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玉红
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沈阳 110032
从我国进入新时期之后,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也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前些年,我国很多地区都大面积暴发流行了各种动物流感,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健康,还会给畜牧业养殖人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虽说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非常迅猛,也规范了畜牧业,降低了动物出现疾病的概率,然而因为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水、土、空气的质量都远远不如之前,促使动物的发病率也持续增长。
在养殖牲畜的过程中出现寄生虫是比较常见的,并且导致产生疾病的原因主要是在动物体内大量繁殖节肢动物、蠕虫等,再加上寄生虫和牲畜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因此极易产生动物体内营养物质被寄生虫占据的现象,进而影响了牲畜吸收营养物质,甚至还会使动物的免疫能力大大降低。而且寄生虫携带很多病毒,还可以转移,所以最后导致出现了动物疾病。
在畜牧业养殖过程中出现传染病肯定会影响到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倘若没有及时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控制,极易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市场中肉制品的价格。传染性疾病具有很高的发病概率,传播途径主要是细菌、真菌、病毒等,而传播过程又非常隐蔽,因此对此类疾病防控工作有很大的开展难度。
环境因素对于动物疾病的出现有很大影响,如果动物长时间处于不利于生长的环境中,就会对其身体素质造成一定影响,限制其正常的发育和生长。在动物产生不良反应之后,就会对其机体中一些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导致其新陈代谢发生异常现象,进而限制动物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最终使其出现免疫力降低、身体虚弱、消瘦等情况。而如果那些致命病原体在这一阶段中入侵到牲畜体内,就会导致牲畜感染疾病甚至死亡。如果动物长时间处于极易滋生病毒的环境中,就会明显超过其他环境中发育牲畜出现疾病的概率。
人为问题对动物疾病的出现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一些养殖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比较薄弱,也没有经过系统化的培训,在实际进行养殖工作的时候没有落实好疾病防控工作,具体表现以下方面:①养殖人员没有充分了解和掌握有关的专业知识,通常觉得养殖工作很简单,不需要配置各种复杂的设施,养殖方式以随意搭建养殖棚的模式为主。但实际上这样的养殖方式并不利于牲畜的良好发育和生长,会导致牲畜无法更好的抵抗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健康问题;②养殖管理工作缺乏全面性。一些养殖户在实际进行各项工作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落实好管理工作的意义,即使已经发现了患病动物,也没有第一时间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分析,根据自己的养殖经验随意乱用药物,最后导致动物患病甚至死亡等;③一些养殖户没有形成积极的学习意识,也几乎没有参与养殖技术培训,无法充分深刻的掌握养殖有关的知识内容,特别是在面临新传染病的时候,存在认识不足等情况,进而也就很难进行科学可行的动物疾病防治工作,导致牲畜患上了传染病。
品种原因主要是由于动物自身的抵抗能力与身体素质,这些都是由遗传决定的,主要表现为在发育期间对病毒细菌、恶劣环境等做出的反应,维持身体中各功能的正常运行能力。一些牲畜品种可能出现品质减弱的情况,对细菌病毒的免疫力以及抵抗力都比较低,或是在母体中遗传了先天性疾病,体质生来就差,这样也极易导致出现疾病。
我们国家的经济始终处于稳定提高的状态,推动了各行各业朝着信息化与现代化的趋势发展,特别是畜牧业的革新升级。但是当前畜牧业养殖人员大部分都是基层农民,并不具备专业的科学知识,在选取养殖场的时候无法做到因地制宜,饲养适合当地条件的动物。在实际开展养殖工作的时候,倘若动物感染疾病就没有任何办法,受到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当地的有关部门需要结合具体状况,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养殖户进行跟踪指导。辅助他们选取适合的养殖场以及动物,促使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确保在选取与设计养殖场的时候可以更加合理、专业。同时,还应招聘一些专业能力极强、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为养殖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技术人员利用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与专业科学的分析能够帮助养殖人员处理动物的基础疾病,防控传染性疾病的出现,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已经发生的疫病,并提出如何确保经济效益的稳定提升等专业性比较强的问题。
不断优化畜牧业的管理机制、增强对养殖人员的技术培训,对养殖工作的健康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关部门必须要充分重视以下两点:①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好健康检查与巡视。虽然这项工作没有什么难度,但却非常重要,主要是由于这项工作能够全方位防止出现动物传染病,第一时间发现患病动物等情况。选取没有任何污染的养殖场,同时做好卫生管理,防止滋生出其他病毒和细菌。②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控制流感的暴发,确保预防工作落实到位。流感具备规律性、季节性等特征,在此疾病到来之前必须制定好解决措施与方案,防止出现混乱现象。一旦发生问题,应第一时间请专业人员进行治疗,以此降低损失。③增强对养殖人员的技术和知识培训。养殖人员是平时接触动物最频繁的人,必须具有扎实的养殖专业知识。所以,教授他们用药种类和剂量、防控流感的出现、分析动物疾病等相关知识,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更加科学合理的养殖经验,从而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多种疫病的传播和流行都是警示人们,必须要对其引起高度关注。所以,在我国各个地区建立专门的防疫组织十分必要。防控动物疫病应在问题的根源入手,给动物幼崽及时注射疫苗,加强它们的抵抗力以及免疫力。这样的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饲养期间患上疾病的概率,确保动物的健康发育。还应构建科学可行的管理制度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严格规范。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极高的专业技术与知识,还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以及认真态度,切忌不可以敷衍工作或是随着自己的想法开展工作。管理方面应设立监理人员,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管,发现懈怠不负责的人员要严肃处理,奖励做事认真踏实的人员,切实做好奖罚分明,以此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对待工作的热情。
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出现动物疾病的形式产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只有切实了解和掌握疾病的实际状况以及防治措施,才可以有效加强养殖水平。所以,相关人员必须要加强对专业技术的研究深度,确保研发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以此达到有备无患的发展目的,落实防治动物疾病的工作。有关部门需要保证给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投入,落实好疾病防治技术的研发工作,科学应对所有变化,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建立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因为一些病毒极易发生变异,倘若没有采用科学的解决技术,或者是对病毒的研究深度不够,就肯定会出现大范围的扩散和流行,进而给养殖人员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动物疾病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具备循序渐进的特征。所以相关的养殖人员在实际开展日常工作的时候必须要始终保持高度警觉,时常检测和观察动物的身体状况,保证检测工作落实到位。在实际进行监测工作的过程中,应针对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树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避免发生敷衍了事等问题。应给动物用品进行及时科学的消毒处理,通过接种疫苗等方法加强牲畜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在面临疾病高峰期的时候必须要落实好全面检测工作,利用合理有效的措施检测动物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与疾病类似的症状,就必须利用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控制,充分全面的了解疾病的种类和特征,进而选取相应的诊治方法。另外,需要做好选择幼苗、疫苗等工作。在养殖期间应严格管理动物幼种疫苗,接种科学性极高的高效疫苗,保证动物可以接种到安全的疫苗,以此更好的达到防疫疾病的目的,这项工作可以说是养殖工作中防控动物疾病的关键内容。
综上所述,在畜牧业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养殖人员必须加强对动物疾病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掌握各种疾病的诱因和特点,以良好的态度落实好此项工作的开展,要想有效的预防动物疾病的发生,就必须要对饲养管理、生长环境、种类选择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以此找到切实合理的处理方案,为畜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条件。动物疾病主要分为三种,即寄生虫病、传染病和普通疾病,应高度注重防治动物疾病,在饲养管理、产生过程、后期处理等整个过程进行控制,增强对动物的养殖管理、环境优化、疫苗接种等工作,以此给养殖户提供更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