技巧

值得注意的是,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并不是为学生科普数学学科知识,而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掌握学习办法、手段和技巧。作为学习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要想发展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强化学生学习技巧的指导,促使学生实现“学会数学”到“会学数学”的重要转变。

(一)引导学生自主回顾学习全过程

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长期渗透和影响,教师往往很容易满足于学生数学问题的正确解答,习惯于采用提出一个问题让全班学生共同回答的办法,只要班级中有一名同学回答正确,这道数学题目就“算”解决了,从不深究学生为什么能够回答正确或者错误。然而,小学阶段学生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道其所以然,很可能会出现正巧回答正确的现象。如此提问,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长期发展。在数学问题讲解过程中,教师应该将“究根问底”的教学思想贯彻始终,特别是当班级学生存在答案不一情况时,教师应该紧紧把握教学时机进行提问,推动学生进行数学问题解答的全程思路回顾。这样,不仅能够驱动学生进行学习过程的有效归纳、总结和反思,而且能够在班级学生中起到互动、交流、沟通学习的效果和作用。

(二)帮助学生自己寻找错误的原因

学习本身是一个自我探究、学习和反思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而这些错误除了学生偶然的马虎,一般还有学生在问题思考和心理层面的不足。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仔细研究学生出错的实际原因,有规划、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主寻找并加以解决。当学生能够自主寻找、分析并解决问题之后,就意味着学生已经把握了数学自主学习的正确办法。

例如,针对“5/6 米就是把1米分成6 份,取其中5 份的长”这一道判断题,班级中总有一些学生认为这个命题是正确的,一些学生则持相反意见。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辩论活动,让学生发动自己的小脑筋,采用绘画线段、结合定义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在学生的讨论中,学生很容易就能发现命题的“陷阱”,让学生明白只有在命题中加入等分或平均分的前提,命题才能成立这一道理。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纠正错误,不仅能够拓展学生数学知识视野,让学生掌握更多数学命题判断的技巧,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主进行数学问题探究的自信心。

(三)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要驱动学生自觉主动进行数学学习,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机会和环境。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准备一张A4 纸,将其剪裁为正方形的形状并折叠出正方形的1/4,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折叠。凭借所学数学知识和常识,学生很快就能发现几种常见的折叠方式。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数学探究潜能,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班级学生开展折叠比赛,充分凸显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四、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延伸

《普通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实现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认为有效的数学教学不应该单纯地依靠学生自主记忆、模仿和背诵,而应该融入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积极、自觉地进行学习和探究,发现问题解决的办法、规律和奥妙。为了进一步推进学生数学自主学习活动进程,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组织、引导、主导作用,积极引进更具价值、意义和作用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延伸[3]。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圆》中“圆的体积计算”相关内容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如下拓展性问题:“如何估算出乒乓球的体积大小?”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自主探究挖掘计算的方法。通过学生课余时间的自主探究,学生能够获取课堂中难以学到的知识,能够得出多种多样的答案,如测量乒乓球直径进行体积公式套算,将乒乓球放置于在盛满水的杯子中利用降水量进行套算,还可以将乒乓球与重物捆绑放入水中,上升水的体积与重物体积的差值就是乒乓球的体积……实现在无形之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数学学习实践中展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具备这种能力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擅长于应用各式各样的学习办法,科学合理地进行学习规划,能够勇敢质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独立承担的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到有的放矢,应用灵活多变、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处于一种持续性的主动学习状态,为学生未来数学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探究数学教师
设问引导探究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