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占林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积极落实新课改要求,将教学重心逐渐转向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便于其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阅读对于语文来说意义重大,教师要想有效提升学生阅读效率和质量,就需正视阅读的重要性,采取多元教学策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小学语文除了为学生讲解基本语文知识外,还需要对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进行培养和锻炼。而阅读作为学习语文的基本技能,学生对它的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后续的语文学习。良好的阅读思维和习惯,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和训练,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加强对语文知识的记忆和运用。同时,写作也离不开阅读这一基础技能,良好的阅读思维和习惯可以为写作积累写作技巧和句式,是创作强有力的支撑。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开展阅读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渠道和必要选择[1]。
在当前背景下,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综合能力也是极为重要的竞争力之一。阅读是语文的基础技能,可以让学生跳出教材内容,拓展视野,也是学生接触课外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该过程中,教师为学生选择紧扣教学内容并适合阅读的材料,可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并可以借助阅读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对学习内容有进一步认识,以便于后续教学可以顺利开展。同时,良好的阅读也是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思想素质的基本需求[2]。
小学语文教学与阅读密不可分,阅读对于小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了解文章内容以及分析文章中心思想都有重大影响和作用。另外,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还可以帮助其在其他科目上的学习更加顺利。在数学教学中,应用题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明确题意、抓住重点[3]。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开展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还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从而让语文教学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也能在脑海之中构建初步的阅读逻辑思维和结构体系,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教师在课堂之中加入阅读教学环节,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令学生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辅以其他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氛围,进而提升教学效果,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在这种学习氛围下,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散思维,充分地发挥自身能动性,有利于学生养成优良的学习思维和习惯。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令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初步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后续学习,更容易掌握所学知识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部分教师对阅读的重视度依旧不足,并且没有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对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不明确。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想要提高教学效果,保证课堂质量,就需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紧跟时代步伐,让教学内容更贴合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以满足时代需求,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同时,教师应深入教材,挖掘教材内容,并结合教材开展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大胆探究和思考[4]。
在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导致课堂教学内容新颖不足,无法激发学生对阅读和语文学习的兴趣;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很容易导致学生对阅读学习产生不良心理,进而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5]。因此,要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补充,在其中添加新内容,让阅读拥有足够的趣味性,才能提高学生热情,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提升教学有效性。
在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为学生创建相关教学情境,并结合学生兴趣,设计科学的导入模式。为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良好情境,烘托学习气氛,让学生更容易与课堂形成情感共鸣。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不仅可以较快集中注意力,感受文章氛围,还可以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全面了解,增加对所学内容的记忆,有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例如,在《开国大典》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展示当年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聆听毛主席讲话,身临其境感受开国大典庄严、热烈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和爱国情感。同时,教师可以在展示结束后向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再一次进行文章的阅读。在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带着问题进行二次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文章内容,不仅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印象,也有效促进了阅读思维的养成。
在当前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求逐渐提升,教师需要采取更多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在此过程中,最为普遍的教学手段为小组合作。教师运用这种模式进行阅读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学生创建良好自我展示平台,让学生在小组内发散思维,促使阅读思维进一步发展,保证课堂有效性[6]。例如,在《宇宙生命之谜》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即可在课前让学生自由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自主收集资料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运用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资料共享,并探讨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分享学习思路,相互促进、启发,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保证了学习有效性。此外,教师还可以选择组织阅读会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过后自主选择喜欢的、与所学内容相关的阅读资料进行阅读,让其自行分析资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学生阅读后提问相关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并对其中较为新颖的意见和思考进行鼓励。当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再对相关内容进行讲解,学生不仅可以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加深记忆,还有效提升了语文学习的有效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课堂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才更符合新时代下对语文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立足于学生视角,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带领学生进行阅读和学习,才能从根本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素养和能力,并且让学生发挥其能动性,才能确保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教师要考虑到学生之间能力与层次的不同,以明确不同学生的基本需求,并且根据学生集体学习情况进行阅读资料的选择和教学,作出有层次、能够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阅读教学内容设计。只有让全体学生从阅读教学中受益,才能保障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以及有效性[7]。例如,在《少年闰土》的学习过程中,由于鲁迅文章的独特风格,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出现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仅要考虑能力强的学生拔高的需求,还需要保证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明确文章内涵。因此,教师在设计相关问题时,要根据学生层次以及占比的不同,有规划、科学合理地分配问题比例,才能满足各层次需求,保证阅读教学有效性。
语文教材自身带有极强的德育内容,教师想要保证阅读教学有效性,就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思维和习惯。因此,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端正态度,积极认真地学习语文知识。例如,在《石灰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结合相关背景材料,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经历,并且让学生自由讨论,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思维动向,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点拨。在学生自由讨论后,教师可抽取几名学生让其对诗人的思想进行简单分析。最后,教师可对整首诗进行讲解,并为学生阐述作者完整的思想和这首诗表达的高尚气节,随后还可以为学生播放其他相关内容,让学生进行感悟。在此模式下,学生不仅可以深刻掌握这首诗的思想内涵,还能够加强对自身的审视,得到有效的德育教育。
评价作为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积极完善和创新评价体系,才能让其发挥作用,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多用鼓励的言语,让整体评价积极向上,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并且对自己的能力有一定的自信心。只有学生对阅读学习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保证其学习的有效性。如果学生有不良的行为习惯,教师也要用温和的引导性语言让学生意识到自身问题,帮助学生约束自身言行举止,从而保证课堂纪律。另外,在课堂活动环节过后,教师也要对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并且对学生进行激励。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予阅读教学足够的重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明确学生能力与层次,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立足于学生视角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才能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教师运用该种模式进行教学,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能够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让教学呈现出预想效果。另外,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紧跟时代步伐,为学生展现教师风范,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