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银兰
教学评价是检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就现在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实施情况来看,存在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这样的教学评价具有垄断性、主观性、浅显化等特点。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就如何建立健全教学评价分享自己在工作中采取的措施与个人心得体会。
要想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效能与价值,推动高效课堂的构建,必须要清楚地了解教学评价有哪些功能。综合诸多教学实践结果可以发现,教学评价的功能有以下几点:1.诊断功能。教学评价主要是分析教学成果以及过程,从而了解教学中存在哪些不足和问题。换句话说,借助教学评价可以知晓被评价者的任务达标情况,分析没有达到预期标准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分别是什么,就如同检查身体,找到病因然后“对症下药”,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所以它有诊断功能。[1]2.激励功能。教学评价具有监控教学过程的用途,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诸多教学实践结果表明,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意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积极、努力地学习知识。在客观的、深入的教学评价下,学生会有目的、有策略地改进自身的不足,努力向前,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结构。3.调控功能。教学评价结果会让教师知道自己教学结果如何,也让学生获得或是好的或是不好的感受,这样就能起到对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进行调控的作用。[2]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依据反馈结果调整并优化教学方案,学生也会有针对性地总结问题,改善学习方法。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学评价是一个可掌控可调节的信息反馈系统,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一次次改进自身的行为,从而有效落实教学任务。
第一,要促进学生与教师共同进步。实施教学评价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为了给教师、学生提供一个改善自身行为的参考标准。[3]所以,教学评价要遵循促进学生与教师共同进步的原则。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明确指出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例如线条勾勒有待完善的地方,色彩搭配需要改进的地方等,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与此同时,教师也要通过评价结果反思自己在教学上的问题,例如大多数学生色彩搭配不和谐,这就侧面反映出教师在色彩搭配这一部分的讲解不够详细、深入,所以需要针对这方面进行加强。这样的教学评价才能发挥出激励、调控、诊断等功能,推动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
第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美术是一门艺术,而艺术学习中最重要的一项能力就是创造力。在传统美术教学评价中,教师通常重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却忽视了对他们的创新思维、创造力的考查,这样的教学评价很容易让学生出现认知偏差,他们认为只要掌握了绘画技巧就是学透了美术。新时代下,教师在实施评价时要突出创造力的重要性,针对学生在美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创造力进行表扬或批评,以此引起学生的重视,促使学生去创造,提升其艺术素养。
第三,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发展。小学生美术认知能力、知识基础是参差不齐的,所以在美术教学中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在传统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齐步走”“一刀切”的评价方法,不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甚至让他们产生各种心理问题。[4]“一刀切”的评价方式容易让一些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产生自满、骄傲心理,而让一些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有限的学生产生自卑、畏惧等负面心理。所以,教师需要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实施教学评价,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发展,充分体现学生的不同之处,让每个人的艺术素养都能得到提升。
在传统美术教学中,实施教学评价的通常只有教师。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学生在美术学习上的结果如何完全由美术教师说了算。实际上,美术是艺术,即使是同样一幅美术作品,不同的人去欣赏,获得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从中看到了美,而有的人则没有发现美,这也是为什么不同的人对名画的评价也褒贬不一。同样,在美术教学评价中,教师以自己为评价主体去实施评价,这样的评价有很强的垄断性,可能使学生作品中的“美”没有被发现。所以,这样的评价比较肤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能代表教师个人观点。
例如,笔者有一次让学生绘画,几乎所有的学生画出来的作品中天空都是浅蓝色的,但是有个学生画出来的作品中天空是深蓝色的,笔者走过去对这个学生说道:“XX 同学,我们的天空不应该是浅蓝色吗,为什么你要给它涂上深蓝色呢?”没想到这个学生回答:“老师,白天的天空是浅蓝色的,但是晚上的天空就变成了深蓝色,我好几次看到都是这个样子的。”因为站在了不同角度,所以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从中可以看出,以教师为单一主体的教学评价不能将学生的学习水平真实反映出来,这样的评价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垄断性。因此,新形势下,教师应遵循多元化原则丰富评价主体,以此提升教学评价的客观性。[5]第一,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在学生完成美术作品后,教师可以让他们展开自我评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了解学生的人莫过于他们自己,让学生自主评价有助于培养其自我反思能力,而且通过对思路和学习过程的阐述,他们能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巩固与强化。除了自我评价以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生互评,顾名思义,让学生互相鉴赏美术作品并实施教学评价。这样的教学评价可以引导他们之间取长补短,有助于提升评价的客观性。第二,让家长参与评价。如今信息技术发达,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频繁,主要以线上交流为主。抓住这一契机,教师可以建立微信群,然后将学生的美术作品发送到微信群内组织家长欣赏,还可以让他们进行投票,选出优秀美术作品。第三,让社会大众参与评价。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技术建立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等,然后将学生的作品上传到这些平台上接受社会大众的评价,通过评论区的留言了解大家对学生作品的看法。这种建立在多元化主体上的教学评价能够更为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美术作品中的问题,教师再结合评价结果优化教学方案以及学生学习方式,从而推动高效课堂的构建。
在传统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实施的教学评价是终结性评价,即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了他们的学习过程。要想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调控与诊断功能,教师应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标准。[6]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在评价学生美术作品好坏的同时要指出哪些地方存在问题,有哪些亮点等,而不是笼统地给予“优”“良”“合格”“不合格”这样的评语。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实施评价,以此提升评价的全面性。
例如,在评价学生国画作品时,教师可以从用色生动、用笔用墨、构图形式、主题表达、构思立意这几个方面实施评价,指出其中的亮点和有待改善的地方;在评价学生手抄报作品时,可以从整体效果、版面整洁程度、图文比例等方面实施评价,指出不合理的地方和亮点;在评价学生素描作品时,可以从刻画能力、透视准确性、比例情况等方面实施评价,让学生知道素描作品需要从哪几个方面考察以及自己有哪些地方有待强化。这些都是基于美术知识与技能层面的评价,是针对学生智力因素的评价,有效的评价还要包括对非智力因素的评价。以笔者教学为例,在评价学生美术作品时,笔者除了评价线条、构图、笔法、色彩等基础的艺术形式以外,还深入挖掘学生作品中的隐藏因素,例如创作意图、创新思维、学习态度等。如有的学生虽然色彩搭配不和谐,但是画出来的作品很有创意,笔者首先会肯定他的创意思维、创造能力,再指出色彩搭配上的不合理之处,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意见与看法;有的学生线条勾勒不均匀,但是色彩感很强,搭配的颜色让人看起来十分舒适,笔者就先针对该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给予认可,然后传授他勾勒线条的技巧与方法。除此之外,笔者还会综合学生课堂表现情况、近期进步情况等进行评价,争取做到深入、透彻、全面评价。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评价形式,这样能够将学生的真实水平充分反映出来,从而提升评价的深入性。[7]第一,考试评价方法。考试评价是一种有着很强实用性的评价形式,教师可以设计一张综合性的美术试卷,内容主要分成两个部分,分别是艺术鉴赏与艺术设计。借助艺术鉴赏可以了解学生对“美”的认知程度,掌握他们的审美能力,而借助艺术设计可以了解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等。在评价考试结果时,可以采取评语评价法,在学生卷子上写好评语,以鼓励、肯定为主,语言要精炼,对于学生错误或不足的地方要使用委婉的语言,在增强他们自信心的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弥补不足。第二,竞赛法。小学生有很强的好胜心理,教师可以依据这一心理组织学生进行美术竞赛,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笔者在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美术竞赛活动,如“变废为宝”的竞赛活动,要求他们课后收集废旧材料,然后对这些材料进行改造和处理,变成富有观赏性或艺术性的新物体。在这个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其中,收集废旧材料并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去改造,将废旧物改成一个个有实用性或观赏性的物体。第三,笔者组织学生进行投票,选出最具有创意的作品,授予获得者“创意之星”的称号,并且选出最具有实用性的作品,授予获得者“手工达人”的称号。这样的评价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在无形中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背景下,美术教师应明确课程肩负的育人职责,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淡化教学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充分发挥它的激励、调控与诊断功能。在教学评价主体上坚持多元化原则,以此提升评价的客观性,与此同时,制定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并且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此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从而推动高效美术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