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产后护理与饲养管理

2022-11-16 05:18:11王彩娟
吉林畜牧兽医 2022年7期
关键词:体温奶牛机体

王彩娟

甘肃省永靖县王台镇畜牧兽医站,甘肃临夏 731600

牛奶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蛋白质营养来源,奶牛的品质和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牛奶的品质、安全和奶牛养殖的机体健康状况与生产性能息息相关。奶牛养殖生产中的分娩过程会导致机体出现重大的生理变化,通常奶牛在产犊后会出现机体疲惫,消化功能虚弱,繁殖系统出现创伤等情况。所以在奶牛产后需要做好护理工作,保障奶牛后续的发情和配种工作,同时奶牛达到产奶的高峰期阶段,提高整个生产周期中的产奶量[1]。奶牛产仔后的护理工作主要是做好疾病的监控和预防工作,常见的奶牛产后疾病主要包括产道拉伤、产后瘫痪、子宫炎症、乳房炎症、消化道疾病等。需要饲养管理人员在养殖过程中做好疾病的监控工作,对于出现异常情况的奶牛及时进行治疗处理。本文将对奶牛养殖生产中的产后护理工作进行介绍,以期为奶牛的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1 奶牛产后护理的工作要点

奶牛分娩产犊后,首先需要避免奶牛子宫出现内出血的情况,可以通过在奶牛产仔后的半小时内给奶牛肌肉注射缩宫素80~100 IU,以促进奶牛子宫的收缩,避免奶牛子宫出现内出血的情况。初产奶牛在进行分娩工作后需要让奶牛在产房中观察3 d左右,经过兽医的检查确保初产奶牛机体没有出现异常情况,产奶正常,同时挤完第一批次的乳汁后才能移出产房。随后在监控区域进行产后护理工作1周左右。若在护理阶段没有出现疾病问题,奶产品鉴定合格后便可以将奶牛返回到牛棚中。若在护理阶段奶牛出现轻微的疾病问题,则可以在监控区域进行疾病的治疗工作,对于疾病情况严重的奶牛则需要将奶牛转移到专门的疾病诊疗区域进行治疗处理[2]。

1.1 奶牛产后护理的工作安排

奶牛产后护理工作需要配备专门的护理工作人员,通常是由奶牛监控区域中的兽医、负责奶牛繁殖管理的兽医和饲养管理人员组成。奶牛产后护理工作的安排主要分为对奶牛疾病的监控工作、监控时间、监控方式的安排。首先对于产后奶牛疾病的监控工作需要人员每天早晨对奶牛的乳房充盈程度进行监控,对于出现乳房充盈度不合格的奶牛进行标记,通常在奶牛的后肢跗关节上方做好标记即可。对于奶牛的疾病监控工作包括检查奶牛的精神状况、采食量等,对于出现精神状况和采食量异常的奶牛需要进行体温的检测,对于处于监控区域和诊疗区域的奶牛需要每天进行体温的测定,若奶牛的体温超过39.5 ℃时便可以判定为机体发热,需要及时采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措施。产后奶牛的机体发热问题大部分是由于子宫炎症疾病所导致,小部分是由于乳房炎症疾病所导致。通常奶牛产后的体温达到39~39.5 ℃之间时便需要饲养管理人员及时的观察奶牛的反刍情况和采食情况。奶牛的体温处于38.4~39.0 ℃时可以判定为正常,当奶牛的体温低于38.4 ℃时也需要饲养管理人员观察奶牛的采食量和精神状态[3]。

奶牛产后的管理工作需要把控好疾病监控的时间,通常在每天的早晨挤奶时、下午出牛放牧、奶牛群体的调动等时间段做好疾病的监控巡视工作,尤其是对新引进的奶牛,做好对奶牛采食量的监控和乳房充盈度的观察。实际养殖生产中需要将精饲料供给的时间进行同步,以减轻饲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建议将监控工作避开奶牛的休息时间,减少对疾病监控工作对奶牛产生的机体应激。对于奶牛养殖中监控工作需要对问题奶牛做好标记,通常标记的部位在奶牛的荐骨部,奶牛养殖中的兽医检查标记和产房检查标记在奶牛的左荐骨部,繁殖相关问题的标记通常在奶牛的右荐骨处。不同养殖场中对于标记的记号所代表的意思有所差异,需要在同一个养殖场中制定统一的标记方式,避免疾病的误诊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2 奶牛产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1.2.1 奶牛产后常见的疾病问题

实际养殖生产中,奶牛在进行分娩工作后,通常会出现产道拉伤、产后瘫痪、子宫炎症疾病、消化道疾病、乳房炎症疾病、胎衣不下等问题。其中产后的产道拉伤对于奶牛的机体损伤最为严重,很容易引起奶牛体温迅速升高,伤口感染病原微生物,导致继发性疾病的出现。母牛产后乳房炎症疾病的出现也可能导致严重的机体损伤,轻微的乳房炎症疾病通常通过合理的治疗后可以获得良好的康复,而严重的乳房炎症疾病很容易导致奶牛乳房组织的坏死,产奶量的显著下降甚至不产奶的情况,给奶牛的生产性能和机体健康状况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1.2.2 奶牛产后疾病的预防措施

奶牛产后疾病的预防措施首先需要做好疾病的监控工作。分娩后从产房移出的奶牛将统一放置在监控区域中,转移前需要对所有的产后母牛进行机体状况的检测工作,做好标记后再进行转移工作。在产后奶牛的监控区域中做好产后护理工作,同时做好牛奶品质的鉴定,没有出现异常情况才能将奶牛转移到观察区。在每天饲料投喂后需要对产后奶牛进行体温的测定,对于出现体温异常的奶牛进行标记,并进行常规的检查,包括奶牛的直肠检测、瘤胃的听诊等,若出现消化道疾病则需要及时采取健胃措施。对于日龄偏大的产后母牛,在产后可能出现机体消瘦,步态不稳的情况,需要及时补钙。

1.2.3 奶牛产后疾病的治疗措施

奶牛产后疾病问题的出现通常不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主要是为了避免牛奶中出现抗生素残留,降低牛奶的品质。若疾病情况严重必须使用抗生素时,则需要在康复后设置休药期,并在休药期结束后检测牛奶中抗生素水平,检测合格才能将牛奶投入市场。监控区域中奶牛的用药通常分为肌肉注射药物、静脉注射药物、饲料投喂药物等,需要根据奶牛出现的疾病问题合理选择药物的种类,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量,降低牛奶中出现药物残留的风险。

2 奶牛产后的饲养管理工作

2.1 奶牛产后养殖的分区工作

奶牛养殖中将刚完成分娩工作的奶牛统一转移到监控区域中,分为初乳牛,处于初乳牛阶段的奶牛会被单独放置在一个圈舍中,同时对奶牛分泌的乳汁进行质量检测,观察产后奶牛是否出现胎衣不下、恶露异常或者消化不良等疾病问题。这些疾病问题通常较为轻微,在监控区域进行合理的治疗即可获得良好的恢复。对于出现疾病情况严重且无法进行疾病确诊的奶牛需要及时将其转移到疾病诊疗区域。对于出现疾病问题且经过治疗后获得康复的奶牛,在停药正常饲养1周后需要对产奶进行品质的检测工作,检测合格后即可将奶牛转移到上市奶牛养殖区域。

2.2 奶牛产后的饲喂工作

奶牛在产后饲喂所使用的料草通常是和上市奶牛所饲喂同样的料草,以青贮精料为主。处于干奶阶段的奶牛通常饲喂粗饲料。实际养殖中奶牛的饲喂通常使用撒料车进行统一的饲喂管理,只有出现疾病问题或者处于特殊阶段的奶牛才会单独使用其他的饲料原料。例如奶牛出现酮病后,饲喂通常会使用青干草,适当的降低患病奶牛的采食量。对于奶牛产后的饲料品质需要饲养管理人员严格把控,及时更换出现发霉变质的饲草原料。

2.3 奶牛产后的巡棚观察工作

奶牛养殖生产中,为了降低奶牛产后出现突发性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需要工作人员每天定时进行巡棚工作,观察产后奶牛的精神状况和采食情况,对于出现异常情况的及时进行体温测定,并上报专业兽医人员进行疾病的诊断工作。巡棚观察的时间需要避开奶牛的休息时间,减少巡棚工作对奶牛产生的应激反应。通常可以将巡棚的时间定在奶牛上台前、上台后或者饲料投放后。饲养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奶牛的步态、机体胖瘦情况、反刍的情况来判断奶牛是否出现疾病问题。

3 结束语

奶牛养殖中的生产性能和机体健康状况对于牛奶的品质和产量具有关键的影响,进而影响消费者的健康。奶牛在分娩工作后处于一种特殊的阶段,做好产后的护理和饲养管理工作对于提高养殖场中奶牛的生产水平有关键的作用,也是促进奶牛养殖产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措施。

猜你喜欢
体温奶牛机体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11-25 14:16:14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0:46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今日农业(2021年10期)2021-07-28 06:28:00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科学大众(2020年10期)2020-07-24 09:14:12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奶牛吃草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晚晴(2016年11期)2016-12-20 19:06:26