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宗 边巴旦增
(西藏自治区广播电视局亚东县中波转播台,西藏日喀则 857600)
在我国广播电台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中波广播发射台的运行状态将直接影响着广播电台的播放质量,也关系着人们收听服务质量,基于此,应当加强对中波广播发射台的保护,需从各方面来确保其安全、正常运行。中波广播发射台需要克服诸多自然因素的影响,才能正常运行,由于其通常处于空旷区域,在雷雨天气的时候十分容易遭受雷击,若未做好防雷措施则很容易致使发射台的信号无法正常传输,导致发射机设备受损。基于此,应当基于我国广播行业当前的发展状态,加强对中波广播发射台防雷技术的研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创新防雷技术,从而起到较好的防雷作用,保障中波广播发射台各项设备的正常运行,保证信号传输质量。
中波广播发射台落实防雷保护技术十分有必要,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对中波广播发射台防雷保护技术的研究,不断地优化和创新防雷保护技术,并将其贯彻落实于中波广播发射台的运行中,能够提高发射台相关设备的性能,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由于中波广播发射台位于较为空旷的位置,直接暴露于室外,若不实施有效的防雷保护技术则很容易受到雷击威胁,一旦击中便可能损伤发射台中的各项设备,如发射机、电源等,致使其无法正常运行,直接影响了信号传输工作的开展。另外,即使使用了防雷保护技术,但所选择的防雷保护技术较为落后或是使用不当,同样也不利于起到有效的防雷保护作用,反而会增加中波广播发射台设备的雷击影响概率,损伤设备的性能。基于此,必须根据中波广播发射体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宜的防雷保护技术以保证各项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出现设备故障[1]。第二,中波广播发射台落实防雷保护技术,有利于加强对防雷保护技术的研究,提升防雷保护水平,稳定中波广播发射台信号传输系统,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收听服务,推动广播事业的长远发展。在运行中波广播发射台信号传输系统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防雷保护技术,以便于有效应对可能存在的雷击威胁,不断地提升防雷技术水平。第三,贯彻落实中波发射台防雷保护技术,有利于加强对中波广播发射台的技术保护,为形成有效保护模式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提高中波广播发射台运行的安全系数。在中波广播发射台的使用过程中,需要综合把控各方因素,如环境因素、技术因素,以促进中波广播发射台的工作水平,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来消除设备运行中的隐患,提高发射台的防雷效果,从而保障中波广播发射台的正常运行,使之安全性达到标准要求。
中波广播发射台外部和内部取悦的划分要明确,这更有利于防雷工作的开展,可有效达到监控雷电电磁脉冲环境的目的,对中波广播发射台进行有效的防雷电保护。金属框架、钢筋混凝土钢筋所构成的空间电磁场的影响会慢慢减弱,遭受电击的概率也会随之下降,但在防范之外的地方却存在着一定的雷击可能。基于此,在安装发射机时,要按照规定与建筑物保持一定的距离,最好是放在中心、底层部位,此时的发射机距离非雷电防范保护区域最远。所有进出的金属管道、线缆构件,则要遵循就近原则,和等电位端子箱接地连接,需实施总等电位连接措施。需等电位连接处理防雷区域中的金属物,这一措施的实施应当贯彻落实,将总等电位端子箱放置于底层。为避免发射机遭受电磁的影响有良好的运行状态,需有效排除电磁的干扰,需将建筑材料、设施硬件中的金属物件相互连接,包括有一定电磁波屏蔽能力的金属物件。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规划以加强发射机机房的防雷能力,建设好屏蔽区域。
在中波广播台的防雷工作中,应当遵循防雷技术原理,不断地创新防雷技术,实施有效的改进措施,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时修补地网,防止农田、工业生产、基础建设对中波广播发射台造成破坏。要明确可能影响广播发射台防雷效果的因素,如帝王的电阻值、各级防点球的维护、接地线的粗壮程度等。要采用全新的防雷器件,离子接地极具有紫铜合金的外表,在遇到高压状况时,能够延缓使用寿命。离子接地极,可通过顶部呼吸孔、底部释放孔、高导电性离子化合物等来改变中波广播发射台所在区域的原始地形,突破地形的限制,即使是在山地或是海岛中能够开展工作,保障中波广播发射台的效果。土壤中的电阻率是由自由离子浓度、水分含量多少来决定,当电阻率增高的时候自由离子流失后会随之上升。基于此,为使土壤中有着较高的电阻率需增加自由离子,这有利于解决接地电阻太大的问题。充分发挥潮解的作用,利于呼吸孔、释放孔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其中的化学晶体会变为溶液,通过释放孔流出。在山区,岩石等复杂、恶劣的地形更能体现其优势,由于离子接地电极具有稳定性,其产生的游离离子不能被利用补充断开,虽然离子接地电极会导致接地电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小,然而,它的正常运行可以持续30年,接地电极系统不会造成腐蚀环境污染,无需频繁维护工作,未来防雷工作将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在中波广播发射台运行过程中,应当重视电源防雷保护工作的开展,这是因为电源是中波广播发射台运行中的重要设备直接关系着整个发射台的运行效果,一旦电源系统遭受雷击,出现损伤,必然会导致中波广播发射台的各项设备无法运行。因此相关人员必须采用先进的带能源防雷保护技术不断地提升电源负荷量,使电源变压器能够应对雷电天气,承载陡然增加的电压能量。在实施中波广播发射台电源防雷保护技术的时候,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无论是高压变压器的高压端还是低压段都必须采用有效的防雷措施来进行保护。高压端部分需要将高压避雷器分别装置于三相电上,若中波广播发射台位于雷电较为强烈的区域,那么还应当增加装设三只高频线卷以强化电源防雷效果。这一措施的目的是在变压器之前卸掉雷电,保证发射台电源中的前段设备安全,避免电压器受损。第二,可在低压配电盘输入端装设三相电源避雷器,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宜型号的避雷器,以便于泄放高压变压器中漏过的残余感应雷,二次保护发射台中的电源设备[2]。第三,中波广播发射台中的每一部发射机的电源入口处都必须装设两级三相电源避雷器,实施三重防雷保护,为充分发挥避雷器的作用,则应当做好接地工作。第四,除了上述的防雷保护技术措施之外,工作人员还应当充分认识到防雷保护工作的重要性,需加强日常电源防雷设备检测、保护和维修工作,需重点检查电源线路的接地状况,以便于降低雷击事故的发生率。工作人员需要对雷电天气进行预警,不仅要分析直击雷还要关注其他类型的雷电,如球状雷、感应雷等,应当针对不同的雷电类型作出相应的防雷措施,加强对电源开关的外部保护,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
在中波广播发射台中落实防雷保护技术应当重视发射机防雷保护技术的实施,可从以下2个方面着手:(1)要采用有效的中波发射机内部保护措施。需于中波广播发射台中的每一台发射机中设计适宜的防雷电路,一方面要强调一般性防护,降低MOSERT管的荷载以扩大安全空间;另一方面,若发射机天线中存在不规则电压流反馈,那么需要在短时间内断开发射机和天线之间的连接,以免其受到损伤。在对RF部分进行防雷保护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宜的避雷器进行保护,防止其因为雷电遇到过电压、高电压的损害。除此之外,还需要科学设计接地系统。发射机房地网最大格为2m,发射机和地网之间的阻抗必须满足规定的最低电阻值,需保证供电电源、馈线、同轴电缆的接地电压与其他设备相一致[3]。(2)要做好发射机外部保护工作。为了提高发射机的防雷效果,应当科学设计发射机机房的结构构造,尤其是要根据规定要求来合理设计地井,以便于当雷电电流馈入后能够直接导入大地中,以防止雷电电流窜入机房,影响发射机。基于此,在布置机房的时候应当尽量使交流电源、同轴馈线和其他电线电缆相连接,并连接至发射机与其他设备。高低压供电部分需要实施过压保护。需在高压线路上端框架装设架空地线,其长度应当控制在1000m左右,变电站中要安装适宜型号的避雷器。与此同时,还要严格按照电力系统的要求来优化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可超出规定值。变电站、发射机房中要安装地下电力电缆避雷器。发射机机房的顶部需设计地网系统,并将其和地面环网连接,连接环的宽度要控制在10m以内。还要做好控制系统和其他设备的接地设计。
在中波广播发射台实施天调网络防雷保护的时候,应当做到以下几点:(1)接地。但雷电经过天线引入后,经过火隙入地。为将雷击电流泄放则需要降低地网接地电阻,利用天线地网给射频信号提供回路来为雷电提供入地点。在进行接地的时候,地阻越小雷击地电压也会随之变小,只需要设计一个接地点即可,机房要实施集中接地处理。(2)装置石墨答火隙。于天调室安装石墨放电装置,配合天线基部的放电球使用,以调节实际运行中的带电压大小。在金属杆上穿套40~50只磁环。当发射机正常工作的时候磁环毫无作用,但一旦天线收到雷击后,便可以在发射机保护动作启动之前提高其短路阻抗,而且也不会影响雷电入地。(3)微亨级电感线圈。可于天线中并联微亨级电感线圈,其作用在于方便雷电能量入地,线径相对来说较粗一些,但要注意的是其需要作为天线匹配网络的一部分。(4)隔直流电容器。在天线收到雷击的时候,部分能量会通过馈线进入发射机中,选择电容的时候需要按照规定范围来进行选择,伏安量应当稍大一些,需要根据发射机输出功率的大小来进行选择。(5)移相网络。为了减少雷击对发射机的影响,避免发射机受损,应当在铁塔基部短路的时候,发射机出口也处于短路状态。可充分发挥长线理论的作用,设置隔直流电容器,安装移相网络,以提高发射机的运行安全[4]。
在中波广播发射台运行过程中,应当做好防雷保护技术,需明确防雷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来执行作业,使防雷效果达到标准要求。不仅要灌注中波广播发射台的电源防雷保护,还要对其发射机进行防雷保护,与此同时需实施有效的技术来加强天调网络的防雷保护,从而保障中波广播发射台各项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其遭受雷击损伤,影响中波广播发射台信号传输的稳定性。有效的防雷保护技术有利于提高中波广播发射台运行的安全系数,从而推动广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