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顺文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财经分院,江苏 徐州221000)
近年来,室内安防工作的开展与落实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对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的专业性与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依托于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构建智能监控网络,并运用到室内安防工作中,是安保管理作业的一种重要创新发展路径,意在实现对室内环境与异常情况的全流程监视和控制,改善室内安全状况,切实提高室内安防管理效率。
实现计算机智能控制,是将计算机智能监控网络运用到室内安防中的基本目的,利用串行通信技术,将一系列的传感器装置布设于室内,依托于完善控制系统的构建,采集所需的数据信息,达到实时化、全方位的监管效果。在完成对环境内数据信息的采集后,传感器会通过光线将数据传送到上位机系统中,计算机转换获取的信号后,便能够直观地显示出室内环境的实时状况。如若室内有异常现象出现,则计算机智能监控网络会在第一时间内发出报警信息,对问题现象予以分析处理,根据预先设定好的问题状况类型,得出针对性的解决处理方案。在室内安防工作中应用计算机智能监控网络,对监督管理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智能网络不仅可以对比数据,得出精确化的分析结果,还能够及时找出可能引发问题状况的主要原因,为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最大限度内降低事故率,为室内安全与安防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提高安防工作的落实成效[1]。
调查和研究当前许多住宅小区安防工作的实施情况可以发现,对可视楼宇对讲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以及入侵报警系统的应用较为常见,显著提高了安防管理的技术水平。无论是采用多样化的计算机系统,还是采取不同类型的监督管理方式,都需要立足于对被防护对象实际情况的充分了解。将计算机智能监控网络运用到室内安防工作中,需要对室内环境的现场情况予以全面勘察,了解被防护对象的各项要求,合理评估其风险等级,明确其适宜的防护级别,以此为基础切实提升人防物防水平。除此以外,还应重点调查被防护对象所处地区的气候特点、电磁环境以及周边环境情况,将智能监控的优势作用有效发挥出来。
布设计算机智能监控网络系统时,应秉承纵深防护的基本原则,对室内防护区、重点监视区、周边以及禁区等关键位置予以拟定,全方位勘察室内周界区的具体情况,如长度大小、形状特点以及地形物状况等。对于周界内的勘察,主要需要确定防护目标、防护部位,以及门窗位置与出入口位置等。在安防系统的布设上,关键在于确保前端设备、终端设备以及传输线缆的安装施工质量,保证其能够有效地投入到正式使用中[2]。
现阶段,室内安防监控主要采用红外探头、摄像头等常见设备,依托于网络线路的铺设,以及服务器的配置实现监控效果,便于住户对室内状况进行实时观察,与此同时,这一装置还能够将一段时间内摄取的画面保存起来,便于后期查看。将此种监控方式运用到室内安防中,要达到全天候的实时安防,需要专人值守,对监控端的画面实时观察或留意,因而大幅降低了室内安防的防控效果,也显著加大了安全管理的工作量。构建计算机智能监控网络,引入到室内安防管理工作中,一方面可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另一方面则无需专人看守,有效提高室内安防与管理的实效性。其主要是将距离感应模块设置到室内中,用于感知人体,以及实时发送报警信息,优化智能网关的配置,连接室内多个距离感应模块,这样便可以确保报警信息得到有效的转发。在此基础上,设置智能终端,借助于适宜的通信方式与智能网关相连接,用户便可以通过这一终端设备,接收到距离感应模块依托于智能网关转发的报警信息[3]。
计算机智能监控网络对异常的环境状况具有自动判别的功能,这是因为在智能化网络中,可以通过编辑程序,表示不同的问题状况,这样当室内出现火灾、外来人员侵入等异常现象时,系统便能够对发生的具体问题类型予以确定。除此以外,在自动判别问题状况时,观察智能监控网络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可以发现,可能因信号稳定性差出现命令丢失等故障问题,若是室内环境内存在过多的干扰信号,也会对数据信息的稳定传输带来不利影响,亦或是致使其出现信号衰减等不良现象,当出现此类状况时,系统对室内异常现象自动判定的失误率会大大提高,其通信不畅的概率也会显著加大。由此可见,在室内安防工作中运用计算机智能监控网络,应预先优化室内环境,最大限度内减少其他干扰因素,排除潜在的干扰隐患,保障系统通信通畅。站在硬件优化的角度上来看,可以在设计程序的过程中提高命令发送次数,确保数据信息及时传输到接收端,提高室内安防管理时效性[4]。观察和分析计算机智能监控网络的运行特点可以发现,其主要利用上位机达到全天候实时监控的作用,在一对多的通信方式下,需要重视对原有运行方式的优化处理,确保上位机能够与多个下位机现场稳定有序的信息交互。二级通信时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主要运作形式,因而上位机需要先与控制中心形成联通,然后才能实现与下位机的安全交互。其中,控制中心主要起到汇总智能终端的作用,以此为管理者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
室内安全防范管理过程中,智能监控网络通过串口通信插件,按照网络共享机制,将室内环境安全状况及时提供给住户或管理人员,便于为其管理决策的制定、防范举措的采纳与实施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有机连接和集合上机位与下机位,以动画的形式将室内状况的实时画面呈现到监控设备的界面上,在通信状况安全稳定的状况下,为管理人员的全天候监管提供便利条件,信息共享也为多人管理模式的实行打下良好基础。
目前,计算机智能监控网络的室内监控主要分为2种类型,一种是非安全类,一种是安全类,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其可以追踪异常事物,并通过视频精准检测事物的移动情况,便于管理人员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状况的同时予以针对性处理,依托于信息共享达到有效转换光信号和电信号的效果[5]。在设防状态下,住户可以在智能监控网络中预值自己的、物业的或报警中心的电话号码,如有报警,则报警信号会经由控制器传向小区管理中心,与此同时,在对应的管理软件上启动声光报警,通过拨号器将所预设号码安顺序自行启动,并对电话是否处于占线状态予以自动识别,直到拨通预设的电话号码为止。在报警自动复位方面,报警灯会在出现警情的情况下根据开关信号报警,待达到程序预设的报警时间后,即自动停止报警,并自行恢复到原始状态。对于住户与管理中心而言,可以依托于总线进行对讲,管理中心可以根据具体的模拟信号确定住户位置,然后通过总线向整个小区的住户播送紧急广播通知,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室内安防的时效性,保障住户安全。
优化室内安防中计算机智能监控网络系统的布设,需要结合室内环境的实际情况,以及监管工作的具体需求,构建现场控制中心并设置上位机、下位机,以综合运用的形式提高各干支传输速度。与此同时,利用系统的可拓展性,完善对应的通讯系统,一方面高质量传输前端设备获取的图像信息,另一方面便于住户或管理人员进行实时视察与监控,保障室内安全。通常情况下,将计算机智能监控网络运用到室内安全防范管理过程中,可以设定多个监视点,以此将不同角度的监控画面直观呈现到显示器上。例如,在安全管理方面,便可以在室内选定适宜地点,设置专门的烟雾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确保智能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室内环境的各项参数,如一氧化碳、甲烷、温度以及风速等。合理运用计算机智能监控网络,需要严格参照相关的规定标准,依托于智能化的监测设备对环境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这样无论是局部关键监测点,还是整个大范围的室内环境,都可以被有效地纳入到全方位智能化动态监测中。管理人员可以依托于网络交换数据的方式,监测环境内异常变动情况,按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规范,划分环境内各个保护对象的等级,明确室内各区域的重点保护对象与次要保护对象,对计算机智能监控网络系统功能的完善具有重要作用,一旦室内有火灾事故发生,管理人员便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报警信息的情况下,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适宜可行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内降低火灾事故带来的经济财产损失,避免造成更大的人身伤害。在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与构建中,纳入区域火灾报警控制装置,并连接通信线,有利于提高异常状况下的报警速度。在内部网络和后台服务器管理中,使用智能监控网络,可以显著提高室内安全防范管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针对获取的实时监控结果,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系统化管理,将不必要的人力成本与监管成本有效节约下来,以此获得更显著的管控成效。
在室内安防中运用计算机智能化监控的形式,主要是依托于距离感应模块的设置,监控室内环境并检测异常情况,例如,将控制照明灯的开关设置在室内墙壁上,然后在照明灯的开关内安装部分或全部感应模块,通过电连接的方式连通开关与开关内的距离感应模块,这样在住户离开室内且并未关闭照明灯的情况下,智能监控设备可以自动感应到灯处于未关闭状态,再将监测到的数据信息传输给智能终端,提醒用户关闭照明灯。与此同时,若是将开关配置用于显示开关状态的背景灯,电连接处理背景灯与距离感应模块,即用户可以利用这一距离感应模块,对背景灯的开和关加以自由控制。结合实际需求配置智能网关,也可以对网关向智能终端转发距离感应模块的报警信息的过程进行限制。
距离感应模块也具有感应人体的作用,在感应到异常状况下及时发出报警信息,依托于智能网关,用户可以第一时间内在智能终端上获取并查看报警信息,以此掌握室内安防的动态情况,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为自身的经济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计算机智能监控网络在室内安防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便捷性,无需额外配置服务器、电脑等用以实时观察监控画面,也无需额外铺设电源线路、网络线路,无论是便捷的安装设置方式,还是较低的使用成本,都易于被普通用户接受,为这一监控技术形式的推广使用拓展出更大的发展空间。
实时性是实现室内安防的基本要求,也是计算机智能监控网络的主要优势特征,通过对室内环境状况的实时监控,确保室内的实际情况与监控画面保持一致。优化计算机智能监控网络在室内安防工作中的有效性,应以设计阶段为切入点,利用二维数组连接监控画面与现场的监控设备,与此同时,借助于下位机采集现场信号。在完成对现场环境信号的采集后,向上位机进行传输,然后由上位机整理并分析信号内容,按照特定整理存储或应用整理出的信息内容,再写入二维数组内即可。这样,程序便能够在第一时间内直观地显示数据。有机整合二维数组与数据,在保持二者相对独立的情况下,提高上位机的实时监控效率,达到对室内环境全方位监控的效果。
室内安防是重要的安保防线,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在室内安防工作中灵活引入对计算机智能监控系统的应用,意在满足家庭对室内安全防范的切实需求,将智能化技术手段的优势性能充分发挥出来,通过自动判别室内环境中的异常状况,向管理端及时传输报警信息,减少监控管理的人力成本与经济成本,为普通家庭的室内安防提供便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