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2022-11-16 11:05林阿芳
名师在线 2022年29期
关键词:群文议题课程标准

文/林阿芳

引 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阐明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提出了诸多要求,如丰富学生阅读储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语感,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等。同时,《课程标准》针对不同学段提出了不同的阅读数量要求。在《课程标准》指导下,一线教育工作者应着力探究阅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在温儒敏教授看来,传统的阅读教学破坏了文本的整体性,同时导致学生机械地背诵字词句等标签式的“知识”,违背了《课程标准》的要求。立足部编版语文教材特点,温儒敏教授倡导群文阅读教学,呼吁教师站在整体高度,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感悟,建立整体认知。所谓的群文阅读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教师和学生以阅读议题为中心,组建多个文本,体验多样阅读,达成共识的教学方法[1]。已有实践表明,尽管群文阅读教学法无法取代传统教学,但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如丰富学生阅读内容,驱动学生边读边思,提高学生阅读速度等。对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日常教学为依托,着力探究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优化阅读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议题设置策略

议题是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是师生共同探究的话题,也是串联文本的线索。在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有依据地设置议题,夯实教学基础。

(一)依据《课程标准》,设置议题

《课程标准》立足不同阶段学生特点,提出了诸多要求,指明了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把握教学要求,精心设置议题,为实现预期目标奠定基础。

以第一学段为例,《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提到了“图画阅读”,旨在引导学生借助图画进行阅读。基于此,教师可设置如下议题:“神奇的插图”,挖掘教材中的插图,同时结合第一学段学生特点,选择相关绘本,如《猜猜我有多爱你》《没头脑和不高兴》等,吸引学生注意力,驱动学生运用形象思维,观察插图,探索文本内容。

(二)依据教材内容,设置议题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践行者”,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依据。部编版语文教材内容契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发展特点,为教师提供了教学便利。在设置议题时,教师可以教材为依据,认真研读,发现有价值的内容,如体裁、修辞手法、写作方法、思想情感等,借此组合其他文本,使学生大量阅读,深入探究,掌握重点内容,提高阅读质量[2]。

以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该单元设置了四篇课文,凸显了春天的特点。对此,教师可确定议题:“春天的特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细细品味,感受春天的特点,由此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围绕议题,组建其他文本,如《春天在哪里》《春笋》等,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欣赏不同的春景,感受春天的特点。

(三)依据学生生活,设置议题

在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和学生生活,挖掘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由此设置议题。

比如,低年级小学生自律性较差,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基于此,教师可确定议题:“大家在一起”,并组建相关文本,如《杰瑞的冷静太空》《不要随便欺负我》等,引导学生迁移生活经验,探索与他人相处的方法,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认知,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为在生活中与他人和谐相处做好准备。

二、文本组合策略

(一)遵循互文性原则

互文性是指存在某种关系,能互为补充的文本[3]。教师遵循互文性组合文本,便于丰富学生的阅读储备,助力学生深入探究,全面认知议题。

以《落花生》为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使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立足写作手法,教师设置议题:“借物喻人的奥秘”。接着,教师以议题为指导,搜寻使用借物喻人手法的其他文本,如《白杨》《丑石》等,引导学生阅读,使学生探寻事物特性与人的美好品质之间的关系,由此了解借物喻人手法,理解文本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二)遵循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特点之一。语文教材中设置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文本,为学生提供了阅读便利。但某些有联系的文本被置于不同单元。此时,教师要遵循整体性原则,以议题为指导,打破单元限制,组合文本,引导学生站在整体高度,进行对比和思考,建构认知。

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本单元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编排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三篇文章,主题范围较大。于是,教师为缩小主题,可确定议题:“孩子眼中的母亲”,并紧扣此议题,打破学段和单元限制,组合相关文本,如《妈妈睡了》《小马过河》等,引导学生探寻母亲的教养方式,从中感受母爱的伟大。

(三)遵循开放性原则

群文阅读教学是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桥梁”。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有力助力。所以,在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遵循开放性原则,围绕议题,选择与课内文本密切相关的课外文本,借此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

以《少年闰土》为例,这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章,作者通过记叙四件事,塑造了少年闰土的形象,表达自己的真挚情感。人物描写方法是学生阅读这篇文章的关键。对此,教师确定议题:“从闰土学描写人物”。《故乡》是鲁迅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通过描写具体事情,塑造了中年闰土的形象。基于此,教师可组合《少年闰土》和《故乡》这两篇文章,引导学生探寻与闰土有关的故事,感受不同年龄段的闰土形象,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同时,教师如此组合文本还便于学生对比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深入探寻闰土变化的原因,从人物形象走向社会环境,拓展阅读深度。

三、问题设计策略

(一)立足学生阅读盲点设计问题

学生阅读盲点是指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受自身知识储备、阅读能力等因素影响,无法探究到的文本关键内容。阅读盲点是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关键。对此,在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学生阅读盲点为立足点,精心设计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思考,驱动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究文本内容,突破盲点,有效建构认知。

以《狐狸分奶酪》为例,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讲述了狐狸分奶酪的故事,揭示了不要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的道理。故事内容简单,道理浅显易懂。低年级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可以对故事内容和道理建构认知。但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时,不知道奶酪需要还给失主。基于此阅读盲点,教师可设计问题:“假如你是故事中的狐狸,在得到奶酪后,你会怎样做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再次阅读文本,自觉探寻奶酪的来源。当学生发现奶酪是他人丢失时,会自觉意识到要将奶酪还给失主。由此可见,教师如此设计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还可以使学生积累生活经验,提高阅读质量。

(二)立足一组文本设计问题

一组多篇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特点之一。利用一个问题驱动学生阅读多篇文本是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方式之一。对此,教师可以一组文本为基础,站在整体高度,设计具有概括性的问题,驱动学生对比阅读,探寻文本的异同点,进而解决问题,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教材设置了三篇与鲁迅先生有关的文章,旨在引导学生探寻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对此,教师可将“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作为议题,并立足这三篇文章,设计问题:“鲁迅先生的语言有怎样的特点?请从字词、中心、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建立思维导图,总结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在此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横向对比三篇文章,有针对性地探寻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借此完成阅读任务,同时储备写作经验,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四、课堂教学策略

(一)提出任务,明确方向

阅读任务是学生阅读文本的方向,也是学生自主阅读的驱动,便于学生抓住每一分、每一秒积极阅读,通过完成任务建构认知。因此,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向学生呈现阅读任务,指明阅读方向,驱动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

以《宿建德江》为例,教师可研读这首古诗,把握意象,确定议题:“诗词里的明月”,并组建相关古诗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暮江吟》《月下独酌(其一)》。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直接将这些古诗词展现给学生,同时提出任务:阅读古诗词,梳理它们的创作背景、所写之景、所抒之情。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能快速走进古诗词,边阅读边思考,对古诗词内容建构初步认知。同时,部分学生能发现阅读问题,为接下来进行深入探究做好准备。

(二)小组交流,合作阅读

群文阅读对部分学生而言是较为困难的。学生受个性差异影响,阅读储备、阅读能力等都有所不同。合作阅读便于他们互帮互助,扫除阅读障碍,深入理解阅读内容。因此,在群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可以在提出问题或任务后,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再鼓励学生合作阅读,让他们交流阅读感悟,碰撞思维。

以《军神》为例,教师可以侧面描写为切入点,设置议题:“从侧面描写认识人物”,并组合文本《天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寻描写人物形象的语句,对人物形象建构初步认知。接着,教师可提出问题:“作者在《军神》这篇文章中,高度赞美了刘伯承将军,但为什么使用大量的笔墨写沃克医生呢?”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再次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沃克医生的语句,分析沃克医生与刘伯承将军的关系。在此过程中,部分学生找出了沃克医生对刘伯承将军态度变化的语句。立足学生的阅读所得,教师提出问题,如“沃克医生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样的写作方法是什么?”之后,教师鼓励学生与小组成员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呈现沃克医生态度变化的语句,发现刘伯承将军的手术表现,由此建立联系。此时,部分学生提出:“沃克医生的态度因为刘伯承将军的手术表现发生了变化,其实是在凸显刘伯承将军。”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并顺势总结侧面描写,使学生加深理解。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与小组成员合作阅读《天神》,找出侧面描写的内容,分析关公在刮骨疗伤时,其身边人的表现及其作用。实践证明,学生通过一次次阅读,不仅掌握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还由浅入深地达成共识,深刻地感受到了主人公的美好品质,便于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三)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课程标准》阐述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要求教师实施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学生通过参与群文阅读教学,了解了文本内容,掌握了学习方法,建立了阅读感悟,无形地储备了写作经验。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阅读情况,以学生阅读所得为基础,创设写作活动,驱动学生及时应用阅读所得,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同时锻炼读写能力。

以“孩子眼中的母亲”为例,学生通过阅读《慈母情深》《小马过河》等文章,了解了不同母亲的不同教养方式,体会了伟大的母爱。基于学生阅读所得和生活经历,教师可设计写作任务:“你的妈妈是‘虎妈’还是‘猫妈’?结合一件小事,写写自己母亲的教养方式。”在此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能自觉回忆生活,获得真实的写作资源,同时应用课堂阅读储备,做到读写结合,增强对母亲的感情,同时锻炼读写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有效实施群文阅读教学便于学生开阔阅读视野,锻炼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和阅读质量。对此,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立足《课程标准》和部编版教材特点,有策略地设置议题,组合文本,设计问题,组织课堂,使学生大量阅读,自主、合作探究,一步步达成共识,实现群文阅读价值,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群文议题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高校课程标准编制质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